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餐後血糖升得這麼高?”“自從得了糖尿病後我就特別注重運動,但上次打羽毛球卻出現了低血糖的情況……” 不少糖尿病患者知曉要“少吃多動”,但如何吃、怎樣運動才適合自己,才能幫自己科學控糖,卻說不出所以然。
今年11月14日是第18個聯合國糖尿病日。11月11日至11月15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全病程管理中心聯合內分泌科專家推出“全病程管理•科學控糖”公益門診,內分泌科與營養科專家現場教患者如何用生活方式醫學科學控糖。
最年輕的“糖友”年僅15歲 糖尿病為什麼逐漸年輕化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不僅對個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還對社會經濟和醫療系統產生巨大負擔。
李同學今年15歲,是這次義診中年齡最小的“糖友”。他從小是個“小胖子”,2020年3月初,更是經常感到口渴,排尿增多,由於家中長輩也患有糖尿病,家長不放心地將他帶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就診,透過檢測檢驗後,確診為2型糖尿病。
內分泌科副主任陳慧玲教授對其一直進行生活方式干預治療。在此次義診中,他特意找到陳慧玲教授複診,經過前期治療,複診各項指標均正常。
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和特殊型別糖尿病等4種類型。其中,2型糖尿病是目前最常見的,發病原因是胰島素調節血糖的能力下降,屬於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常見於年齡偏大的中老年人,但隨著青少年肥胖發生率的增加,年輕人中2型糖尿病患者也越來越多見。
近期研究表明,我國18~29歲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達2%,30~39歲之間是6.3%。全球疾病負擔資料庫也顯示,從2010年到2019年,中國20至35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發病率明顯升高。
陳慧玲教授介紹,熬夜玩手機電腦、不規律飲食等,可能會影響內分泌激素的正常規律分泌。另外,日常缺少運動、學習生活工作壓力大、情緒焦慮等因素也可能誘發糖尿病。此外,近些年肥胖人口越來越多,生活方式的改變,體力活動的減少,都可能會導致胰島素抵抗,從而導致早發2型糖尿病的發生。
糖尿病的發病原因涉及遺傳、肥胖和生活方式因素。對於成人,有因素之一的要提高警惕:年齡40歲及以上、超重與肥胖、高血壓、患黑棘皮病、久坐人群、一級親屬有糖尿病史、有妊娠糖尿病史、出生體重≥4Kg的巨大兒生育史、正在接受調脂藥物治療、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有類固醇激素使用史、患、長期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等。
對於兒童和青少年,如果BMI≥相應年齡、性別的第85百分位數,且合併以下3項危險因素中至少1項:媽媽懷孕時有糖尿病;一級親屬或二級親屬有糖尿病史;存在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臨床狀態,如黑棘皮病、多囊卵巢綜合徵、高血壓、血脂異常,即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陳慧玲教授表示,對於年輕人來說,應當廣泛開展糖尿病相關健康教育,提高社會廣大人群對於糖尿病防治的知曉度參與度,倡導合理膳食、控制體重、適量運動、限鹽、戒菸、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糖尿病目前雖然是一種終身性疾病,但對於糖尿病前期以及病程比較短、胰島功能比較好、胰島自身抗體陰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透過合理治療和生活方式干預,患者可以達到糖尿病緩解狀態,即不用藥物,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在正常至少3個月及以上。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預防手段。
“零糖”飲料真的是零糖嗎?科學防治糖尿病需要“五駕馬車”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侯茜介紹,糖尿病目前沒有治癒的方法,正確的管理是透過飲食、運動、藥物等手段控制血糖,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長期的管理和自我控制。
然而,許多糖尿病患者在控糖的道路上可能會不小心走入一些誤區,比如飲食控制不當、運動不當、自行增減藥物劑量、忽視血糖監測、過度依賴藥物、忽略生活方式調整、不重視足部護理、忽視複查、不重視低血糖、誤解“無糖食品”……這些錯誤不僅影響血糖的控制,還可能對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
“以市面上的零糖飲料為例。”侯茜副主任醫師介紹,飲料裡的“糖”一般指的是蔗糖、葡萄糖、麥芽糖等能夠明顯升高血糖的簡單糖類,而“零糖”飲料通常指的是每100毫升中含糖量不超過0.5克的飲料,可以在成分表中標註為“0糖”。
這些飲料通常使用代糖(如木糖醇、阿斯巴甜、甜蜜素等)來提供甜味,甜度高但熱量低或無熱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人們對於甜味的需求,同時又減少了熱量的攝入。
但長期大量攝入可能會影響人體代謝調節機制,長期攝入代糖可能會干擾大腦對甜味的正常反應,導致食慾調節失衡,增加對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渴望,從而間接導致體重增加。此外,某些代糖可能對腸道菌群產生影響,引發頭痛、噁心、腹瀉等不適症狀。
另外,過度依賴無糖飲品來滿足對甜味的喜好,可能會讓人們忽略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比如減少對天然水果等富含營養的甜食的選擇。因此,保持均衡的飲食、適量攝入各種營養素,並控制總的熱量攝入,才是維持健康的根本。
“治療糖尿病有五駕馬車,即‘糖尿病教育、飲食控制、運動療法、藥物治療及血糖監測’,其中飲食控制和運動療法,正是我們所說的生活方式醫學。”侯茜副主任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至關重要。
透過遵循醫囑、合理飲食、適量運動、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控制體重、保持積極心態、學習糖尿病知識和建立支援系統等方法,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併發症風險,享受健康生活。
小貼士:糖尿病患者可以從哪幾個方面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長期的管理和自我控制。自我健康管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至關重要。
1、遵循醫囑,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
糖尿病患者應該制定一個規律的作息時間表,確保每天按時睡覺和起床,保持科學的生活節律。過度勞累可能會影響血糖控制,因此工作和休息應該合理安排,避免過度勞累。
應遵循醫生的建議,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這包括定期監測血糖、合理用藥、調整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等。同時,定期複診,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
2、合理飲食,保持營養均衡
飲食是糖尿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關鍵環節。患者應該控制每日的飲食攝入量,遵循低糖、低脂、低鹽、高纖維的飲食原則。合理搭配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避免暴飲暴食,控制每日總熱量攝入。
此外,多攝入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堅果等,有助於保護血管健康。合理控制飲食可以幫助患者控制血糖並保持身體健康。
3、適量運動,提高身體素質
適量運動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的減輕體重,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利於血糖的控制和病情恢復。患者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但要注意避免劇烈競賽和過度運動。
長期堅持適當的運動有助於降低血糖,幫助患者控制血糖並保持身體健康。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每週保持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導致低血糖。
4、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充足睡眠
良好的作息時間對糖尿病患者至關重要。糖尿病患者的工作時間和日常活動量應該保持平衡,避免過度勞累和緊張的工作環境。勞逸結合,合理安排休息和睡眠時間,有助於減輕病情和提高生活質量。
5、控制體重,減少肥胖風險
體重控制是糖尿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內容。過度肥胖會加重糖尿病病情,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患者應透過合理飲食和適量運動,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6、保持積極心態,減輕心理壓力
糖尿病是一種長期疾病,患者需要面臨一定的心理壓力。保持積極的心態,減輕心理壓力對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義。患者可透過傾訴、興趣愛好、參加社交活動等方式,調整心態,保持心理健康。
7、學習糖尿病知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患者應主動學習糖尿病相關知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瞭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狀、治療和預防方法,有助於更好地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曹璇絢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