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節期間,由於日常生活規律被打亂,加之飲食無節制(比如暴飲暴食、過量飲酒)以及熬夜等不良習慣,一些人會患上所謂的“春節病”。儘管春節是一個喜慶的節日,但預防這種“春節病”非常重要。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專家提醒大家,在歡慶春節的同時,也應該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並注意交通安全以及防範由煙花爆竹造成的傷害等措施,以此來避免“春節病”的發生。
春節期間,隨著人們長途旅行的頻繁與飲食習慣的改變,一系列皮膚問題往往悄然來襲,成為不容忽視的健康挑戰。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李厚敏
撰稿整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宣傳中心 鍾豔宇
1、乾性,如何應對?
為什麼命名乾性溼疹?
主要源於其典型症狀——皮膚乾燥、脫屑,並伴有劇烈瘙癢,與溼疹的某些表現相似,但又有其獨特性,與氣候乾燥密切相關,故而得名。乾性溼疹在冬季尤為多發,這主要是由於冬季氣溫低、空氣乾燥,導致皮膚水分蒸發加速,屏障功能受損,從而引發或加劇皮膚炎症。
哪些不良生活習慣可能誘發乾性溼疹?
過度清潔皮膚、使用鹼性過強的清潔產品、頻繁熱水沐浴、忽視皮膚保溼等,都是導致皮膚水分流失、屏障受損的重要因素。此外,飲食不均衡、缺乏必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長期熬夜、精神壓力過大等,也可能間接影響皮膚健康,增加乾性溼疹的發病風險。
乾性溼疹應該如何應對?
冬天護膚應該從日常護理、飲食調整、作息習慣等多方面入手,包括:保持皮膚適度清潔,避免過度去油,選擇溫和、無刺激的清潔產品;加強皮膚保溼,減少洗浴頻次,避免洗浴水溫過燙,使用含有天然保溼因子的護膚品,以鎖住皮膚水分,修復屏障功能;調整飲食結構,多攝入新鮮蔬果、全穀物等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增強皮膚抵抗力;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避免熬夜勞累,保持心情愉悅;必要時遵醫囑塗外用軟膏和口服抗過敏藥物,來全面預防和治療乾性溼疹,讓皮膚在冬季也能保持健康狀態。
2、魚鱗病,如何應對?(魚鱗病——遺傳之疾,高發難愈?)
魚鱗病長什麼樣?從名稱上就能猜到,與魚鱗相關。魚鱗病患者的皮膚,尤其是在乾燥或寒冷的環境下,會呈現出一種特殊的病理狀態。其表面覆蓋著一片片細小、緊密且不易脫落的鱗屑,這些鱗屑的形狀、排列與魚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們緊緊貼合在皮膚上,使得整個皮膚區域看起來如同被一層薄薄的魚鱗所覆蓋,故而得名。此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患者發病率較高,通常在小腿最常見,其次是大腿、胳膊、腹部,病態皮膚部分缺乏水分與光澤,甚至可伴有瘙癢和不適感。
為什麼這個病冬天重夏天輕?這主要源於氣候與季節變化對皮膚的影響。冬季氣候乾燥,空氣溼度低,這使得本就乾燥缺水的魚鱗病患者皮膚更易失去水分,導致症狀加重。而夏季氣溫高,空氣溼度相對較大,有利於皮膚保持一定的水分,從而減輕魚鱗病的症狀。
應該怎麼醫治?因為它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目前尚無一種能夠徹底根治的方法,很難根治。臨床上常用一些潤膚劑改善症狀,所以皮膚保溼很關鍵。
3、脂溢性皮炎,如何應對?
炎症表現形式有哪些?脂溢性皮炎,一種常見的皮膚炎症,皮炎發生跟脂溢有相關性,以頭面部居多。炎症表現通常包括皮膚的紅斑、丘疹、鱗屑以及瘙癢等症狀。紅斑是皮膚區域性充血的表現;丘疹則是皮膚上突起的小顆粒;鱗屑則是皮膚表層細胞脫落形成的薄片,常覆蓋在病灶表面;瘙癢則是由於皮膚炎症引起的神經末梢刺激所致。
應該抹些什麼藥?藥物治療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例如:頭皮屑就是輕度脂溢性皮炎的一個表現,就是由於皮脂分泌較多,致使該部位細菌、真菌過度繁殖及其代謝產物的作用引發皮炎。所以想控制和治療它,除清淡飲食、規律作息、情緒平穩等調整,以減少皮脂分泌,還要控制細菌和真菌的數量。
根據病情輕重,選擇合適的藥物塗抹。輕度至中度的選用含有抗真菌成分的外用藥物,如二硫化硒。這些藥物能有效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減輕皮膚炎症。伴有明顯瘙癢或紅腫的,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非激素類的吡美莫斯、他克莫斯,或含有少量糖皮質激素的外用藥物,如氫化可的松乳膏、地塞米松軟膏等。這類藥物具有強大的抗炎、抗過敏作用,能迅速緩解皮膚症狀。
4、皮膚粗糙開裂,如何應對?
春節期間,氣溫多變、環境複雜、飲食不均衡、作息不規律等因素都可能對皮膚造成不良影響。寒冷乾燥的氣候會加速皮膚水分的流失,導致皮膚變得乾燥粗糙,皮膚屏障出現一定損傷,接著會持續出現乾燥、裂口、流血。
南方人到北方過冬更容易出現這些問題,除了抹護手霜外還能做些什麼來改善?對付乾燥,注意保溼,多塗油脂,減少水分蒸發,達到保溼、減少脫皮乾裂目的。裂口多發生於角質層較厚的手足,可以適當用磨腳石去角質,也可以借用外用軟膏塗抹。合併溼疹時,更容易發生裂口,可以外用一些激素類軟膏。但這些藥物的使用,都要在有資質醫院醫療機構開取。
5、頻繁洗澡,專家為何不推薦?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都有每天洗澡的習慣,甚至有些人會一天多次沐浴。專家提醒,頻繁洗澡可能會對皮膚造成不良影響。
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其表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皮脂膜,這是皮膚自然的保護層,能夠鎖住水分,防止外界有害物質侵入,並維持皮膚的健康狀態。而頻繁洗澡,尤其是使用過熱的水或強力清潔產品時,這層皮脂膜很容易遭到破壞。
臨床資料顯示,過度清潔會導致皮膚表面的油脂和水分大量流失,使得皮膚變得乾燥、緊繃,甚至可能出現脫屑、瘙癢等症狀。長此以往,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感染,從而引發一系列皮膚問題,如溼疹、皮炎等。
頻繁洗澡和搓澡還可能加速皮膚的衰老過程。因為缺乏了皮脂膜的保護,皮膚更容易受到紫外線、汙染等環境因素的傷害,導致皮膚彈性下降,細紋和色斑增多。
因此,為了保持皮膚的健康狀態,專家建議洗澡時應適度控制頻率和時長,避免使用過熱的水(不超過42℃)和強力清潔產品。同時,洗澡後及時塗抹保溼乳液,以補充皮膚所需的水分和油脂,幫助恢復和保護皮膚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