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今年48歲,工作應酬原因經常山珍海味,美酒下肚。平時注重保養,身體還算硬朗,但就在幾個月前,他卻發現自己大便變稀,不成形,以為是吃壞了肚子,想著過幾天就好了。
後來大便次數變多,一天要上個兩三次,每次都是不成形,張先生於是去醫院做了腸鏡檢查,但結果顯示正常,醫院開了點藥,服藥後情況有所好轉。
但想不到的是兩個月後,症狀又出現了變化,只要吃點高油脂的食物,張先生就會嚴重腹瀉,同時整個人皮膚也暗黃暗黃的,身形也瘦削了很多。
這一次張先生去了個大醫院,一番檢查後被確診為,而且已經到了晚期,治癒機率渺茫。
一、胰腺癌為什麼是“癌中之王”?
胰腺癌作為惡性程度最高的之一,其死亡和發病的比例約為0.99:1,換句話說,被診斷為胰腺癌的患者死因幾乎都是胰腺癌,而且發現時多處於晚期,去了接受根治性手術切除的機會,生存期非常有限。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肝膽胰外科常務副主任白雪莉表示,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主要是因為其惡性程度高、死亡率高,生存率相對來說極低。
除了生存率低,胰腺癌還有3個發病特點,常常讓患者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
1.起病隱匿:早期胰腺癌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或者表現為與消化道異常相似的症狀,容易被忽略。
2.藏於腹腔深處:胰腺癌生長於腹腔深處,周圍環繞有重要的血管,導致手術切除的成功率僅為20~30%。
3.原發、先天耐藥:胰腺癌被認為是原發、先天耐藥的疾病,因此使用藥物治療的有效率非常低。
想要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治療效果,早發現早治療至關重要。
二、身體若有5個表現,儘早檢查胰腺
胰腺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吉林省腫瘤醫院腹部腫瘤外科主任王斌表示,由於胰腺本身神經不豐富,早期缺少典型症狀,而隨著病程的發展,胰腺腫瘤的部位不同所引起的症狀也不太一樣。
從臨床上來看,當胰腺發生癌變時,可能會有以下5個表現。
1.腹痛
胰腺癌常表現為上腹部、臍周或右上腹的絞痛,性質為陣發性或持續性的鈍痛,往往向腰背部放射。
2.梗阻性黃疸
胰頭髮生惡變時通常出現黃疸,為阻塞性黃疸。隨時間推移,黃疸逐漸加深,伴隨皮膚瘙癢、尿色深如濃茶、糞便變白如陶土。
3.血糖突然升高
胰腺癌患者中有一部分會突然出現血糖升高,糖尿病症狀凸顯。特別是對於年齡超過50歲、無明顯糖尿病誘因的患者,要考慮胰腺病變的可能。
4.自發性胰腺炎發作
早期胰腺癌可導致自發性胰腺炎發作,表現為區域性胰腺潰爛,可能引起膽道感染,導致發熱。吸菸史較長的人更容易出現這一症狀。
5.區域性肢體浮腫
約有20%的胰腺癌患者會出現四肢的血栓性靜脈炎,主要見於下肢,表現為區域性肢體浮腫。
在生活中,一旦出現以上症狀,務必及時就醫進行病因篩查。對於有胰腺癌家族史或攜帶易感基因的人,建議進行早期篩查,以便儘早發現和治療可能的胰腺病變。
三、遠離胰腺癌,關鍵在於做好這4點
胰腺癌的高度惡性和治療效果不佳使得大多數患者在出現症狀就診時已經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機會。即便接受了手術切除治療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也不到10%。
面對這一嚴峻的現實,預防胰腺癌變得尤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預防:
1.戒菸
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結果顯示,吸菸是胰腺癌的首要病因。菸草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長期吸菸不僅明顯增加肺癌的發生率,也會顯著提高包括胰腺癌在內的多種消化系統腫瘤的發病率。
2.低脂低糖飲食
研究資料顯示高脂飲食可能與胰腺癌的發生相關。因此,建議採取低脂、高維生素的飲食習慣,具體來說是少吃油膩食物,適當增加蔬菜和粗糧的攝入。
3.積極治療胰管結石
長期存在的胰管結石可能導致急性胰腺炎反覆發作或發展成慢性胰腺炎,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胰管結石本身對胰管上皮的反覆刺激也容易誘發癌變。
因此,透過內鏡或手術積極治療胰管結石有助於預防胰腺炎和降低胰腺癌的發病率。
4.提高免疫力
積極的運動能夠加快機體新陳代謝,維持免疫系統良好狀態,保持免疫監視功能的健全,有助於及時發現並控制體內可能的癌變。
保持良好心境和充足睡眠也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關鍵因素。同時,均衡膳食,避免偏食,並謹慎相信所謂的抗癌食品和保健品。
另外,定期體檢和積極篩查是預防胰腺癌的關鍵措施。早期發現腫瘤,有助於提早進行治療,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定期體檢是發現潛在問題並及時干預的有效途徑。
胰腺癌作為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預防尤為關鍵。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體檢,我們有望更好地預防胰腺癌的發生,提高治療的成功率,從而保障身體健康。
- 參考資料:
- [1]《胰腺癌:從確診到死亡僅僅幾個月!這些症狀可能是胰腺在求救→》.廣東衛生資訊.2023-10-29
- [2]《胰腺癌一發現就是晚期?這10個訊號一定不能忽視→》.健康廣東. 2023-10-30
- [3]《【積醫科普】怎樣預防胰腺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積水潭醫院.2021-11-0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