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新生兒科工作期間, 護士萊比被控謀殺多名嬰兒,判處終身監禁。最新訊息是,14名醫學專家組成的調查小組對此提出質疑,併為該案件給出了其他死因。
撰文 |燕小六
責編丨汪 航
一起震驚全球的嬰兒謀殺案,正受到數十名醫學專家的聯名質疑。
露西·萊比(Lucy Letby)現年35歲,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她在英國切斯特伯爵夫人醫院擔任新生兒護士期間,因謀殺7名嬰兒和企圖謀殺另外7名嬰兒而被判終身監禁。但萊比拒不認罪。
當地時間2月4日,來自美國、日本等6國的14名權威兒科專家組成國際小組。經過廣泛的獨立審查後,他們對該案的關鍵性證據提出質疑。
小組專家認為,沒有醫學證據支援萊比故意傷害或殺害嬰兒。相反,他們將許多嬰兒的死亡歸咎於自然原因或醫療護理不達標,並強調了人員配備不足和治療延誤等問題。
“沒有發現任何謀殺……不能讓一個無辜的人被判終身監禁。”國際小組主席、加拿大著名新生兒學權威專家李樹錦(Shoo K. Lee)在新聞釋出會上說。
2018年7月,萊比因謀殺嬰兒或謀殺未遂等罪名被批捕。圖源/The Week
14名醫學專家聯合質疑
綜合媒體報道,此前判定萊比有罪的證據集中在多方面。
具體包括:萊比是在場的唯一護理人員、見證大量死亡事件後幹勁十足的表現、兩次異常的血液測試結果、涉事嬰兒皮膚變色被解釋為空氣栓塞的診斷、醫療記錄不一致、她從醫院拿走護理交接單,以及她的行為和交流等。
其中,皮膚變色被解釋為空氣栓塞的診斷成為定罪的關鍵證據。檢方在2023年的審判中指出,幾名受害者的皮膚變色是萊比向他們的血管中注入空氣的證據。
該說法由控方首席醫學專家、兒科醫生顧問德維·埃文斯(Dewi Evans)提出,他根據死嬰皮膚變色、舌苔發白認為,這符合空氣栓塞的特徵,而萊比是唯一在場人員。
為支撐自己的理論,埃文斯引用了李樹錦於1989年發表的空氣栓塞研究。這篇論文在審判中佔據了重要地位。
直到萊比被定罪後,辯護律師團隊才首次聯絡李樹錦,詢問後者能否為本案提供些專業建議。
李樹錦表示,自己從不參與醫療類案件,因此一開始並不想管。
但當他看完庭審記錄等資料後,發現控方“濫用”了自己的研究。“事實上,我更新過論文,特別指出沒有病例能證實皮膚變色和空氣栓塞有關。”李樹錦在2024年12月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表示,當空氣注入靜脈時,並沒有出現皮膚變色的情況。
2024年,萊比及律師團隊兩次上訴,均以失敗告終。李樹錦出席了聽證會,試圖澄清研究。法院沒有采納,反而質問:“為什麼辯護團隊最初沒有傳喚你?”
庭上反饋無果後,李樹錦牽頭組建了一個由14名“新生兒學領域世界頂尖人士組成的國際專家小組”,共同無償審查該案件的所有醫療記錄、證人證詞。
當地時間2月4日,李樹錦(右一)和多名醫學專家召開新聞釋出會/圖源:PA
查閱17名嬰兒、約35000頁檔案後,國際小組得出一致結論:所有死亡都可以用自然原因或醫療失誤來解釋,而非蓄意謀害。此外,小組專家表示,這些嬰兒是早產兒,死前存在嚴重的健康問題。
例如,李樹錦教授檢查了那名疑似靜脈空氣栓塞的患兒情況。這是一名嚴重早產兒,出生後需心肺復甦。醫療團隊未及時處理細菌感染,嬰兒或死於呼吸系統併發症,沒有證據顯示出現靜脈空氣栓塞。
還有一名早產兒出現呼吸窘迫、感染等問題後未得到及時糾正,最終死於全身性膿毒症、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小組成員、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新生兒學教授尼娜·莫迪(Neena Modi)表示,綜合因素疊加或釀成了這場悲劇,包括“嬰兒在錯誤的地方分娩、診斷延遲、治療不當或缺失。”
“沒有比這個國際小組更好的專家了,報告完全推翻了此前的醫學證據。” 《衛報》介紹,萊比的律師團隊將於本月晚些時間收到完整報告。 目前,他們已向當地部門提出申請,要求進一步調查。
案件疑點重重
在醫生聯名質疑前,“萊比案”曾震驚全球,是英國犯罪史上歷時最久的審判之一,僅警方調查就持續了約6年時間。
2015年1月之前,切斯特伯爵夫人醫院新生兒病房中的嬰兒死亡率資料與其他病房相當。然而,在接下來的18個月時間左右,因嚴重衰竭死亡的嬰兒數量顯著增加,新生兒死亡率至少比預期高出10%。
醫療顧問注意到了該異常,還有醫務人員指出,有些嬰兒“對適當和及時的搶救沒有反應”,而其他嬰兒則“突然呼吸衰竭,隨後卻戲劇性地恢復了”。
審閱護理記錄後,有人發現,這些陷入險境的嬰兒存在一個共同點——萊比均在場,且是唯一護士,遲遲未向主管醫生報告情況。
身為護士,萊比有著豐富的護理經驗。她1990年出生在英國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分娩過程十分艱難,所以萊比非常感謝救她一命的醫護,並在日後把護士當作自己的職業目標。
此後,她順利進入切斯特大學(Chester University)學習了三年的護理,期間到切斯特伯爵夫人醫院的兒童病房或新生兒科實習。2011年9月她獲得了五級護士資格;2012年1月開始在醫院全職工作;2015年春季獲得了照護重症嬰兒的資格。
一名遇害孩子的母親日後回憶,有一次,自己恰巧經過病房,發現孩子正在吐血、尖叫,萊比非常鎮定地讓她放心:“相信我,我是一個護士。”
後來,警方的調查稱,萊比在2015年6月透過靜脈導管將空氣注入四名嬰兒的血液。並用胰島素毒死了兩名新生兒,向一名嬰兒注入了大量空氣,給一名嬰兒灌奶,還透過移動餵食管損傷了一名嬰兒的喉嚨。
公開資料顯示,最後的一場謀殺發生在2016年6月,當時萊比剛結束一場旅行,回到醫院後被安排照顧三胞胎當中的兩兄弟。2016年6月23日中午,其中一名男嬰的心率上升,肚子鼓脹。下午6點,嬰兒搶救無效死亡,醫生無法解釋死亡原因。
早前的調查認為,這些意外都與萊比有關。
同院醫生也說,在談到一名新生兒,萊比曾稱“他不會活著離開這裡的,對嗎?”一個小時後,孩子的確死了。還有護士表示,一名男嬰情況惡化時,她看到露西直愣愣地站在保溫箱前,什麼都不做。
凡此種種,都指向萊比是兇手。但多年來,此案爭議始終存在。2024年5月,《紐約客》發表萬字長文,首次提出有關此案的種種疑點。
“疑點非常多。”一直關注本案的英國記者斯蒂芬妮·赫加蒂(Stephanie Hegarty)指出,本案沒有法醫學證據、沒有目擊證人、DNA或監控記錄。審判全靠間接的醫學研究和醫療記錄。在庭審中,幾乎沒人“質疑”控方醫學專家的證詞和權威性。
醫療體系的漏洞
對於萊比的殺人動機,控方曾在庭審中提出過幾種可能,包括無聊、喜歡“扮演上帝”、控制一切,甚至是想引起一名已婚人士的注意。
在赫加蒂看來,該案如同一面稜鏡,折射出英國醫療體系的漏洞。《紐約時報》亦指出,“它可能會引發對國民醫療服務(NHS)的審查。多年來,該體系因資金不足、人員短缺而陷入困境。”
早在2016年,涉事醫院曾進行過兩次外部調查,一次由皇家兒科和兒童醫學院(RCPCH)開展獨立審查,重點調查新生兒科整體服務情況,另一次則由醫療主任伊恩·哈維(Ian Harvie)聯絡的一名倫敦醫生完成。
這兩次審查都得出同一結論:暫時沒有明確證據表明萊比有罪,建議對病例做進一步的法醫鑑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調查新生兒科整體服務情況時,報告稱新生兒科人手短缺,“幾乎處於崩潰邊緣”;尤其缺少高年資專業人士;夜班護士經常單獨值守;病房監控系統形同虛設。
報告還指出,醫院技術水平低下,嚴重缺乏感染控制等資源,新生兒科病房曾爆發假單胞菌感染。
李樹錦教授在日後的調查中同樣注意到了這些問題,他表示,“萊比被指控取下患兒呼吸管、致其死亡。但我們分析病歷發現,核心問題是顧問醫生開放氣道時,用錯管子,尺寸根本不對。”
另一項關鍵證據“胰島素過量注射”,也被認為和院方管理漏洞有關。李樹錦教授稱,涉事醫院沒有嚴格監管胰島素使用,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露西接觸過相關藥品。
還有記者從一份內部檔案中獲悉,“按照分級診療、醫療合作網路等要求,患兒應該被轉移到能處理疑難雜症的醫療機構。但在這些孩子的救治過程中,這一流程並不順暢。”
除了醫院內部,外部的檢察系統也未能做出有效應對。在英國,護理質量委員會(CQC)是這些國民醫療服務(NHS)醫院的主要監督機構,有權對醫院採取強制措施。
2016年,在CQC公佈的報告中,涉事醫院綜合評價為“有待提高”,存在護士人手不足、僱用臨時護士、新生兒病房有特殊風險等問題。雖然CQC也發現了死亡率異常升高現象,但並未對此深究。
2023年8月21日,在經過漫長的調查、審理後,萊比被判處終身監禁。她曾說,“我唯一後悔的,是沒能保護那些孩子。”如今,14名專家的聯合質疑是否能推翻這一判決?這依然是個未知數……
參考文獻:
1.There was no murder: British nurse Lucy Letby wrongly convicted, says Canadian doctor. CBS
2.Letby did not murder babies, medical experts claim. BBC
3.Why experts continue to question the Killer nurse Lucy Letby case. NPR
4.Top Doctors Question Conviction of ‘Killer Nurse’ in 7 Baby Deaths. The New York Times
來源:醫學界
校對:臧恆佳
編輯:張金金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