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送規則改版了,未被星標的公眾號文章無法展示完整封面,很容易錯過。為防走丟,小夥伴們都加個星標吧,步驟如下~
天氣越來越冷了,有沒有家長髮現,自家小屁孩換紙尿褲/跑廁所的次數好像增加了?!
千萬別上網百度,因為你查到的很可能是這樣的:
顯然是無稽之談
孩子當然不會腎虛,但家長有擔心,作為兒科醫生,我還是有必要科普一下小便次數增多的原因。
天冷小便次數增多大多是“冷利尿”
“天越冷越想撒尿”的不止你家的娃,也不止發生在孩子身上,而是一種人群中普遍且正常的現象,叫做“冷利尿”。
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當人體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中時,為了避免身體核心溫度降低,血管會自動收縮,使得血液儘量遠離皮膚,集中輸送到重要器官周圍保暖。這還是原來的血液量,輸送管道卻變窄了,無疑給血管造成了更大的壓力,從而造成了血壓的升高。
作為對應的人體調節機制,腎臟開始加快過濾,以便排出更多的體液和鹽,相應地,尿液的總量和次數相比天氣溫暖時就多一些了。
除了源頭產生的尿液更多,還有一個原因是體液透過流汗排出的量變少了。是的,雖然聽上去有些違背直覺,但是出汗量和尿量的確是成反比的。夏天戶外活動流汗多,儘管喝很多水也不怎麼需要上廁所。
天冷的時候,出汗少了,透過皮膚排出的水分和尿素也變少了,於是泌尿系統就只好多承擔一些,畢竟人體新陳代謝不會停下來。
所以,孩子大冬天更愛跑廁所,通常並不是什麼健康問題,不需要額外的干預。正常喝水,正常穿衣就行,別搞什麼食療補氣,更不要瞎吃藥。
當然,如果孩子小便次數突然增多的同時還伴隨有其他不適症狀,如尿痛、煩渴等,則需要考慮是否由疾病或身體異常引起,不要掉以輕心哦。
有一種情況要特別注意
臨床上能引起尿頻的疾病因素有很多,如糖尿病、尿崩症等,對於兒童來說,相對常見且特別需要警惕的是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孩子也可能出現小便次數變多的情況。
尿路感染即泌尿系統(如膀胱和腎臟)發生細菌感染,在年紀小的孩子中很是常見,多見於1歲以下的男寶寶和4歲以下的女寶寶。
不同年齡層的孩子發生尿路感染,症狀可能有細微差異,2歲以下的孩子,家長應著重關注孩子有沒有發燒、嘔吐、腹瀉、拒食、尿臭等症狀;而2歲以上的孩子,出現尿路感染時除了發熱、小便次數增加,還可能伴有尿急、尿痛、下腹或腰部兩側疼痛的症狀。
預防孩子尿路感染,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加以注意:
1、注意衛生。
女孩子上廁所之後要從前往後擦,男孩子的包皮要輕柔翻開清洗。
2、避免“尿不盡”。
鼓勵孩子尿尿時要尿完,把膀胱排空,一次沒尿完就尿兩次。
3、穿乾淨的內褲。
孩子不穿紙尿褲之後,要換上乾淨舒爽的小內褲,不要暴露襠部。
4、優先淋浴而不是盆浴。
對尿路健康來說,淋浴比盆浴要好一些。如果小朋友就是喜歡盆浴,記得多換一次清水。
醫生媽媽寫在最後
天氣變冷,家長往往會更格外關注孩子的健康狀況,也總能敏感地發現孩子身體一些細微的變化。這種積極關注的意識是很好的,但也不用把神經繃得太緊。
絕大多數兒童疾病症狀的發生和氣溫都沒有關係(如感冒),我們更需要做的是注意衛生、勤洗手,防止細菌和病毒入侵。如此,哪怕四季如何更替,孩子也都能平平安安的。
end
免責宣告:本文資料更新於2021年11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醫療、健康、用藥的科普資訊,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對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議,請給我們留言。
注:封面及正文圖片來源包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