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99%訂閱此號的人,都實現了月入百萬的理想。歡迎關注、點贊“暴走的歷史菌”。
二十世紀發生了三件國際大事,分別是蘇聯的建立及崛起,美國的崛起以及中國的再次崛起。
蘇聯的建立證明了社會主義的可能性,同時讓中國找到方向。美國在二戰後的崛起則確立了二戰後的國際體系,而中國的崛起則體現了亞洲的復興。
那麼, 有哪些國家希望中國崛起呢?
歷史菌認為應該是有三個半的國家非常渴望中國的崛起。他們分別是巴基斯坦、朝鮮、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華人。
為了應對印度的巨大威脅,巴基斯坦特別希望中國強大
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是在1947年取得獨立的國家。當時的巴基斯坦分成兩部分,西邊是現在的巴基斯坦,東邊是現在孟加拉國。這兩個國家因為宗教衝突和克什米爾爭端,爆發了三次印巴戰爭。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東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國)要求獨立,併發生兵變。印度決定出兵支援東巴基斯坦。印度憑藉軍力優勢擊敗了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在戰爭中損失慘重,不僅兵力大幅削弱,還失去了東巴基斯坦這一大片領土。從此,印度取得壓倒性勝利,成為南亞地區具有明顯經濟和軍事優勢的大國。
當時的巴基斯坦領導人悲傷地說:“世界拋棄了巴基斯坦。”在這個時候,中國伸出了援手。中國譴責印度的侵略行為,並對巴基斯坦進行了一系列援助。從此,開啟了中巴友好的54年。
我們稱之為巴鐵。因為有印度的時刻威脅,所以巴鐵很希望中國繼續強大。
為了應對美國威脅,朝鮮當然希望中國強大
中國歷史上發生了3次抗擊日本援助朝鮮的戰爭。唐朝初年,新羅因受到高句麗和百濟的聯合侵略,向唐朝求援。唐高宗命蘇定方等將領出兵朝鮮半島,唐朝與日本在白江口發生海戰,唐軍大勝,日本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新羅得以儲存。
1592年,豐臣秀吉派兵入侵朝鮮,朝鮮國王嚮明朝求援。明軍入朝,雙方發生了平壤之戰、碧蹄館之戰、鳴梁海戰、露梁海戰等著名戰役。最終明朝獲勝,豐臣秀吉猝死。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日本入侵。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中國失去了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力,朝鮮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而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入侵朝鮮,朝鮮求救,又引發了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付出巨大傷亡,最終擊敗了美國。此戰,意義重大。中國以農業國身份擊敗世界第一強國,從此再次恢復了世界強國的身份。而朝鮮也得以儲存。
千年來,朝鮮都因為中國庇護而存活。現在面對美國壓力,自然希望中國崛起和強大。
面對中國崛起,李顯龍喊出了,我的祖國是中國
新加坡是世界上除了中國之外,唯一一個華人為主的國家。天然地熱愛中國。在二戰時期,新加坡的華僑積極支援中國的抗戰,捐獻財物,甚至不惜生命。這表明在那一時期,新加坡的華人對中國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可以視為“祖國”。
但二戰後,新加坡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在國際事務中保持著中立和務實的立場。而在1979年,李光耀發起的“講華語運動”。2000年,講漢語的比例為58%;2002年,增加到64%,現在就更高了。而隨著中國的崛起,新加坡人的漢語是越來越順溜了。
現在的中國是新加坡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中國的科技、文化、影視劇、音樂也在影響新加坡。
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曾在國際會議上說:“對於我來說,中國不僅是一個鄰國,更是我的祖國。我的祖先來自中國,我自己也有一些中國的血統。中國文化深深地影響了我的成長和思想。我認為中國的發展和崛起是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國的文化和思想正在影響著世界,這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共同關注和學習的。”
從內心深處,華夏血脈是相連的。
馬來西亞華人的愛國傳統,中國就是祖國,支援和平統一
馬來西亞華人普遍認為自己的祖國是中國,這種認同源於他們的歷史和文化根源。許多馬來西亞華人的祖輩或父輩從中國遷移到馬來西亞,他們帶著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和文化傳承,將這些傳統一代又一代地傳遞給後代。
他們透過設立華語學校、舉辦文化活動等方式,讓後代瞭解和認同中華文化。因此,馬來西亞華人對自己的中國血統和中華文化有著強烈的認同感,馬來西亞的年輕華人將中國視為自己的精神家園。他們對中國都很有好感,也願意稱之為祖國。對於國家統一,他們舉雙手贊成。當然了,其他國家的華人總體上也希望中國越來越好,但海外的華人孩子卻入鄉隨俗了。
大家覺得還有哪些國家希望中國強盛呢?留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