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節佳節,是每一個家庭團聚的好時機。在團圓的餐桌上,一道預示著年年有餘的魚和雞鴨肉肯定少不了。
1月30日是大年初二的好日子,平時作為退休醫師的老廖健康保健意識還是很不錯的,誰知道開心的日子一個疏忽,一塊薄薄的鴨頭骨就把老廖的食道卡住了,頓時老廖胸口梗痛難耐。
他馬上打車來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耳鼻喉科就診,耳鼻喉科的醫師檢查後發現,老廖吞下的鴨骨頭卡在了食道入口處,這鋒利的食道異物造成了食道堵塞,需要手術取出,還因為老廖年齡較大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需要全身麻醉。
老廖不理解,為什麼小小的鴨骨頭需要這麼大張旗鼓住院全麻手術治療呢?麻醉手術科廖莎副主任醫師作為老廖的女兒,承擔了給老廖及其他親朋好友解釋的工作。
食道異物取出的手術不算個大手術,可是卡在食道口的食物就像一個嵌入食道的刀片如果操作不當容易引起很多的併發症,而且食道異物的患者大多數都是老年人,手術麻醉風險增大。麻醉手術科在綜合考慮之後決定採用無氣管插管的靜吸複合全身麻醉為老廖的食道異物取出手術保駕護航。
▲術中取出的鴨骨頭
手術順利完成,老廖也在鴨骨頭取出後,十分鐘就清醒轉回病房了。那麼這個每逢佳節相聚日,導致團圓飯上意外情況的罪魁禍首就是餐桌上的雞鴨魚肉等骨頭較多的食物。湖南地區人喜食檳榔,甚至檳榔也容易不慎吞食造成食道堵塞。另外還有紅棗核等食物。
食道異物取出的手術是耳鼻喉科、消化內科的常見急診手術。據統計,約60%的食道異物取出需在全身麻醉下完成,食道異物好發於老年人,因為老年人吞嚥功能都下降,加上大部分都佩戴假牙,咀嚼食物的能力也下降,特別容易出現未經充分咀嚼的食物堵塞在食道里,另外還因為食道獨特的解剖結構導致意外特別容易發生。
(1) 食管壁的解剖結構:食管壁本身較薄,只有 3 ~ 4 mm; 直徑大約是 2 ~ 3 cm,狹窄處有 1.5 cm 左右,較尖銳的異物容易刺破食管壁;
(2) 異物一般都為較大較硬且鋒利的異物。食管是一個肌性管道,可收縮和舒張,一般食物不易卡住,只有較大且鋒利的異物最容易卡住並刺破食管;
(3) 由於食管位於後縱隔,鄰近主動脈、氣管、心臟等多個重要的組織結構,若對異物處理不及時或處理方式不當,可能會造成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異物卡頓的停留時間越長,感染的機率就越大,越易造成食道損傷甚至傷及鄰近組織或是急性大出血。
如果遇到不慎吞食了異物堵塞我們的食道,我們首先不要慌張,也切忌不要如民間常說的吞一大口米飯來試圖嚥下異物。以免造成二次損傷而發生無法預計的傷害。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麻醉手術科主任李勇主任醫師進一步解釋,雖然食道異物取出術的手術並不複雜,但因為食管的特殊生理和解剖特性以及好發於老年人這個特點,所以手術的麻醉難度和風險依舊是很大的,需要麻醉手術科對患者做非常細緻全面的圍術期準備。
首先,要根據患者情況制定個體化的麻醉方案。
對於一些位於食道上段(如咽喉部)的異物,如果患者配合度高且一般情況很穩定的話,我們可以選擇區域性麻醉聯合靜脈全麻鎮靜的方法。可是如果是異物鋒利嵌頓的位置靠近大血管嵌頓時間較長的患者,另外合併心肺疾病的老年人或者無法配合的兒童等,需嚴密控制氣道保證手術完全無體動的時候的我們通常會選擇全身麻醉。
食道異物麻醉前的關鍵評估點包括禁食時間和困難氣道的界定。因為患者都是在吃飯的時候疏忽導致卡頓了食物,既屬於急診又是飽胃的患者。麻醉前需要判斷患者禁食時間,我們推薦空腹時間成人根據食物進食的種類多少禁食6-8小時、禁飲2小時;而嬰幼兒禁奶4-6小時。
同時我們也要判斷異物種類和滯留時間的風險。如果是滯留時間超過24小時更可能引發食道水腫、感染,增加麻醉中誤吸風險,還需警惕術中大出血或穿孔。對於患者狀況評估,包括術前有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患者需儘量術前調控至基礎正常水平。患者氣道評估,觀察頸部活動度、張口度、是否有鼾症或睡眠呼吸暫停等。
另外若特殊情況下異物堵塞食道造成了前方氣管壓迫,也可能導致呼吸困難,麻醉手術科則可能會選擇清醒鎮靜下的氣管插管術進行手術治療。
麻醉是一種讓人從清醒到麻醉狀態進行手術並且在手術後快速的恢復清醒的過程,它應該是可逆的。麻醉絕不僅僅是一種“讓人睡著”的技術,更是保障患者圍術期安全舒適化的精密工程。
譬如本文的食道異物取出術的手術從術前評估到術後甦醒,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麻醉醫生對生命體徵的精準調控。對患者而言,信任醫療團隊、積極配合準備,是順利康復的關鍵。牢記“預防優於治療”,但若意外發生,科學應對麻醉與手術,方能化險為夷。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麻醉手術科 廖莎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