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都知魏延是蜀漢三國時期的重要將領,其跟隨劉備四處征戰,一步步靠著戰功獲得信任,但魏延最後沒有功成身退也是我們眾所周知的。如此,他盛極一時,卻也慘遭滅族。
魏延的遭遇始終脫離不開一人,他便是“楊儀”。在諸葛亮去世,朝堂動盪之際,魏延因此喪命。由此,很多人會認為“楊儀”會被重用,甚至他自己本人都有所感覺,但最後的結果卻與很多人的想法大相徑庭。
那麼,“楊儀”在其中是怎樣的一個角色,他的結局如何呢?
一、“楊儀”和“魏延”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楊儀,他與魏延的身份大不相同。魏延是著名將領,是領兵打仗之人。而楊儀則是一介文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政治家。
此前的楊儀跟隨的關羽,而後才是曹操,並且其在跟隨曹操後,相當的受重視,誇讚等舉措楊儀都受之,並擔任尚書一職。
而後,楊儀又轉換了就職的“崗位”,跟隨諸葛亮一同作戰,不過楊儀做的是參軍的職位,也便是丞相的參謀,以滿足軍事上的出謀劃策需要。要說楊儀的可用之處,自然是有的。
我們都知諸葛亮多次出戰,而後備的其他事宜等楊儀都需要為諸葛亮安排妥當。如此,一定規劃是一方面,而後就是糧草、軍中制度等的處理上了。
首先古代領兵打仗糧草最為重要,楊儀在糧草的籌借上相當的有計劃,使得諸葛亮都不用為這一方面的事情而擔憂,可謂是解決了諸葛亮的一大難題了。
而後就是在軍中的禮節方面,楊儀承擔起了檢查之責,一面安排妥當,一面又進行細緻的檢查。如此之人,諸葛亮應該相當重視,並且重用才行。
可是有楊儀在,也便有魏延這一大將在,他們雖擅長的領域有所出入,但他們兩人之間的矛盾卻沒有儘可能的減少,反而是愈演愈烈。
這其中諸葛亮始終是一個脫離不開的人物,並且我們都知諸葛亮的計謀出眾,但不知的是他在用人也有一定的弊端,甚至對於出類拔萃之人,也多抱有一定的成見。
諸葛亮抱有成見之人絕非只有楊儀和魏延兩人,但他倆絕對是獨具代表性的。就如楊儀來說,諸葛亮早已在其背後講壞話,甚至面向的是一眾群僚。
而後是魏延,魏延本身就是高傲的,他未將諸葛亮看重,又豈能得到諸葛亮的坦然相對。由此,針對他們的能力來說,楊儀和魏延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就他們自身的重視上,諸葛亮並不看重。
甚至在諸葛亮死後,魏延和楊儀也定然不會拿到多少的好處。
二、矛盾再發展
諸葛亮在死前便將很多事情安排妥當,畢竟他的位置很多人覬覦,想要接替之人也不過就是那幾個,為諸葛亮所用之人。但諸葛亮有所交代,並非楊儀,而非魏延,他更為偏向的是蔣琬。
但認為是自己的楊儀已經率先期待起來了,並且在諸葛亮病危之際,楊儀相伴左右,併為後續的安排籌謀著。甚至這一安排直接激發了兩人積澱了很久的矛盾。
他們的大軍需要有序退回到漢中,那麼這個撤退的順序成為了他們要利用的物件。原本魏延的大軍在最後,稍微在其之前的是楊儀。但魏延不僅在順序上有其他的想法,在撤退事宜上他也質疑著,因為他想繼續攻之。
如此,魏延有了其他的想法。可與他商討之人,卻還要詢問楊儀的意見,這時魏延顯然已經不願,而後其又探查到楊儀已經準備退回了,魏延更不會讓其搶了先。
由此,魏延帶著他的部隊更快了一步,甚至給楊儀做了不少阻礙。楊儀自然也不是吃素的,隨即派出了馬岱,讓其將魏延斬草除根。
當時魏延的軍隊已然潰散,甚至因為處在諸葛亮剛剛去世之際,劉禪等人也有所動手。但還是楊儀搶先了一步。
這樣看楊儀似乎給劉禪解決了一個大麻煩,甚至算是有功之臣,他的位置也應該穩穩當當,但最後楊儀並未拿得什麼好處,甚至處於了落魄之境。
並且也很顯然蔣琬拿到了尚書令,而他則是為軍師,其下也沒什麼可供他使喚的人。怨氣不少,期望更破滅,想要繼續好好效忠是不可能了,隨後迎接他的便是流放。
這巨大的落差楊儀自然受不了,甚至積攢的怨氣越來越多,並還在一定程度上散發了出來,朝堂不滿意,他自己更以死明志。
就魏延和楊儀雙方的矛盾上看,逐漸放大化是在諸葛亮死後。如若諸葛亮此前有所調節,而後會不會有不同的結局。
甚至可以說諸葛亮若是在這些事情上採取一定的措施,他們兩人的矛盾應該不會發展到這一地步。並且其在死後的做法,更加激化了兩人的矛盾,使得兩位能人自相殘殺。
三、蜀漢用人之舉
就三國時期的狀況來看,曹操、孫權、劉備等人在人才的重視上都有,但還是有一定的輕重之分的,畢竟我們常說“蜀漢後期無大將”,劉備自然是輕的。
並且在最主要的“接班人”身上他們都沒有做出最好的選擇,不管是劉備還是諸葛亮他們皆是。甚至還造成了像魏延和楊儀這般的摧殘,可見在這一點諸葛亮並未認清。
在一些記載中,諸葛亮所重視之人似乎並未發揮多大的作用,就如費禕、董允等,他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連城都守不住,更別提其他的事宜了。
這時,會有人說姜維呢?姜維可是一員大將。但首先我們要清楚的是姜維是降將,是在別人那培養好以後,得以重用的,並且最直觀的是在姜維死後,蜀漢也便岌岌可危了。
如此,歷史上的諸葛亮計謀很深,但在用人時必然有一定的弊端,甚至蜀漢無人的情況透過魏延和楊儀的矛盾,也能發現與諸葛亮脫不了干係。
諸葛亮死後,魏延這一征戰四方的大將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而楊儀本已經信誓旦旦準備好接替,沒曾想換來的卻是一個孰重孰輕的職位,最後也沒有得到善終。他們兩人兵戎相見,也使得蜀漢無人。
結語
在古代,勢力越大,猜忌也越多,他們之間的爭鬥不斷,蜀漢的政局也便不穩,甚至為後來埋下了禍根。
對於楊儀的評價存在一定的爭議,但在一定情況下,他總歸是有用之人,對於缺乏人才的蜀漢來說,無疑不是一件好事。對於魏延我們不用多說,他雖也有爭議,但作為猛將,在紛亂的三國時期無疑是重要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