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歷史對我們來說就像是逃不掉的一輪旋渦,古人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歷代以來,總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戰爭。戰爭給人們帶來勝利、喜悅,也給人們帶來家破人亡和悲歡離合。
在我國古代的戰爭中,為了能夠快速贏得戰爭,許多將領會在攻破城門之後,他們會選擇屠城。屠城這樣的行為無疑是殘忍的,許多平民百姓命喪於此,然而從戰勝者的角度來看,屠城又是合理的。
(古代戰爭)
在也許有更好的解決方法之下,他們又為什麼會選擇屠城,一座完整的城池,一群普通的老百姓,面對這些殘害,一場屠城究竟有多可怕?
一、古代戰爭瞬息萬變,為什麼會屠城?
古代戰爭是獲取勝利的一種必要手段,在封建王朝時期,少數人手中掌握著大多數人的生死大權。作為平民是最沒有權利和地位的一群人,例如從商朝流行的活人俑,直到後來秦朝建立才將其替代為假人俑。
而戰爭中,面對那些非我族類的百姓們,有的會選擇降服,有的會選擇知人善用,而有的就會選擇屠城。無論男女老少,都會被坑殺,那麼一般什麼情況下會選擇屠城,又是為什麼要屠城呢?
(古代屠城)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古代一場攻城戰,究竟有多麼艱辛。
《孫子兵法》中曾說過,一場攻城戰至少要消耗軍隊三分之一的人員,並且還有可能攻不下來。在我國曆代的攻城戰中,往往都會經歷數月的時間。
例如當初蒙古大軍攻佔釣魚城,足足用了五個月的時間,依然是一無所獲。所以在長時間的耗費之下,不論是軍事資源還是人力、財力都到達了枯竭的狀態。所以在攻破城門之後,有的將領會選擇燒殺擄掠。
一個是為了犒勞辛苦計程車兵,再一個可以快速的補充各方面的資源。一座城池的資源,足夠滋養一支軍隊了。為了能夠快速地達到目的,屠城就是最便捷的方法。沒有反抗和阻撓,要想奪取物資豈不是手到擒來。
(古代攻城)
除了搶奪物資之外,屠城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作用——威脅恐嚇。
攻城戰易守難攻,但為了能儘量快速地推進戰爭歷程。攻城方往往會給出一個誘惑的條件,“降者城中百姓不殺。”利用屠城來對城內的人進行威脅,讓他們放棄反抗。
儘管算是一種例循喊話,但如果真的可以用最小的消耗贏下戰爭,實在是一樁美談。這是戰前的威脅,而在屠城之後,針對其他城池也是一種威懾,讓他們知曉厲害。看著吧,如果不投降,屠城就是你們的下場。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還有十分重要的一點,古代的屠城是一場極致的發洩。
在經歷了多天戰爭之後,這時候的將士們經歷了身邊兄弟的死亡,自己的受傷,更重要的是帶著家國情仇下,他們對城中的普通百姓也視作敵人。
(清代屠城)
面對敵人,只有選擇悉數盡殺,不能給他們反撲的機會。
比如著名的“咸陽之戰”,項羽率兵攻打咸陽,屠盡咸陽城,甚至一把火燒了秦朝宮殿,大火連燒了三個月。正是因為項羽對秦朝的痛恨,在他的指揮下,手中的將士們自然也是如此。
所以屠城是一場報復和反抗,發洩心中的憤怒,長久的戰爭下將士們需要釋放。所以儘管屠城是十分受爭議的一個作戰方式,造下太多的殺孽,但他依然存在於各朝各代的戰爭當中。
(古代軍隊 圖文無關)
綜上所述,屠城對於攻城方來說利益大於弊端,儘管留下的名聲不好。但是不論是對於將士還是君主來說,都是合理且值得做的事情。但將其放在我們普通人眼中,這樣的做法殘忍至極有違人倫,無法接受。
二、古代屠城究竟多可怕?人畜盡屠
儘管對於屠城,我們深惡痛絕,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又總是上演一幕幕的慘絕人寰的屠城戰爭。
那些血淋淋的歷史記錄告訴我們屠城的可怕之處,以張獻忠屠川舉例,告訴大家真實的屠城究竟多麼可怕。
也許你曾經聽說過,如今四川重慶的人都是從其他城市遷徙過來的,湖廣更甚。這是因為歷史上曾認為,在明末清初時期起義軍將領張獻忠多次屠川,屍橫遍野。凡他所過之處皆是如此,《明史》評價他,“性狡譎,嗜殺,一日不殺人,輒悒悒不樂。”
(張獻忠畫像)
他的性格暴虐熱衷殺人,如果一天不殺人就會不高興。崇禎十六年,張獻忠攻破武昌,隨後在當地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殺戮。將武昌當地的適齡男子全部強行充軍,其餘的不論婦孺男女老幼,皆被悉數殺害,屍體飄滿了長江。
而在一年後,張獻忠殺進了成都內,他下令屠城三日張獻忠在崇禎十七年攻破成都,他下令屠城三日,還將當時的大明蜀王的屍體撈出,進行一番羞辱後再次丟入河中。這還不算完,根據記載,張獻忠曾三次進入成都,進行大規模的屠城。
(張獻忠屠川畫像)
甚至還創造了許多殺人法,將青年女性全部充當軍妓,剩下以各種名頭全部殺掉。
如果碰到孕婦,則會殘忍的剝開她的肚子,然後將嬰兒高高拋棄,將嬰兒穿過尖刀。把那些孩子聚在一起,周圍點一圈柴火,士兵在外面用武器刺殺。
慘絕人寰的尖叫聲不絕於耳,有人問屠城就多可怕,而這些都是實打實的記錄。他們在屠城時不會顧及性別、權勢。就算你擁有再多的錢,也換不回他們的手下留情,反而會從你先下手。
《中國新史》中曾寫道,張獻忠自從進入四川成都之後,所到之處沒有一個活物,四處殺人放火。當時四川的百姓們太害怕,有一部分直接逃進了深山老林中,才得以存活。而那些被他抓住的人,要麼斬首,要麼被凌遲,甚至半死不活。
(張獻忠屠川畫像)
就連當時的外國傳教士都記載,“屍積成山,血流成河,逐處皆屍,河為之塞,不能行船。”屍體堆積成山,河內全是屍體。當時的巡撫李乾德曾描述自己入蜀之後,“萬里煙絕,一望淒涼。”
“如遊異域,忽睹羅剎。”彷彿是身處他國,那些被殘害的人如同羅剎鬼一般恐怖,整個蜀地都遭受了張獻忠的屠戮,許多百姓的屍體殘缺不全,缺胳膊斷腿,五官殘廢。
而張獻忠甚至還會活剝人皮,他將屠殺看做是一場遊戲,這樣的人實在可怖。蜀地一片荒蕪,人畜皆被屠殺。
而根據萬曆年間的統計,當時的蜀地人口達到了三百多萬,而康熙年間根據《清史稿》的記載,四川的人數不過一萬八千人,不如其他省一個縣的人多。人數的驟減,即便是在除去天災和生老病死的常態化之後,也不可能在百年間死亡三百多萬人口。
(百姓民不聊生 圖文無關)
除此之外,張獻忠有記載的屠城還不吃如此,武昌、安徽、霍山等地都曾遭到過他的屠戮。
尤其女人更容易受到屠城的迫害,古代女性地位地下,而屠城的將士他們不會急於殺掉女性,他們會將女性當成軍妓,對她們侮辱、毆打、折磨。女人不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是一個物品,可以隨意處置。
古代屠城有多可怕,我們可以從張獻忠屠川中發現許多端倪。城中凡是活物近乎跑不了,所有的錢財被搜刮一通,而女性的境地就更加危險了。所以我們會說,古代的屠城是一場報復,是一場有違人德的戰爭。
屠城過後是普通群眾的死亡,是當地屍氣不絕於天的腥臭,一座城池失去人之後無人耕種、無人經商、無人傳承,也就會漸漸地淪為一座死城,逐漸消失。抹去一段文明、一段歷史,這難道還不夠可怕嗎?
(百姓流離失所 圖文無關)
三、從當今望歷史,更令人深思
對於屠城的歷史我們無法做出選擇,也無法站在後人的角度去過度譴責前人。畢竟屠城的事情在古代不算少數,這是歷史的更迭。
而從將士們來看,不論對於進攻方還是守方,他們都都有著自己的理由和不可逃脫的責任。
也許這的確殘忍,但對於我們來說,無法做出正確的評判。對於古代的屠城歷史,距離我們已經有些遙遠了,我們只能從史料的記載中去窺探一二,但是我相信對於現代的國人來說,有一段歷史我們不該忘懷。
一段近代的屠殺記錄——南京大屠殺。
三十萬同胞慘遭日軍殺戮,就發生在百年之前,我們同樣可以從多個渠道瞭解到這場戰爭的殘忍。婦孺受辱,青壯年被殺,殺人比賽週週舉辦,這樣的一段屠城歷史我們怎麼能忘?
(南京大屠殺)
我想在我們深刻了解到屠城有多麼可怕之後,我們更應該做的是銘記歷史然後去熱愛和平。選擇和平不是代表接篇而過,而是代表我們再受到這麼多磨難之後,依然可以砥礪前行,我想這也是華夏民族能夠屹立千年不倒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