1950年,中央為了支援越南人民的抗法鬥爭。決定讓越軍王牌308師入華受訓。作為初生牛犢的越南軍人並不瞭解如何戰鬥,更不知如何去打殲滅戰。當他們聽說我軍在淮海戰役中殲敵55萬,更是感到難以置信。那麼越南軍隊能夠學會殲滅戰嗎?他們又是如何在中國顧問的幫助下,趕走法國殖民者的呢?
抗戰結束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迅速控制了越南北部,從日本人的枷鎖中解放了出來。就當越南人民即將擺脫殖民者的枷鎖之時,法國帝國主義卻捲土重來,試圖恢復在越老柬三國的統治。
法軍裝備精良且訓練有素,毫無作戰經驗的越軍節節敗退,很快便丟掉了包括河內、諒山、高平在內的大片國土。越盟只好退出城市,進入山林之中打游擊。但由於越南軍官大多未經戰陣,因此無法取得有力的戰果,也不能迫使法軍退出越南。
新中國成立之後,胡志明欣喜若狂。早在大革命時期,胡志明便與毛澤東、周恩來、葉劍英等人成為了戰友。解放戰爭期間,曾有大量越南同志參加了中國革命,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胡志明當機立斷,他翻山越嶺偷渡法軍佈置在中越邊境的封鎖線,進入了中國,並在我軍的重重護衛之下直趨北京,與毛澤東、朱德等領導同志見了面。面對老戰友的增援請求,毛主席大手一揮,確定了抗法援越的方針,其中包括派遣軍事顧問團、提供糧食、裝備以及幫助越南同志訓練軍隊。
就在毛澤東等同志籌建軍事顧問團的同時,還責駐紮在雲南的第4兵團第13軍負責為越南部隊提供裝備以及提供訓練。
13軍,是第二野戰軍的王牌軍,其軍長是聞名遐邇的周希漢。在解放戰爭中,周希漢斃俘國民黨少將以上的指揮官達到64人,可謂功勳卓著。在戰場上,13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摧枯拉朽。經歷了淮海戰役後,13軍一路從長江邊一直打到了中國的南陲,將紅旗插在了彩雲之南。在毛主席看來,若想加強越南軍隊的戰鬥力,周希漢的經驗是不可或缺的。
中央軍委責成13軍,向進入雲南的越南軍隊提供全套最新裝備,凡是國民黨統治區兵工廠製造的武器,全部交給越軍,我軍一件也不要。我軍裝備的美式裝備,也全部交給越軍。給13軍的總原則就是:有求必應。
1950年2月,有“先鋒軍師”之稱的越軍第308師越過中越邊境,到達我雲南省硯山縣營地。308師是越軍早期組建的第一個主力步兵師,是越軍最精銳的力量,堪稱全軍的精華。越軍高層領導長征給13軍的首長們寫了一封親筆信,信中表示:“希望中國同志不要客氣,把我們的子弟當作你們的子弟。”
信中所表達的誠摯之情,令在場的中國將領也不禁為之動容。
遵照周希漢的命令,設在硯山的13軍隨營學校數千人於5月初搬遷到滇中的彌勒縣,並將騰出來的房子讓給了即將開進的308師。
1950年5月7日,308師的兩個團終於開進了中國境內。為了保密起見,我軍將越軍308師命名為“兩廣縱隊”。
一開始,這支兩廣縱隊衣衫襤褸,絕大多數都打著赤腳,連一雙草鞋也沒有。由於營養不良,每個人都瘦骨嶙峋、面帶菜色。
但是一到硯山,全都改變了。我軍為了歡迎308師,將設在硯山的13軍隨營學校搬遷到滇中地區的彌勒縣,而空出來的營房則全部提供給越南同志。
越軍以班為單位,每12個人一個營房,房內有12個鋪位,每一張床都掛著蚊帳。在門邊,整齊地放著12支槍,包括10支步槍和2把衝鋒槍,還有嶄新的軍服。很顯然,我軍完全將308師當成了我軍的主力師。
越南官兵們高興極了,他們紛紛拉著中國軍官的手說:
“太好了,這都是毛主席給我們的。我們胡主席和你們毛主席是老朋友。”
整訓開始後,周希漢和吳效閔分別為越南幹部講課,越軍連以上的軍官和戰士則主要在練兵場接受戰術和技術訓練。
越軍初來乍到,周希漢和吳效閔並不瞭解他們的戰鬥力,於是決定先開個交流會,著重介紹本部隊打得較好的一個戰例。而這一交流,果然發現了大問題。
首先進行交流的,是越軍第88團團長泰勇,他是一位在戰鬥中右臂傷殘的戰將。他利用圖示和照片,向中國的軍官們介紹了不久前越軍攻打法軍據點的一場戰鬥。在那裡法軍以一個連據守,越軍聚集了足足一個團的兵力進行了圍攻。打了三天,最後終於將法軍驅逐出據點。這已經是越軍近期來組織的一次較大戰役了。
聽泰勇大體說完,脾氣不太好的吳效閔竟然跳了起來。他把原先坐著的一條長凳踢倒在地,四腳朝天。然後雙臂一彎,枕著後腦躺在凳腿中間。他問泰勇:
“戰鬥發起時,你們營、團指揮所設在哪裡?”
對方回答:“在營指揮所設在距離敵軍800米處,團指揮所距離敵2000米,重機槍陣地設在營指揮所前面一點。”
吳效閔聽完,竟氣不打一處來,脫口而出:“什麼戰術!完全是資產階級軍事思想。”
這句話說完,越南幹部們滿室默然。原來越軍的軍事幹部多為知識分子,不少人都去法國喝過洋墨水,與越軍基層戰士無法打成一片,沒法同甘共苦,更沒有身先士卒、靠前指揮的習慣。
而我軍指揮官則強調官兵一體,靠前指揮。只有靠近前線,才能更好地把握前方的情況;只有靠近前線,才能激勵一線部隊,讓他們奮勇作戰。如果指揮官都不以身作則,又如何激發戰友的鬥志呢?
一個團至少3000人,攻打法軍一個連的據點竟然還需要三天時間。
越軍交流完畢後,吳效閔手執教鞭,為越軍軍官講解了13軍在淮海戰役中沈莊戰鬥的案例。吳效閔是一個知識分子,同時也是一名能征慣戰的名將,而且還是此次戰役的親歷者,因此講得繪聲繪色。聽完吳效閔的講解,越南軍官都大驚失色:
“殲敵55萬,這不可能吧!”
後來陳賡親自去了越南才得知,在中國軍事顧問團到來之前,越軍連殲敵一個連的勝仗都沒打過。因此對於他們來說,殲敵55萬就像是天文數字,根本無法相信。
交流會結束後,越南的軍官們都感到受益匪淺。不過事後,越軍指揮官高文慶來到周希漢的屋子裡,提意見說,昨天有一位同志批評我們是“資產階級軍事思想”,這不妥當,我們都是共產黨人,希望不分彼此,有什麼意見就告訴我們,我們確實缺乏經驗。
正巧吳效閔也在屋子裡,高文慶不認識他,闖進來就直率而言,把吳效閔弄了個大紅臉。
既然是交流就自然有衝突,這段小插曲也並沒有影響中越同志間的友誼。而且這場交流會,也讓我軍對越軍的戰鬥力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他們的戰鬥力確實不強,確實沒有經驗。
為了讓越軍學會殲滅戰的打法,周希漢和吳效閔決定手把手去教。因此周希漢從13軍中抽出一部分連、營幹部著重訓練越軍的戰鬥技能,特別是班、排、連、營規模的戰術訓練,單兵技能、戰術訓練,還有爆破、掃雷以及用汽油桶射擊炸藥包的技術(俗稱“沒良心炮”)。
越軍對技術簡單、威力巨大的“沒良心炮”很感興趣,認為特別適合在越南戰場廣泛使用。畢竟只需一個汽油桶加上一些炸藥就可以製成,但其威力則可用震天動地來形容。後來308師果然廣泛使用此戰法,使它成為摧毀敵軍機場飛機和一些永久性工事的常用戰法,炸得法軍以及後來的美軍哭爹喊娘。
不僅如此,我軍還教會了越軍抵近射擊、連續爆破的方法。一位凝神觀看的越南軍官興奮地說道:“只要我們有這樣的炮火,這樣的爆破技術,法國人是擋不住我們的。”
在我軍演示之後,越軍也按照計劃進行了實兵演練,中國顧問擔任連長、排長,越軍排級官兵當戰士向模擬的法軍陣地實施攻擊。透過這種實戰性的訓練,越軍戰鬥力上升很快。
三個月的整訓接近結束,13軍為308師裝備了全副美式輕武器,還提供了12門山炮以及充足的彈藥。不僅如此,我軍還將拉炮的騾馬一起交給了越軍。這些騾馬都是從北方轉戰千里來到雲南邊疆的。在交付騾馬的那天早上,王硯泉正好從一旁經過,他們看到好幾個馬伕抱著騾馬流淚,一邊把黑豆往騾馬的口裡塞——他們和這些無言戰友從此就要分手了,再也沒法見面了。
到了最後,越軍308師的裝備已經超過了解放軍,他們從我軍手中獲取了10門57式無後坐力炮,這是解放戰爭後期重慶兵工廠的最新產品,我軍都沒來得及使用就先裝備了越軍。越軍沒見過無後坐力炮,因此讓我軍顧問教他們施放。結果我軍顧問和他們一樣,也不懂如何開炮,鬧了個大笑話。
武元甲後來深情地回憶13軍對越軍的幫助:
“幾個主力團衝鋒時用的梭鏢現在不用了,這還是第一次。過去幾年,戰士們只希望手裡有一支槍。現在不是有了槍,而且彈藥也相當充裕。我軍步兵團的火力和以前相比已大為不同了。”
裝備上去了,訓練也上去了,現在就等著實戰了。那麼308師進入抗法戰場後,真能像周希漢希冀的那樣,對法軍展開殲滅戰嗎?
答案自然是不行,畢竟訓練和實戰有著很大的差距。當時法軍以高平、諒山為基地,隔絕了新中國和越盟的聯絡,因此越軍首要的任務便是打贏邊界戰役,和新中國連為一體。而308師之所以在中國受整訓,正是為了這個目的。
意識到這一點後,毛主席決定派一員大將前往越南指揮作戰,而這個人便是聞名遐邇的陳賡。
陳賡,是雲南軍區和第四兵團的司令員,同時也是13軍周希漢、吳效閔等人的老首長,和胡志明是老相識,讓他去指導越軍作戰是再好不過的。
在奔赴越南之前,陳賡首先便聽取了周希漢和吳效閩等人的彙報。周希漢表示,越軍的戰鬥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別是炮兵射擊、爆破和機槍使用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然而周希漢又話鋒一轉,坦率地說:
“我軍總地來說和越南部隊相處不錯。但是,越南連以上軍官還有一些人認為自己的文化程度比中國顧問高,看不起我嗎的顧問,認為我們土氣,打國民黨行,打法國人不行。”
當時我軍還未入朝,越軍軍官對我軍的實力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他們更希望的,是來自蘇聯的洋顧問,而非中國的土顧問。對於我軍那些官兵一體、靠前指揮的理念,他們依然不認同。
聽了周希漢的彙報,陳賡感到這個問題十分棘手。他決定利用這場邊境戰役,展示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強大力量,打好這場邊界戰役,要讓越南軍官們心服口服。畢竟308師只是硬體得到了提升,而軟體卻依然在原地踏步。
邊界戰鬥剛要開始,陳賡便與越南軍官們進行了爭論。一些越南軍官認為,理應趁法軍立足未穩的時候,攻下高平這座大城市;然而陳賡卻認為,我軍作戰不講究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注重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高平城防堅固,有2000多守軍,不宜攻打。
因此應該攻打高平周邊的七溪高地,那裡只有400守軍,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進行殲滅,同時還能將高平的敵軍從堅城之中吸引出來。
對於陳賡的作戰計劃,越軍的軍官甚為不解:如果先打東溪、七溪,敵人就會增加高平的工事和兵力,再打不久困難了嗎?
而陳賡則認為,高平三面環江,背靠大山,工事堅固。進攻高平要渡江作戰,而且只能從一面進攻,既要打敵縱深,還要準備打增援的傘兵,困難很多。如果先打東溪和七溪,城內法軍必然動搖;我軍屢戰屢勝,戰鬥經驗多了,勝利信心更足了,那時候再打高平,就不會更加困難,而是更加容易了。
其後,越南指揮官又提出,我們沒有連續作戰的經驗,體力也不好,這樣連續打仗,恐怕無法堅持。
陳賡則笑著說:“既然如此就更不應該先啃硬骨頭,而是應該打敵軍較弱的據點。先弱後強,強的也變弱了。至於部隊沒有連續作戰經驗、體力差,解決辦法一是改善伙食,二是在戰鬥中取得經驗。”
在4個小時的交流會中,陳賡侃侃而談,總算把越南指揮官們說服了。於是越軍308師立即開拔,準備以8000兵力去對付法軍400人防守的東溪據點。陳賡作為一個帶領20萬大軍的兵團司令員,殲滅過數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大將,對於攻打一個數百人防守的小據點,付出那麼大的精力,講了那麼多話,在陳賡這些年的經歷中是少見的。
但是戰鬥打響後,卻又出現了無數的岔子。雖然越軍無論從火力還是兵力上,都對法軍具有絕對優勢。但越軍發動多輪進攻,卻始終無法開啟局面。
經過調查後,陳賡發現,攻擊東溪之所以不能得手,其主要原因還是出在越軍指揮官上。一是各部隊不遵守攻擊時間;二是越軍的老毛病,指揮官不敢靠前,也就不能掌握部隊;其三,幹部們欺上瞞下,欺騙上級,謊報軍情。
陳賡只好親自調整部署,要求在黃昏再進行進攻。同時陳賡告誡越軍指揮官,必須靠前指揮,改一面進攻為四面進攻,把重點放在北面和南面。
戰鬥重新打響,越軍只用了一個小時就全殲法軍。這是越軍前所未有的勝利,要知道在此之前,越軍連法軍的一個連都拿不下,如今卻直接全滅了法軍一個營,可謂是一場大勝。
東溪被攻克後,法軍的防線被攔腰斬斷。法軍再也無法忍受,於是糾集3000多兵力,由勒熱巴將軍帶領,浩浩蕩蕩向東溪殺來。而這一點,正中陳賡的下懷。圍點打援,野外殲敵,可是我軍的拿手好戲。
隨後陳賡指示308師在敵必經之路上佈下了天羅地網,並全殲了這股主力軍,指揮官勒熱巴兵敗被俘。被俘時,勒熱巴還滿不服氣,氣呼呼地說:“你們沒有武器,是中國給的。”他萬萬也沒想到,這場漂亮仗,還是中國人指揮的。而擊敗他的,是比他強了不知多少倍的大人物。
勒熱巴兵團覆滅後,高平、諒山之敵猶如驚弓之鳥,紛紛棄城而逃,越盟與新中國終於連成了一片。此戰越軍殲敵8000多人,收復5座城市,戰果遠遠超過預想。這一次,越南指揮官們是真服了,原來中國來的“土顧問”真能打敗那些啃洋麵包的法國人。從此之後,越軍幹部與中國顧問的關係從整體上改善了、融洽了。
陳賡奉調回國後,有的越軍幹部甚至向中國顧問詢問:“像陳賡大將(越南人當時陳賡的尊稱,那時陳賡還未授銜)這樣的將領,中國還有幾個?能不能讓他留在越南打仗?”
陳賡大將雖然離開了越南,但以韋國清上將為首的軍事顧問團卻留了下來。這些中國顧問與越南同志融洽相處、傾囊相授,越軍的指揮官們虛心學習,逐漸掌握了我軍作戰的精髓,並運用運動戰,打得法軍疲於奔命、節節敗退。1954年,越軍將法軍主力包圍於奠邊府,並一戰俘獲1.6萬法軍。而此戰越軍的主力,正是曾經在中國受訓的308師。越軍終於學會了打大殲滅戰,同時也打斷了法軍的脊樑。此戰後,法軍在印支的失敗已經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