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恰逢《超現實主義宣言》發表100週年,“百年狂想:蘇格蘭國立美術館的超現實主義傑作”正在上海浦東美術館展出。展覽以1916年為始,“從達達到超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拓展期”“流亡期和戰後的超現實主義”三個時間段為線索,透過達利、馬格利特、馬克斯·恩斯特、米羅、賈科梅蒂等50餘位藝術家的作品,勾勒出了超現實主義百年綺夢。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在展覽期間,專訪了蘇格蘭國立美術館現當代藝術館長西蒙·格羅姆(Simon Groom)。在他看來,“超現實主義的字面意思是‘超越現實’,它的靈感來自夢境、非理性、無意識和想象的世界。它讓我們能夠做夢,想象出尚不存在的世界。”而且,“超現實主義作品難以詮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蘇格蘭國立美術館現當代藝術館長西蒙·格羅姆(Simon Groom)做“百年狂想:蘇格蘭國立美術館的超現實主義傑作”展覽導覽
西蒙·格羅姆於2003年被任命為泰特利物浦美術館展覽部主管,策劃了眾多現當代國際藝術展。2007年11月,他擔任愛丁堡蘇格蘭國立現代美術館館長,一直以來。他致力於建立和發展該美術館在推廣現當代藝術方面的形象。對話從“超現實主義”,談及蘇格蘭國立現代美術館的收藏和定位。
“超現實主義”
澎湃新聞:“超現實主義”源自“達達”,兩者經歷了怎樣的轉化?馬克斯 · 恩斯特(Max Ernst)作為“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先驅,他作品的變遷是否折射出兩次運動的迭代關係?
西蒙·格羅姆:“超現實主義”是1924年安德烈·布勒東創立的,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6年瑞士蘇黎世的“伏爾泰酒館”誕生的“達達小組”。“超現實主義”一詞是由法國詩人、劇作家紀堯姆·阿波利奈爾於1917年首創的,也是在這一年他與布勒東在巴黎首次見面。
展覽現場,安德烈·布勒東、傑圭琳·蘭巴、伊夫·唐吉拼貼作品《精緻的屍體》,1938
馬克斯·恩斯特當時生活在德國科隆,他也是一位達達主義者,展覽的第一件作品就來自恩斯特,這件名為《塔樓》的作品創作於1916年,在“超現實主義”誕生之前。展覽還包括了恩斯特1918年至1936年的作品,幾乎跨越了超現實主義多個階段,其中可以看到他對超現實主義“自動”創作手法(拓印、擦刮等不同技巧)的運用以及超現實主義的變化方式的理解。
展覽的第一件作品,馬克斯·恩斯特1916年的作品《塔樓》
展覽現場,馬克斯·恩斯特《無題(<仁慈的一週>未發表的拼貼畫)》(之一),1934年
馬克斯·恩斯特兩幅卡紙版畫拼貼作品(牆上)和相關文獻。
澎湃新聞:以1924年,《超現實主義宣言》為始,超現實主義何以吸引到米羅、伊夫·唐吉、馬格里特、達利、賈科梅蒂等加入其中,他們作品呈現出各自怎樣的風貌?又何以在1930年代末逐漸冷寂?
西蒙·格羅姆:1924年,布勒東執筆的《超現實主義宣言》發表,代表了超現實主義運動的正式啟動。超現實主義者深受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著述的影響,對人腦潛能的痴迷讓他們走到一起。但在這一階段,超現實主義是一場文學運動——宣言中幾乎沒有提到繪畫。
展覽現場,以影片介紹超現實主義的歷史。
直到後來,視覺藝術家才成為超現實主義的一部分。首次 “超現實主義繪畫展”在超現實主義誕生一年之後,於1925年11月在巴黎皮埃爾畫廊舉行。展覽展出了讓·阿爾普、馬克斯·恩斯特、胡安·米羅和曼·雷等人的作品。日後以超現實主義作品著稱的達利、馬格利特等並沒有出現在最初的展覽中。
展覽現場,米羅作品
達利1926年才抵達巴黎,並由同為西班牙藝術家的巴勃羅·畢加索介紹進入超現實主義圈子。1927年馬克斯·恩斯特和伊夫·唐吉在巴黎辦個展、馬格利特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個展,也正是在這一年馬格利特移居巴黎郊區,超現實主義藝術運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著。
展覽現場,馬格利特1929年作品《魔鏡》和《險惡的天氣》
但超現實主義之所以如此強大,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種風格和形式,涵蓋了電影、時尚、文學等多個領域,它讓抽象和具象繪畫的藝術家走到一起。比如,達利和馬格利特寫實地描繪了不存在的夢和幻想,但卻使它們感覺真實存在的;恩斯特和米羅更感興趣的是過程以及透過偶然、符號或抽象使藝術與眾不同的方式。
展覽現場,賈科梅蒂作品《要丟棄的不愉快物體》(1931年)
到了1930年代,超現實主義開始更廣泛的傳播。1933年,賈科梅蒂和當時已經是明星的達利個展在紐約開幕,超現實主義運動開始在紐約受到歡迎。超現實主義的全球傳播也得益於詹姆斯·斯羅·索比和大衛·加斯戈因所著的關於超現實主義的書籍在紐約和倫敦出版。
1936年,“國際超現實主義展”在倫敦新伯靈頓畫廊舉辦。這一年的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也舉辦了“奇幻藝術: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展覽。
展覽現場,以文獻呈現“全球超現實主義”
在此次展覽中,超現實主義在歐洲的傳播,託伊恩(Toyen)是很好例證。她是捷克超現實主義團體的創始人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託伊恩是1923年,藝術家為自己取的中性名字,有人認為託伊恩,源自法語單詞“citoyen”,意思是“公民”,但也有人認為它是捷克語“to je on”的變形,則是一個模糊性別的名字,但她是一位了不起的藝術家,她的作品非常強大,令人不安。展覽中的《森林的訊息》是託伊恩創作的尺幅最大、最重要的作品。畫面中是一隻巨大的藍鳥,濃郁絢爛的顏料層層厚塗,與背後的神秘森林相映成趣。自然力量對人類世界的影響是託伊恩創作中反覆出現的主題,蒼涼卻富有夢境色彩的景觀中,有女孩、女性形象碎片(如這幅畫中)以及鳥兒等。託伊恩一貫不對自己的作品做出任何詮釋,但似乎藝術從夢境走向了噩夢。這場噩夢也與戰爭有關。
託伊恩,《森林的訊息》,1936年,布面油畫
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一切,隨著1939年戰爭的爆發,巴黎的超現實主義團體逐漸解體,藝術家或流亡海外,或各自回國。他們中許多人(布勒東、達利、杜尚、恩斯特、唐吉等)去了紐約,推動紐約成為超現實主義重鎮。
“百年狂想:蘇格蘭國立美術館的超現實主義傑作”展覽現場,浦東美術館,2024
澎湃新聞:此次展覽展出了眾多李·米勒(Lee Miller)的攝影,在過去很長時間她以曼·雷助手的身份被人熟知,在此次展覽中,她是如何被解讀的?
西蒙·格羅姆:曼·雷和李·米勒都是美國人,1929年,米勒前往巴黎,打算向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兼攝影師曼·雷當學徒,後來成為了他的模特和合作者,也因此幾乎結識了所有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也包括了她後來的丈夫羅蘭德·彭羅斯。
展覽現場,李·米勒拍攝的羅蘭德·彭羅斯(右)和彭羅斯的作品。
倫敦遭到轟炸時,米勒和彭羅斯住在倫敦漢普斯特德的唐郡山。米勒無視朋友和家人返回美國的請求,開始了新聞攝影的新職業,擔任美國《Vogue》戰地攝影師。
李·米勒,《亨利·摩爾,倫敦,1943年》
二戰結束後,李·米勒和彭羅斯結婚。1949年,這對夫婦在東薩塞克斯郡奇丁利購買了法利農場別墅 (Farley Farm House)。在1950、1960年代,法利農場成為畢加索、曼雷、亨利·摩爾、坦寧和馬克斯·恩斯特等藝術家的聖地。
李·米勒拍攝的恩斯特在亞利桑那州的塞多納(1946)
李·米勒,《胡安·米羅,馬略卡島, 1970年》
展覽中李·米勒的攝影是其不同時期的作品,但因為與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們多年的私交,他的照片有著特別的視角。後來她拋棄了暗室,轉而去廚房,她的作品直到近年才逐漸嶄露於公眾視野。
澎湃新聞:“超現實主義”也被認為受到東方文化的影響,西岸美術館2023年的展覽“本源之畫——超現實主義與東方”關注中國傳統藝術對超現實主義的影響,您也關注日本物派等東方藝術形式,從您的角度,談談“超現實主義”與東方藝術的關係,以及東方傳統藝術對現當代藝術的影響。
西蒙·格羅姆:我認為,中國畫對超現實主義的直接影響不大,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們被他們不一定理解的事物所吸引,其中中國和東方的概念非常強大的吸引力。布勒東在20世紀30年代初就夢想著來中國,但未付諸行動。
在超現實主義畫家中,米羅的藝術生命很長,雖然他的作品有隨著時間改變,但變化不大。二戰後,他開始拓展新的創作領域,包括與熟悉日本文化的西班牙陶藝家共同製作陶器, 1966年首次訪問了日本。日本給了他一個學習形式的機會,他開始在作品中大量使用厚重、猛烈和有動勢的黑色線條,顯示出書法和水墨畫對他的啟發。
但是,我也許更感興趣的是超現實主義在中國的影響。20世紀30年代上海有法租界,據我所知,1931年,上海的期刊就報道了超現實主義,“決瀾社”(Storm & Stress Society)也是在當時成立的。
1932年,決瀾社第一回展合影。後排(左起):龐薰琹、楊秋人、陽太陽、倪貽德、王濟遠、周多、李仲生。前排:梁錫鴻、張弦、段平右。(資料圖)
關於蘇格蘭國立美術館
澎湃新聞:蘇格蘭國立美術館如何獲得瞭如此多“超現實主義”收藏?這批作品在美術館收藏序列中有著怎樣的定位?
西蒙·格羅姆:蘇格蘭國立現代美術館成立於1960年,是蘇格蘭國立美術館的組成部分,以收藏和展示國際現代藝術為宗旨。在最初的二、三十年間,美術館逐步建立超現實主義藝術館藏體系,收藏了包括馬克斯·恩斯特、雷尼·馬格利特、胡安·米羅、讓(漢斯)·阿爾普和阿爾貝託·賈科梅蒂等人的創作。
胡安·米羅,《母性》,1924年,布面油畫,1991年在國家遺產紀念基金、英國藝術基金(威廉·倫遺贈)及公眾協助下購得
到了1995年,我們從羅蘭德·彭羅斯(英國藝術家、史學家、超現實主義主要倡導者,李·米勒的丈夫)那裡買了26幅超現實主義的傑作。
羅蘭德·彭羅斯是超現實主義藝術的大藏家。他從1922年起住在巴黎。他認識所有的超現實主義者。他自己也是一位藝術家,還寫了畢加索的第一本傳記。1936年,倫敦“國際超現實主義展”是他組織的。他還擁有很棒的圖書館,其中包含大量專著,還有書信和簡牘,1994年美術館收購了彭羅斯的圖書館和文獻庫。這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
除了作品外,展覽分類別展出了大量超現實主義文獻
1995年晚些時候,蘇格蘭國立美術館收到了加布裡埃爾·凱勒遺贈的近百件超現實主義作品。多年來,凱勒與蘇格蘭國立現代美術館保持著緊密的聯絡,並在上世紀70、80年代擔任美術館顧問委員會成員。凱勒遺贈的藏品包括艾琳·阿加爾、漢斯·貝爾默、布勒東、達利、保羅·德爾沃、杜尚、馬克斯·恩斯特、賈科梅蒂、漢娜·霍克、馬格利特、曼·雷、米羅、羅蘭德·彭羅斯、弗朗西斯·皮卡比亞、庫爾特·施維特斯、伊夫·唐吉的重要作品,以及一個擁有大量珍貴藝術家書籍、手稿和期刊的超現實主義圖書館。在此次展覽中,觀眾可以看到這些作品。
除了作品外,展覽分類別展出了大量超現實主義文獻,圖為有關達利的文獻。
蘇格蘭國立現代美術館的藏品從19世紀至今,包括了印象派、立體派、未來派等等。超現實主義是館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昂貴、最具標誌性的部分,是最受公眾認可的收藏。超現實主義對於之後發生的藝術形式確實很重要。此後,館藏的美國藝術(極簡主義、波普藝術)等都受超現實主義的影響,許多當代藝術家都關注超現實主義。
雷尼·馬格利特,《世紀傳奇》,1950年,布面油畫,2018年由德魯·海因茨遺贈
澎湃新聞:長期以來,您致力於建立和發展蘇格蘭國立美術館在推廣現當代藝術方面的形象,同時,蘇格蘭國立美術館也有著眾多經典藝術的收藏,古代與現當代如何被演繹?
西蒙·格羅姆:蘇格蘭國立美術館由三個部分組成——國立美術館彙集了1300年到1945年,世界級的國際和蘇格蘭藝術品;肖像館,透過影象媒介講述這片土地及其人民的故事;我所在的現當代館於1960年開放。1984年,它搬到了貝爾福德路的現址(一館)。1999年3月,蘇格蘭國家美術館在一館對面開設了二館。作為姐妹畫廊,它主要展示現代藝術館藏的並舉辦臨時展覽。
蘇格蘭國立美術館:現代一館
其實當代藝術家多喜歡歷史藝術,所以有時候我會把傳統藝術和當代藝術放在一起,這本身也是一個傳統。有時候把新舊放在一起會很有趣。所以對我而言,擁有具有歷史意義的收藏重要的。
澎湃新聞: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是一年一度的藝術盛世,美術館如何與藝術節互動?
西蒙·格羅姆:傳統上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EIF)更偏重戲劇,近20年前,在國際藝術節同期還推出了愛丁堡視覺藝術節。視覺藝術節與全城多家畫廊、博物館和植物園合作(包括蘇格蘭現代藝術國家美術館、蘇格蘭國家肖像美術館、蘇格蘭國家博物館、Talbot Rice 畫廊和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等),舉行一系列展覽、表演、放映和藝術家講座。
英國藝術家格雷森·佩裡大型展覽“熱門歌曲”展覽現場
在最近一次藝術節中,我們帶來了英國藝術家格雷森·佩裡(Grayson Perry)的大型展覽“熱門歌曲”(展出時間2023年7月22日—11月12日)。他可能是現在最著名的英國藝術家和文化人物,展覽涵蓋了他40年的職業生涯,也是他規模最大的個展,這是與藝術節互動的一種方式。
注:“百年狂想:蘇格蘭國立美術館的超現實主義傑作”將在浦東美術館展出至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