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還在逛廟會,後一天卻已在工作群裡回覆“收到”。春節長假結束,這種巨大的反差帶來的失落感,想必讓大部分人都提不起精神來工作。如果你也出現了這種情況,很可能是患上了“節後綜合徵”。
01
節假日後,面臨心理變化的挑戰更大
“節後綜合徵”也叫“假期綜合徵”,是指人們在長時間的假期後,重返工作時產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適感。生理上有噁心、頭暈、厭食、失眠、睏乏等表現;心理上有厭倦、提不起精神、影響工作和學習效率,甚至焦慮、神經衰弱等表現。然而,一些研究和觀察表明,節假日後,人們面臨心理變化的挑戰更大。
美國心理學會曾調查了休假對1512名工作者的幸福感和工作表現的影響,有42%的人直言害怕重返工作崗位。
美國哈里斯民意調查公司曾對1119名美國就業成年人的工作情況展開調查,其中840人為需要頻繁使用計算機的知識型員工。結果顯示,37%的人僅僅恢復日常生活就已經讓他們倍感壓力,27%的人因為繁忙的工作而不知所措,26%的人則因處理大量積壓的電子郵件和資訊而疲憊不堪。
美國國立綜合醫學科學研究所曾指出,晝夜節律是人在24小時週期內經歷的身體、心理和行為變化,影響著人們的睡眠習慣、食慾消化等重要功能。而熬夜等不規律的作息會打亂晝夜節律,可能會導致嗜睡、協調性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02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緩解不良狀態
面對“節後綜合徵”,我們需要用一些方法,幫助自己更好更快地調整心理狀態,達到心靈上的和諧平衡。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主任醫師李天在其文章中給出了應對方法:
停止熬夜,恢復生物鐘 很多人放假期間會肆無忌憚地熬夜追劇、打遊戲、玩麻將……幾天下來,正常生物鐘被擾亂,睡眠就會變得紊亂,晚上睡不著,白天睡不醒。
應對方法:1.停止熬夜、應酬等行為,逐漸調整作息時間,提前起床和睡覺,幫助調整生物鐘,以便更容易適應工作日的作息。2.白天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或做瑜伽等。睡前可以進行一些放鬆的活動,如深呼吸、冥想、聽輕鬆的音樂。3.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確保臥室安靜和舒適。
調整心態,保持樂觀 春節假期剛剛結束,好多人還沉浸在家中放鬆的狀態,一時無法適應上班節奏,甚至還出現了焦慮、鬱悶、煩躁等情緒,甚至對上班懷有恐懼心理。
應對方法:1.節後逐步增加工作量,合理安排任務,循序漸進地進入工作狀態。2.調整心態,從放鬆的假期模式逐漸過渡到工作模式。深呼吸放鬆心情,嘗試進行正面想象,如想象自己在工作中取得成功、與同事愉快相處的場景。這有助於提升自信和減輕焦慮感。3.利用日曆、提醒工具等來幫助你有效地管理時間和任務,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積極、樂觀。4.進行一些放鬆的活動,如冥想、做瑜伽等。同時,與家人和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緩解不良情緒。如果情緒問題持續嚴重且無法自行緩解,可以考慮尋求心理諮詢或專業治療師的幫助,他們可以提供更具體的建議和支援。
規律飲食,減少腸胃刺激 春節期間,是與家人團聚享受美食的重要時刻。因此,假期中很難避免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比如飲食油膩、暴飲暴食、飲酒等。這些都可能導致節後胃部負擔過重,引起消化不良、腹脹和腹瀉等問題。
應對方法:1.增加攝入新鮮蔬果,避免過多攝入辛辣、油膩、煎炸等刺激性食物。2.規律飲食,減少胃腸刺激,調整飲食,儘量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粗細糧搭配,適量攝入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秘。3.避免過度飢餓或過度飽食,睡前避免進食,更要避免暴飲暴食。4.多飲水,保持充足水分,保持心情愉悅,有助於促進腸胃健康。
總之,“節後綜合徵”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透過合理的飲食和作息調整,以及適當的運動、放鬆和休息等,大多數人都可以逐漸適應並恢復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如果症狀持續嚴重或影響正常生活,建議及時就醫尋求專業幫助。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相簿
記者 || 董超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