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王越欣 李慶
唐宋時期是中國古代文學創作的高峰,公認的文章寫得最好的有八個人,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便是“韓柳王曾歐三蘇”。其中,“三蘇”父子佔了三個席位。
東坡盤陀像。圖據三蘇祠博物館
1月29日,即將迎來蘇東坡987歲的“生日”。此次過壽,眉山三蘇祠為東坡先生準備了“唐宋八大家”的千年之約,讓八座巔峰、八種智慧齊聚眉山。不僅如此,八大家相關的紀念地、紀念館還將結盟,共同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八座巔峰
唐宋“八大家”都是誰?
不太瞭解的人乍聽“唐宋八大家”,以為李白、杜甫等詩人必上榜。但事實上,唐宋八大家是對唐宋時期八位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他們分別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
唐宋八大家。圖據三蘇祠博物館
這八人都是當時文壇的領軍人物,先後推動了古文革新的浪潮,他們在散文方面也都有著藝術造詣和卓越的成就。韓愈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被列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柳宗元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重視文章的內容,主張文以明道,認為“道”應於國於民有利,切實可行;他也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強調文須有益於世。
歐陽修是宋代文學的一代宗師,他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在散文理論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張。作為歐陽修的門生,曾鞏是老師歐陽修古文運動的支持者和參與者,主張先道而後文。他的散文以議論見長,立論精策。王安石這位著名的改革家也是一位文學大家,散文如其為人,崎嶇挺拔,剛勁有力雄健簡古。
三蘇祠。圖據三蘇祠博物館
蘇軾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韓愈並稱“韓潮蘇海”。蘇洵的散文論點鮮明,論據有力,語言鋒利,縱橫恣肆,具有雄辯的說服力。蘇轍的散文表現出遷洋泊的風格和秀傑深醇之氣,他在古文寫作上有自己的主張。其在《上樞密韓太尉書》中提出了“文氣”說,所謂“文者,氣之所形”,並論及“養氣”之法。
最早將八人的文章合於一集的,是明初朱右。朱右選韓、柳等人文章為《六先生文集》,因為他把三蘇併為一家,所以實際是“八先生文集”。之後明末茅坤所輯《唐宋八大家文鈔》正式提出“唐宋八大家”名稱,“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開來。自明人標舉唐宋八家之後,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
關係緊密
蘇軾與“七大家”淵源頗深
作為北宋文壇“頂流”,蘇東坡與眾多文人名家結識,“唐宋八大家”的其餘七位與蘇軾都有著緊密的關係。
蘇軾與蘇洵、蘇轍的關係自不必說。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列,一舉佔據三席。而“三蘇”父子都與歐陽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歐陽修正是“三蘇”父子科舉考試的主考官,蘇洵得到了歐陽修的提攜和賞識,而蘇軾蘇轍更是拜入歐陽修的門下,蘇軾與歐陽修有著深厚的師生情誼。
歐陽修紀念館。圖據三蘇祠博物館
說到歐陽修的學生,就不得不提曾鞏。曾鞏是歐陽修的得意門生,從這個角度來說,蘇軾與曾鞏是同門師兄弟的關係;同時,兩人同在嘉祐二年的科舉中同榜登科,二人互相賞識,後也多有書信交往。
蘇軾與王安石則是“相愛相殺”,在朝堂上,兩人政見不合針鋒相對;但在文學創作上,兩人又惺惺相惜,互相欣賞。
王安石紀念館。圖據三蘇祠博物館
如果說蘇軾與其他宋五家同在一個朝代,因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但是韓愈、柳宗元皆為唐代大家,隔著一個朝代,蘇軾與他們又有著怎樣的淵源?
蘇軾一般不讚人,韓愈就是其中之一。“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這評價可以說是非常高了,而韓愈也當之無愧。不僅如此,蘇軾後來一再貶謫,和韓愈境遇頗為相似。連蘇軾都自嘲,自己和韓愈都是倒黴的“摩羯座男孩”。
而說到蘇軾之於柳宗元,很多學者認為蘇軾是柳宗元詩的“第一讀者”。蘇軾曾多次評價讚賞柳宗元的詩歌,在詩歌史上為柳宗元確定了地位。此外,蘇軾也是柳宗元的知音。蘇軾貶謫海南後,身邊沒有什麼朋友和書籍相伴,只有陶淵明、柳宗元的書籍放在身邊,蘇軾表示,這兩位就是他的朋友。
成立聯盟
八大家千年後齊聚
由此可見,八大家之間的關係,在千年前就跨過了時間而緊密相連,幾百年後,八人又因“唐宋八大家”這一名稱而連在一起,直至今天。
如今,這樣的聯絡還在繼續。1月29日,是蘇東坡誕辰987週年,他的老家眉山三蘇祠也將再次為他舉行“壽蘇會”。而這次壽蘇會上,除了開展常規的紀念活動之外,眉山還為東坡先生準備了一份特別大禮,那便是唐宋八大家將齊聚三蘇祠。
為了準備好這份禮物,眉山三蘇祠於2023年10月開啟了“唐宋八大家”探訪之旅,歷時兩個月走訪了唐宋八大家其他五大家相關紀念地(館)。在今年的壽蘇會上,眉山三蘇祠將聯合潮州韓文公祠、柳州柳侯祠、永州柳宗元紀念館、滁州歐陽修紀念館、撫州王安石紀念館、南豐曾鞏紀念館成立“唐宋八大家紀念地(館)聯盟”,希望透過這種穿越歷史的“見面”,連線與先賢們的精神通路,共同探索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建立這個聯盟,就是為了匯聚各方力量,共同挖掘八位文化大家的人文精神、思想觀念、道德旨歸,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蘇祠博物館館長陳仲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