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今年65了,多年前確診糖尿病,一直服用著藥物控制。但他想著“是藥三分毒”,害怕藥物給身體帶來的副作用,所以一直尋找著不吃藥控血糖的辦法。
某次上網的過程中,他看到一篇文章說不吃晚飯可以降血糖,於是自行把晚飯停掉了,藥也沒繼續吃。之後,李伯頻繁出現頭暈、眼花等,一次外出的時候更是暈倒在路上,送往醫院後才發現是低血糖。
在瞭解過後,醫生說李伯這是在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並告知這樣的做法不可取。那當初李伯看到的那篇文章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一、北京協和醫院研究:過午不食可以改善血糖
2022年,知名期刊《Nature》子刊上刊登了一篇來自北京協和醫院毛一雷、楊華瑜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
該實驗招募了90名志願者,分為3組,分別為晨間進食(6:00-15:00)、午間進食(11:00-20:00)和對照組(不限制進食時間)最後,有82名志願者完成為期5周的實驗。
結果顯示,選擇晨間進食相較於午間進食更有效地提高了胰島素敏感性。晨間進食改善了空腹血糖水平,減輕了體重和肥胖問題,改善了炎症,並且增加了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
該研究或能表明,採用限時進食這種間歇性禁食方式,將進食時間控制在一天的早些時候,即不吃晚餐,對於降低胰島素抵抗和空腹血糖的效果最明顯。
那照這樣說,是不是所有人“過午不食”都能改善血糖呢?
對此,論文的主要作者毛一雷和楊華瑜進行了專門解答,該研究僅適用於具備以下條件的群體:健康(沒有慢性基礎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腫瘤疾病等),生活規律,即不經常倒班,沒有長期夜班的青年人(年齡在18-50歲之間)。其他年齡段或患有基礎病的人群,目前並不推薦採用這種飲食方式。
二、堅持不吃晚飯的人,久而久之會怎樣?
那對於肥胖人群來說,不吃晚餐可以減輕體重嗎?南方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針對139名BMI在28~45之間的肥胖人群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真人實踐,並將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結果發現,“不吃晚飯+控制整體熱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減肥效果,但總體來看,其減重效果與“隨意進食+控制整體熱量”基本持平。
研究人員指出,單純在晚飯時節食,而在其他時間不控制熱量攝入,並不能達到理想的減肥效果,瘦身的關鍵在於整體少吃。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一日兩餐的核心思想在於將進食時間限制在每天的6~10小時內,例如上午10點到晚上6點之間,其餘時間則不進食。
這種方法可能會帶來一定程度上的減重效果,但也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其中包括:
1.體重反彈
長期採用一日兩餐,雖然在食量上看似節省,但可能導致初期明顯減重後很快進入平臺期。由於沒有讓身體有效減少脂肪,反而導致代謝率降低,稍微多吃一點或者恢復正常一日三餐,就可能引起增重和胖的情況。
2.引發胃病
長時間不進食使身體處於空腹狀態,可能導致分泌的胃酸和膽汁反流,腐蝕胃黏膜,可能引發消化性潰瘍。此外,長時間積聚的膽汁也增加了患膽結石的風險。
3.肌肉流失
限時進食法減重的過程中,流失的重量並非全是脂肪,還可能導致大量肌肉流失。有研究表明,在12周內,限時進食法可能使人平均丟失0.64千克的肌肉,而採用一日三餐並限制熱量的方法只讓人丟失0.17千克的肌肉。
三、年紀到了,老年人的晚飯該怎麼吃?
所以,最好的不是少吃或不吃晚飯,而是均衡飲食下健康的少吃,將要攝入的總能量儘量分散到全天。那麼晚飯到底怎麼吃才好呢?
1.注意晚飯時間
最理想的情況是晚飯時間距離睡覺時間至少3小時以上。吃得太晚可能增加腸胃夜間工作負擔,影響睡眠,並提高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2.重視晚飯食譜
避免過於油膩的食物,不吃高油高鹽、高熱量的刺激性食物。晚飯宜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根據白天的飲食情況進行搭配,確保維持營養健康。
3.切記別吃太飽
避免習慣性地吃得過飽。建議在晚飯時吃到七分飽,即胃沒有過度脹起,飢餓感也消失了,以減輕腸胃負擔。
4.適當飯後運動
不建議立刻進行劇烈運動,但可以選擇20分鐘左右的散步或進行輕鬆的家務活動,促進腸胃蠕動,並有助於降低剛升高的血糖水平。
總體而言,追求減肥和追求健康是可以兼得的。保持均衡膳食,認真對待每一頓飯,是維持身體健康狀態的關鍵。
- 參考資料:
- [1]《“過午不食”有了新證據!協和毛一雷和楊華瑜研究成果Nature子刊發表》.協和醫生說.2022-03-10
- [2]《別吵了!你們爭的過午不食,研究者本尊來答疑了》.中國科普網.2022-03-19
- [3]《連續一年不吃晚飯會怎麼樣?南方醫科大學做了個真人實驗》.生命時報.2022-05-29
- [4]《長期不吃晚飯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這6種後果,嚇人一跳!》.科普中國.2023-03-0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