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中越戰爭解放軍步兵手中的最大殺器:中國闊劍66式反步兵定向地雷
今天的主角是66式反步兵定向地雷,也就是美國M18A1闊劍地雷的中國山寨版。大家可不要小瞧這種外表普通的地雷,卻是中越戰爭裡一線解放軍步兵手中的最大殺器。聽薩沙說一說吧。
新中國建立以後,解放軍第一代地雷主要共有5種型號,集中在五六十年代製造。其中58式反坦克地雷,59式反步兵地雷,59式反步兵絆發地雷,都是山寨蘇聯地雷的產物,構成了解放軍制式地雷的三大件。
這三大件地雷,也是後來解放軍參加的歷次戰爭的制式武器。
隨著科技的發展,山寨美國的66式反步兵定向地雷和69式反步兵跳雷又出現了,彌補瞭解放軍這兩個領域的空白。
今天,我們就說說66式反步兵定向地雷。
什麼是定向地雷?
大家看過老電影《地道戰》嗎?
當鬼子進入村口後,八路軍民兵拉響了埋在地下的連環雷。
隨著這種連環雷的大爆炸,一大片日偽軍被炸死炸傷。
這不是電影的虛構,抗戰中確實有類似的武器。
在日軍大掃蕩中,八路軍地方部隊往往出動少量兵力,在村口埋設連環雷。
等到日偽軍進入村口必經之路,幾個八路軍士兵就會拉響連環雷。這種連環雷通常是幾個甚至十幾個地雷同時埋設在道路兩邊,採用同一個引信起爆。一旦連環雷被拉響以後,這些地雷立即集體大爆炸,造成日偽軍很大傷亡。
連環雷是手工拉動,所謂“不見兔子不撒鷹”,命中率是極高的,威力更是驚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早期的路邊炸彈。
日軍對這種連環雷頗為頭疼,即便爆炸後追上去,將負責拉繩的個別八路軍戰士打死,也於事無補。畢竟爆炸發生過了,日軍已經有了嚴重傷亡。
華北日軍曾編制教材,教會官兵如何對付這種連環雷。最有效的辦法是,在大部隊前安排一兩個偵察尖兵探路,負責搜尋負責拉響連環雷的八路軍戰士。
自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八路軍很快就進行了戰術升級。有時候八路軍戰士將拉繩延長到十多米,負責拉繩的戰士還躲在遮蔽物後,日本偵察兵根本就發現不了。
解放戰爭中,這種連環雷也在一些戰鬥中使用過。
遼瀋戰役中,錦州戰役有個配水池戰鬥。處於絕對劣勢的國軍,在配水池防禦陣地前埋設了一些陸軍無法使用的大威力航空炸彈。這樣航彈安裝了電引信,用電線遠距離操縱。
稍後解放軍發動全面攻勢,步兵衝到陣地前時,國軍立即透過電線引爆航空炸彈。
一瞬間,陣地前出現連環大爆炸,進攻的解放軍受到很大傷亡。
當時解放軍3縱7師20團1營從配水池正面進攻,3營在配水池西南方位側面進攻,另外再抽調出9營主動配合3營主力部隊。
以1營為例,這個主力營800多人大多是身經百戰的官兵,軍事能力很強。
然而1營佔領配水池紅房子高地時,800多人只剩下25人。戰鬥結束後,還能堅持作戰的,包括營長趙興元在內僅有6人。
而國軍埋設航空炸彈,就造成了這個營很大的傷亡。
一說航空炸彈被引爆後,爆炸區域內的解放軍的突擊連,幾乎全部傷亡。僅有連指導員帶著幾個兵衝得比較靠前,這才沒事。
這種透過電線遠距離引爆,埋設在地下的航空炸彈,就可以被看作定向地雷。
這種航空炸彈也好,連環雷也罷,作用都是差不多的。
它們讓步兵在沒有己方炮兵火力支援的情況下,在防禦中具有實用的面殺傷能力,還是不存在延時的及時殺傷。
二戰後的實戰告訴我們,即便是防禦作戰,炮兵也是造成戰鬥傷亡的關鍵。
在很多戰鬥中,炮兵造成的傷亡超過9成,輕武器起到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
中越戰爭著名的老山戰役,無論是初期的攻堅戰,還是後期的防禦戰,輕武器造成越軍的傷亡都非常有限。
在防禦作戰中,普通步兵逐步發現了問題,他們缺乏可以單兵直接操控的面殺傷防禦性武器。
對於現代化步兵來說,防禦作戰的兵力非常有限。
還是以老山戰役為例,防禦作戰中的陣地上,通常只放一個排或者一個連的步兵。如果數量過多的步兵,只會被敵人炮火大量殺傷,起不到什麼作用。
那麼,問題就來了。
防禦時,解放軍火力支援的85加農炮、100迫擊炮、152加榴炮、130加農炮、火箭炮,甚至82迫擊炮和60迫擊炮,均屬於炮兵編制。
也就是說,步兵無法直接使用這些火炮,必須協調炮兵才能用。
即便是下放到連的60迫擊炮,使用起來也會存在時間差,不能提供及時的火力支援。
再說通俗點,我突然發現敵人已經摸到陣地前,此時打電話通知炮兵支援,等炮彈飛過來至少也是幾十分鐘後的事情了。
對於訓練有素的越軍來說,這段時間就可能已經攻入我方陣地,炮彈到了就來不及了。
至於步兵自己的遠距離面殺傷武器,當年的解放軍只有非常不好用的槍榴彈。
槍掛榴彈、榴彈發射器這些武器,解放軍都是在戰後多年後才裝備的。
防禦性火力不足,炮兵支援不及時,導致解放軍的傷亡數量較大。
在這種情況下,解放軍開始大量使用66式反步兵定向地雷,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事實證明,66式反步兵定向地雷是非常實用的武器。
66式反步兵定向地雷,是山寨美國M18A1闊劍地雷的產物。
至於美國闊劍地雷可以算得上大名鼎鼎,已經使用了長達70年,仍然是各國陸軍的制式武器。
闊劍本來是一種古代蘇格蘭戰士使用的闊刃大劍,非常沉重,需要雙手使用。
古代闊劍的長度可能達到2米以上,是一種威力強大的武器,可以輕易斬斷敵人的長矛,砍碎敵人的鎧甲甚至盾牌。
古代歐洲人認為,闊劍是刀劍類武器中最強的,是霸主級兵器。
自然,想要使用闊劍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它的重量可能達到3公斤甚至6公斤以上。
只有身體強壯、臂力超人、常年練習的武士或者僱傭軍,才能夠得心應手的使用闊劍。
在著名電影《勇敢的心》中威廉.華萊士,使用的就是一支較小的闊劍。
而M18A地雷的威力,則遠遠強於古代的闊劍。
早在二戰後期,德軍步兵就大量使用手中的炸藥,對付數量眾多的蘇軍。
德軍已經陷入潰敗中,被迫進行一系列的防禦作戰。
德軍逐步發現,將炸藥埋設在陣地前,等到蘇軍靠近後直接引爆,往往可以大量殺傷敵人。
如果在炸藥上放置大量金屬碎片、鋼板甚至子彈,爆炸的威力就會更大。
在無數次利用炸藥的防禦作戰後,德軍逐步發現將一塊帶有弧度的鋼板放在炸藥上,爆炸後會形成射程遠且威力巨大的大量彈片,殺傷效果最好。
在前線負責改進武器的德國軍火設計大師胡伯特·沙爾丁,很快發現了這個現象,認為這會是一種優秀的武器。
根據這個概念,沙爾丁設計了一款定向地雷。不過,這款定向地雷還沒有來得及大面積裝備部隊,德軍就投降了。
沙爾丁的設計概念卻被儲存下來,這種技術也被稱為沙爾丁爆炸效應。
二戰結束以後,美蘇等大國對於定向地雷都不重視,認為這是可有可無的小玩意。
相反,一些小國則比較重視,加拿大首先研究出一種叫做“鳳凰”的金屬定向地雷。
“鳳凰”的效能平平,存在很多設計缺陷,比如重量太大,殺傷距離太近,破片稀少導致殺傷力不足。
即便如此,“鳳凰”仍然是一種是嶄新的武器,受到了一定認可。
在1952年,美國軍工設計師諾曼·麥克勞德研發了M18闊劍地雷,是在“鳳凰”基礎上進行改良。麥克勞德將M18地雷內設定了鋼珠,使得殺傷力大為增強。
為了減輕重量,M18地雷採用了劃時代的塑膠地雷外殼。
有趣的是,M18地雷誕生以後,美國陸軍對它不屑一顧,認為是一種雞肋武器。
此時朝鮮戰爭還在繼續,雙方開始轉為防禦性對峙戰,恰好是M18地雷發揮威力的場所。
然而,美國陸軍只是進行了一些實驗性的測試,沒有大量使用M18地雷來對付志願軍。
戰爭停止後,美國陸軍才草草訂購了1萬枚M18地雷。
M18地雷第一次使用記錄,是在1961年的越南戰場。
讓美國陸軍高層做夢也沒想到的是,M18地雷迅速成為美國大兵最喜愛的武器,也成為越南戰爭的殺手鐧。
此時M18地雷進行了細微的改進,比如在地雷上安裝了簡易瞄準器,由此推出了M18A1地雷。
從此,M18A1闊劍地雷成為美軍制式武器,一直用到今天。
它也是美國無數戰爭電影甚至科幻電影中的,明星武器。
電影《第一滴血4》中,史泰龍將M18A1地雷放在未爆炸彈上設伏,瞬間炸死了一個班的緬甸政府軍士兵。
電影《鐵血戰士1》中,州長部署了M18A1地雷伏擊鐵血戰士。可惜鐵血戰士可以透過頭盔看到金屬物和火藥,導致地雷伏擊失敗。
電影《生化危機6》中,愛麗絲遭遇到了一隻刀槍不入的巨型生化飛龍,最終用M18A1地雷幹掉了它。
電影《明日邊緣》中,阿湯哥遭遇了一隻強大的外星擬態怪物,被迫因為M18A1地雷和他同歸於盡,因此獲得了控制時間的能力。
那麼,這種連生化怪物和外星人都可以打掉的地雷,到底有什麼逆天的效能呢?
我們接著往下看。
M18A1闊劍地雷長度為0.22米,高度為0.13米,寬度為0.38米,大體是一個金屬飯盒的大小。
地雷外殼採用塑膠,重量相比前輩有很大的減輕,為1.6公斤。
這個重量不大,一個士兵可以揹負多枚地雷,進行連續部署。
闊劍地雷採用威力更大的C4炸藥,裝藥高達650克,是普通反步兵地雷的10多倍。
不過,闊劍地雷主要不是靠炸藥進行殺傷,而是依靠內部高達700枚鋼珠。
被引爆後,地雷的正面會形成一個扇形殺傷區。
這個殺傷區的範圍很廣,是一個60度的扇形,殺傷高度為2米到2.4米。
在扇形殺傷區的50米內,敵人士兵非死即重傷;在50米到100米內,敵人士兵也會受到中等程度的傷勢;即便遠達250米,敵人也可能被鋼珠炸傷。
大家知道這是什麼概念嗎?
我軍一線支援步兵的王牌武器53式82毫米迫擊炮,炮彈對於站立士兵的殺傷半徑為25米,對於臥倒士兵的殺傷半徑為15米。
解放軍的122毫米榴彈炮,殺傷半徑不過30米。
也就是說,闊劍地雷的殺傷力不亞於一枚122毫米炮彈。
美軍的闊劍地雷起爆,必須由人工操作。
常見的是將地雷部署在陣地外圍,脈衝點火器則在陣地上的步兵手中,兩者用長長的導線連線。
一旦敵人攻入闊劍地雷的殺傷扇區內,陣地內計程車兵就操縱起爆器,將地雷引爆。
當然,闊劍地雷也可以作為普通地雷或者詭雷使用,可以使用絆發、壓發、拉發引爆,但不是這種武器的主流使用方法。
闊劍地雷剛剛投入越南戰場,立即受到美國大兵們的高度支援。
為什麼會這樣?
闊劍地雷是美國大兵唯一不需要聯絡炮兵,就可以自己操縱的防禦性面殺傷武器。
以往美國大兵進行防禦作戰,一旦遭遇北越正規軍或者游擊隊襲擊,就必須首先用各種輕武器進行攔阻,隨後呼喚炮兵進行炮火支援。
即便是今天,美軍炮火支援的反應速度最高不過10到15分鐘,已經堪稱奇蹟了。
在當年,這種炮火支援可能在三四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後才會出現,甚至壓根就沒有炮彈飛來。
即便後方炮兵能夠及時進行炮擊,還有個命中率的問題。由於炮兵是超越炮擊,必須前線的炮兵觀察員不斷進行校對,才能保證炮彈擊中。這不是簡單的事情。
經常是後方炮擊了幾十分鐘,打了成百上千發炮彈,根本沒有炸死幾個敵人。
闊劍地雷投入部隊以後,就徹底改變了這點。
闊劍地雷的使用很簡單,無須工兵來操縱,即便普通步兵略加訓練也可以掌握。
具體使用時,步兵將地雷的底部腳架開啟,放置在地面上。然後步兵手工在地雷安裝上電雷管,將電雷管同導線連線起來,最後將導線拖到陣地上,連線脈衝點火器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將闊劍地雷的正反面搞錯,一定要將正面對著敵人。
如果方向搞錯了,一旦引爆闊劍地雷,可能有部分彈珠飛到己方陣地上,導致嚴重的誤傷。
在闊劍地雷的正面有著鮮明的一行英文“FRONT TOWARD ENEMY”,翻譯成中文就是赫赫有名的“此面向敵”。
闊劍地雷部署很簡單,連小孩子也能掌握,使用就更簡單。
等到發現敵人步兵靠近地雷的殺傷扇區,陣地上的步兵直接按動脈衝點火器即可,智障也可以勝任。
這樣一來,防禦的美國大兵根本不需要後方炮火支援,就具有了及時的面殺傷火力,形同使用了一枚枚大口徑炮彈。
更重要的是,M18A1是一線步兵使用,仍然是不見兔子不撒鷹。步兵只有看到敵人靠近時,才會引爆地雷,殺傷效果非常好。它不像炮兵那種胡亂打了幾百發炮彈,只能炸死一些螞蟻。
闊劍地雷第一次大規模使用,是在著名的1965年德浪河谷戰役。美軍第1空中騎兵師第7騎兵團第1營傻頭傻腦的進入了德浪河谷,目的是清剿這裡的一個北越步兵營。沒想到,這個河谷隱蔽著北越3個主力團。
美軍不斷增兵,又有炮兵和戰機的火力支援,仍然差點全軍覆沒。
實戰中,美軍遭遇北越步兵多次全面衝擊,一度堅持不住。
在這種敵我混戰的時候,美軍的炮兵和戰機的火力支援不太可靠,多次出現誤傷的情況,尤其炮兵的炮彈難以準確進行攔阻。
此時闊劍地雷就發揮了巨大的威力,它造成了進攻北越軍隊的嚴重傷亡。
美軍士兵回憶:每一枚闊劍爆炸後,它的殺傷區域就會出現大量北越士兵的屍體和殘肢。靠近地雷的敵人士兵基本立即死亡,少數倖存者往往也受到了致命傷,只能呻吟著等待死亡的到來。即便50米外的敵兵僥倖沒死,通常會變為血人,驚呼著向後逃竄。闊劍實在是太可怕了,我希望自己永遠不要面對它。
在越南的一系列作戰中,闊劍地雷體現了它的價值。它可以勝任防禦作戰,也是伏擊戰的利器。
一個美軍軍官回憶:“在叢林中展開伏擊時,有效使用‘闊劍’是大量殺傷敵人的最有效方法……我們發現,一個攜帶40枚“闊劍”的步兵排可以用火力覆蓋一段200米的叢林小路,並有效地保護後方和側翼免受進攻。不僅如此,它們還可以被佈置在直射火力無法覆蓋的區域,或者保護伏擊者的側後免遭敵軍襲擾,可以負責任地說,‘闊劍’的存在,極大提高了作戰成功的機會,沒有普通的輕武器或機槍能製造如此立竿見影的、毀滅性的效果。”
闊劍地雷如此實用,自然以驚人的數量開始製造。
在越南戰爭高峰期的60年代末期,闊劍地雷的月產量已經提高到8萬枚,總產量則高達700多萬枚。
有趣的是,產量如此之高,闊劍地雷又如此實用,卻是一種低廉的武器。
地雷沒什麼高科技零件,只是一些塑膠、炸藥和極為簡單的電子元件,初中生有材料的話也能製造出來。
全世界有幾十個國家仿造了M18A1闊劍地雷,蘇聯和中國都是仿造者。
闊劍地雷在越南大量使用,北越自然繳獲了不少地雷,作為禮物送給我國。
我國仿造闊劍地雷的產物,就是66式反步兵定向地雷。
66式同闊劍地雷沒什麼區別,唯一的不同是提供了延時引信。啟動這種延時引信後,大約5到8秒後就會自動引爆。
這種引信主要用於己方快速撤退時,讓地雷伏擊追擊的敵軍,其實沒什麼戰術意義。短短5到8秒,部署地雷計程車兵難以逃到安全距離,除非直接跳入預先挖好的掩體。
66式不僅僅是正面殺敵,後方也是非常不安全的。一旦地雷爆炸,後方16米內計程車兵也可能遭遇致命傷,後方100米內最好不要站人。
66式地雷最大的外形特點,就是正面寫著“此面對敵”四個大字,唯恐士兵部署時出現錯誤操作。
66式裝備部隊以後,同樣受到解放軍官兵的熱烈歡迎。
尤其在中越戰爭的對峙戰中,66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很多人提到1984年李海欣烈士的戰例。
李海欣是18歲入伍,21歲入黨,在1984年老山戰役中時任八連三排代理排長。
7月12日越南軍隊孤注一擲,對老山發動大規模進攻。
此時李海欣帶領14名戰士,駐守老山的142高地。
這個高地的地理位置很不好,三面受敵,面積頗為狹小,只能駐紮1個班的兵力。
後方的道路更是狹窄,很容易被越軍炮火封鎖,增援部隊無法及時上來。
尤其麻煩的是,這裡距離越軍陣地只有200米。雙方陣地靠的太近,我方炮火難以準確支援。
越軍使用1個加強營的兵力,在炮火掩護下發動猛攻。
第一波攻擊中,越軍就使用了2個排的兵力,隨後增加到2個連。
李海欣和戰友們依靠輕武器,同越軍展開了血戰。
越軍打了30年的仗,作戰經驗豐富,從三個方向包抄過來。
雙方激戰中,越軍發現李海欣他們只有十多個人,立即採用三面交替衝擊的方法。越軍試圖尋找防禦火力空擋,一舉衝入核心陣地。
激戰中,先是20多名越軍從東北方向乘虛攻入前沿陣地,李海欣讓5名戰士緊急趕去攔截。經過短短5分鐘的激烈,越軍丟下10多具屍體,暫時敗退下去。
東北方向剛剛穩定,又有一批越軍從南面攻入前沿陣地。情況非常危急,李海欣只能親自帶領4名戰士,趕赴南面全力射擊,當場打死8名越軍。但越軍數量很多,戰鬥意識很頑強,仍然全力進攻。
此時,李海欣迅速引爆了一枚66式定向地雷。66式的威力巨大,一瞬間將大量越軍炸的血肉橫飛,他們只能暫時退了下去。
此時又有一股越軍從第三個方向摸到陣地前,瘋狂射擊投彈。混戰中,李海欣左胸和腹部連續中彈,負了重傷。戰況非常緊急,李海欣不讓戰友分心為他包紮傷口,而是讓他們自行去同敵人作戰。他自己帶傷爬行到66式定向地雷的起爆器前,又引爆了一枚地雷。
驚天的爆炸後,地雷正面再次出現大量血肉模糊的越軍,攻勢被遏制住了。然而有一股越軍衝了上來,李海欣奮力爬行,試圖引爆第三枚66式地雷。
此時,越軍將炸藥包投入陣地,李海欣由此犧牲,時年22歲。
此次激戰中,15名解放軍戰士有5人犧牲,5人重傷,4人輕傷,僅有1人沒有負傷。越軍攻入142高地時,這些傷員沒有投降,而是在班長楊國躍率領下退入坑道堅持作戰,直到我軍反攻援軍擊潰陣地上的越軍。
這場戰鬥中,除了李海欣以外,還有其他戰士如烈士周忠烈,也多次引爆66式定向地雷。
66式地雷造成了越軍很大的傷亡,最大程度彌補了我軍防禦兵力不足,也遲緩了越軍的攻勢。
僅僅周忠烈一人,犧牲前引爆了3枚66式地雷,炸死了24名越軍。
此次越軍為了攻打142高地,戰死計程車兵就有104人,很多是被66式定向地雷炸死。
類似的戰役還有很多,戰爭中後期的每一次防禦作戰,都必然會使用66式地雷。
1986年8月5日,解放軍班長宿進北負責防禦乙號陣地,遭遇越軍夜襲。
越軍出動一個加強排,當晚進行了10多次襲擊。
宿進北指揮戰士們,利用各種武器,尤其是66式定向地雷,將越軍的襲擊全部擊退。
大家看看這段描述:過了10多分鐘,越軍又摸上來了。宿進北判明瞭方向、道路,再次通知各哨“不必驚慌,不必開火!”看看時機然已到,他下令“定向雷!”“轟轟!”又是一陣爆炸聲,定向雷像長了眼似的,炸向敵群,越軍鬼哭狼嚎,潰敗收兵。
這一晚戰鬥,越軍傷亡13人,解放軍無一傷亡。
在駐守乙號陣地的170多天時間,這個解放軍排打退了越軍班排規模進攻80多次。
他們巧妙的利用66式地雷等武器,造成越軍30多人傷亡,己方沒有傷亡一個人,創造了記錄。
越軍後來學乖了,每次進攻之前一定讓特工爬到解放軍陣地上,首先破壞定向地雷。只要定向地雷還存在,越軍就不會全面進攻,不然只能是丟下一地屍體。
實戰中,66式地雷還體現了一個價值,就是我方哪怕只有一二個士兵,也可以操縱這種火力大量殺死敵人。
這在以往來說,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也就是說,即便是前沿一個小小的貓耳洞中的哨兵,只要操作得法,也可以殺死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敵人士兵,具有強大的面殺傷能力。
這就有著巨大的戰術價值。
自然,66式地雷也是伏擊戰的好武器。
1986年3月4日,駐守老山的第138師一部發現對面的越軍頻繁活動,還持續進行小股部隊的偷襲、騷擾、滲透,懷疑將會有大的軍事行動。
為了蒐集軍事情報,師部組成了31人的抓俘部隊,實際負責抓捕俘虜的為11名偵察兵。
3排長王威率領10名戰士,需要進入越軍陣地,伏擊敵人的巡邏隊,抓捕戰俘押回我方陣地。
這可不是容易的工作,搞不好抓不到戰俘,自己倒是會全軍覆沒。
首先,敵人巡邏隊就有十多人,數量比抓俘組的11人要多。
其次,伏擊地點距離越軍陣地不遠。一旦戰鬥打響,越軍必然出動部隊救援,炮火也隨時可能打來。
最後,越軍是出了名的死硬,尤其抗拒投降,想要抓俘虜並不容易。
解放軍需要迅速打垮這支越軍巡邏隊,抓住戰俘以後迅速撤退,不然己方很可能全軍覆沒。
經過妥善準備,抓俘小組在深夜的23點多發動了襲擊。
抓俘小組首先引爆了一枚66式定向地雷,當場打死2名越軍,打傷2名。越軍巡邏隊被66式的大爆炸驚呆了,沒有受傷計程車兵慌忙向後潰退。
抓俘小組果斷開槍和投擲手榴彈,又打死一個人。不過,越軍也不是吃素的,巡邏隊撤退一段距離後就開始反擊。
沒想到,陣地上的越軍軍官被66式地雷嚇住,認為可能是解放軍大部隊來襲擊。唯恐巡邏隊全軍覆沒,軍官發射撤退訊號彈,巡邏隊見狀顧不上尋找屍體和傷兵,火速退回陣地。
此次伏擊戰,擊斃越軍3人,擊傷2人,我方無一傷亡。
而66式定向地雷又立了大功,造成越軍傷亡4人。
到了90年代,解放軍又研發新一代定向地雷GLD151型。
不過,就算在今天,66式也是可以滿足實戰需要的,仍然是步兵手中的大殺器!
宣告: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路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