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吃貨們蠢蠢欲動,大魚大肉大蝦,美美地從嘴巴塞進去。但是不是有東西忘記“吐”出來了?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耳鼻喉科門診接診了一位龔爺爺,就診時患者訴每一次吞嚥都是難以言說的折磨。原來龔爺爺遭遇了一場“美食的背叛”,在享受美味排骨時,一不小心,這位“不速之客”悄悄地在他的食管裡安了家。
是一塊“排骨”
接著,龔爺爺開啟了一系列“錯誤”舉動:
“自己摳”
誤吞後可把龔爺爺急醉噠:“這可如何是好?動動巧手,我自己把他摳出來!”然而,事與願違,排骨並沒有搬家的打算。
“吞飯糰青菜”
隨後,龔爺爺用飯糰和青菜作為“驅排大軍”,試圖強行吞嚥將排骨逐出食道。哪知道,反而使得脖子和胸口變得異常疼痛,食不下咽。
經檢查發現,原來是排骨卡在食道入口處,經過湘雅三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團隊的手術治療,取出了長達5cm脊骨,進行了食道瘻修補,最終才化險為夷。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食管異物的發生人數超過10萬例,死亡率高達8.5‰。歲末佳節,聚餐嗨聊逐漸增多,享用美食同時謹防咽部或食管異物——食鯁!
什麼是食鯁?
是指食物在吞嚥時卡在喉嚨或食管裡,沒有完全下嚥,給人一種哽咽、不舒服的感覺。常見的食鯁情況包括魚刺卡喉、骨頭卡在食管等。是耳鼻喉科常見的一種急症。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兒童和老人多見。
食鯁常見原因
不當吞嚥
沒有妥善咀嚼或者快速吞食大塊食物,容易導致食物卡在食管中。
意外吞嚥
小孩玩耍時可能口含食物玩耍,無意吞嚥小玩具、硬幣、電池等異物;成年人在使用牙籤、假牙或嚼口香糖時也可能不慎吞下。
基礎疾病神經系統疾病
如帕金森病、多發性硬化症等,可能影響吞嚥協調,導致食鯁。
食道解剖或功能異常
如食管狹窄、食管裂孔疝等情況,可能使食物更容易卡住。
食鯁常見異物
家禽骨、魚刺、棗核、義齒、硬幣、小玩具、紐扣電池、別針等,而魚刺是我國食鯁中最常見的型別。
常見的錯誤行為
吞飯菜、饅頭面包把異物吞下去
只會讓異物越扎越深,且經過擠壓可能劃傷咽喉部或食管黏膜,甚至異物移位、食道穿孔,繼發感染引起頸部或胸部膿腫,更有甚者,會累及大血管致大出血,導致生命危險。
喝醋軟化異物
據資料顯示魚刺放醋內浸泡半小時,可能會變軟一點,但您喝的醋經過咽部、食道不會停留太久,就會到達胃內,根本達不到溶解鈣鹽的時間要求。所以喝醋沒有用!
用手摳、使勁嘔
手指伸進您的咽喉部摳,很有可能損傷咽喉部黏膜,引起潰瘍。如果食物已經到達了食道,強行摳與嘔,還可能導致異物移位引起更嚴重後果。
正確的處理方式
1、保持冷靜:首先,需要保持冷靜,並嘗試判斷異物是否導致呼吸困難。如果患者表現出無法呼吸、不能發出聲音、咳嗽甚至窒息的跡象,需要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2、不要盲目操作:如果患者能夠呼吸,不要嘗試用手或其他工具去摳或推異物,不要吞飯菜或喝醋,這可能會使異物進一步下移,增加食管損傷或導致完全阻塞。
3、就醫:嘗試輕咳幾次,看可否排出異物,如症狀未能緩解,應立即就醫。醫生可能會使用內鏡檢查來確定異物的確切位置和性質,並進行相應的移除。
4、內鏡檢查與移除:在醫院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內鏡下異物取出術。這是一種相對安全的方法,可以在直視下將異物從咽部或食管中取出。
5、放射性成像檢查:如果內鏡下無法看到異物,醫生可能會使用X射線或CT掃描來幫助定位。
6、外科手術:在極少數情況下,如果內鏡手術無法取出異物或出現了併發症,可能需要進行外科手術取出異物。
溫馨提示:如完善相關檢查後,未見異物,但仍自覺異物感或疼痛感明顯,可能是食物在下滑的過程中導致黏膜受損所致,日常進食清淡溫熱少油食物,少量多次飲水,忌菸酒檳榔。通常數日後可自行緩解,若症狀持續存在或繼續加重,請再次複查。
食鯁預防七字口訣
細嚼慢嚥食不語
含物玩耍警惕娃
損壞義齒記修復
及時就醫不要怕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 肖益芳 李維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