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劉備,讓人不得不佩服,他是從一個完完全全的一個草根,最終逆襲成為一國之君。他的領導能力如何?相信不用多說,然而,他在有生之年最做出了一個荒唐的行為。那便是親自打破孫劉聯盟,這意味著什麼?
在曹魏仍然強大的時候,劉備東征孫權,此舉無異於是自取滅亡!更可怕的是,劉備在發動夷陵之戰時,還故意把蜀漢的大將,馬超、魏延,放在一邊,並沒有讓他們上戰場。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難道說是劉備他自己想作死嗎?
在正史之上,當時的黃忠是已經去世了。當然,關羽,張飛,也已經不在了。劉備所封五虎上將,也就只剩下馬超,趙雲了。趙雲和諸葛亮一樣,他一直反對東征,聲稱,如果東征將會失去除掉國賊曹氏的最佳時機,是一個不明智的選擇。趙雲反對伐吳,劉備不帶他也是害怕他會影響自己的軍心。
然而,馬超呢?他可是劉備的親家公。同時,馬超的武力又是敵方所忌憚的。照理來說,劉備他是一定要帶上馬超的。除了馬超之外,此時的蜀漢猛將還有一人,他就是魏延。魏延,是劉備一手提拔起來的。他的武藝至少也可以和于禁、張遼、張郃等單挑。同時,魏延還有著過人的帶兵能力。劉備如果帶上他,那麼事必會事半功倍。
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劉備既沒有帶上馬超,以震懾江東敵將,同時也沒有帶上魏延,讓敵方知難而退!當時劉備帶的武將僅僅是三國時期屬於二、三流水平的包括:吳班、陳式、傅肜、馮習、杜路、劉寧等,恐怕說到他們的名字,還有很多朋友是第一次聽說。
而在謀士方面,劉備他就只帶了一個馬良,而他自己則是最大的軍師。這個仗該怎麼打,怎麼攻城,怎麼奪寨,這一切都是由劉備親自說了算。而馬良,則更多的是幫助劉備跑腿。《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之中有相關介紹:二月,先主自秭歸率諸將進軍,緣山截嶺,於夷道猇亭駐營,自佷山通武陵,遣侍中馬良安慰五谿蠻夷,鹹相率響應。從這段史料介紹來看,馬良在當時只是給劉備跑了腿,去安撫了蠻夷。除此之外,他的建議基本上劉備都沒有聽取。
從當時劉備的戰略來看,似乎是大有機會打敗東吳的。要知道陸遜在當時只是一個無名小輩,在老司機劉備面前他陸遜,就是一根小白菜。夷陵之戰之所以劉備會大敗,其實是因為,劉備沒有料到陸遜會用火攻。倘若,當時有馬超在場,以他多年的征戰經驗來看,相信不難看出,敵人會用火攻。而且,只要有馬超、魏延這樣的猛將在身邊,即使劉備會中了陸遜的奸計,相信他的損失,也會降到最低!
馬超、魏延,皆是慣於打硬仗的大將。如若真的遇到火攻,他們也會想辦法,消滅東吳兵馬的有生戰鬥力。如此一來,陳到只負責劉備的安全問題。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等待馬超、魏延二人的好訊息即可。要知道,當時東吳的大將,也只有個韓當、周泰,他們雖然英勇,但是已經上了年紀。要真與馬超、魏延相爭,定然會失敗。
劉備有良將馬超、魏延。為何不帶上夷陵戰場呢?馬超,是一個自由職業,同時他的西涼兵馬,慣於打陸地戰。而魏延要鎮守漢中,也可以安排其他人,例如,由諸葛亮、或者是趙雲先監管一下即可。這樣一來,魏延便可以抽身前往戰場。
綜合分析來看,劉備在當時是完全有機會帶上猛將馬超和魏延一起去攻打東吳的!但事實上劉備他卻並沒有帶上馬超,魏延。那麼,劉備是故意作死?還是另有陰謀?關於這個問題,今天就來仔細分析分析…
自決定東征孫權以來,劉備他是接連受到,諸葛亮、趙雲等人的勸諫,聲稱不要攻打東吳。否則,勢態難以控制。但是,劉備卻一意孤行。“朕意已決,無得再諫!”遂命丞相諸葛亮保太子守兩川;驃騎將軍馬超並弟馬岱,助鎮北將軍魏延守漢中,以當魏兵;此乃是劉備當時所做的最後決定!他讓馬超、馬岱去幫助魏延鎮守漢中。留諸葛亮,兼併劉禪守西川,而他自己則帶大軍親自攻打東吳。
其實在劉備心裡他也清楚,東吳有韓當、周泰,甘寧,朱然,程普等大將。他們皆非等閒之輩,而自己這邊大將的確是比不上他們。但是,劉備卻還是去跟東吳硬打。這是什麼?而且,劉備他還不帶當時唯一可以聽從自己的,馬超、魏延。這是為什麼?其實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在劉備心中東吳這些大將,包括謀士、甚至是陸遜這個新領導,皆非他之敵手,如果自己連主力大將,馬超、魏延、趙雲都不帶在身邊的話,可以起到迷惑東吳的作用。
劉備是在公元222年正月,就已經正式出動兵馬,而且已經到達了猇亭。然而,東吳方面孫權也已經派遣陸遜統領兵馬,也到達了猇亭。這個時候呢,對於打保衛戰的東吳軍將領就提出,應該立馬向劉備發起進攻。然而,陸遜卻阻止了。並且,還當著眾將的面,說下了這樣一段話。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記載:備舉軍東下,銳氣始盛,且乘高守險,難可卒攻,攻之縱下,猶難盡克,若有不利,損我大勢。當年30多歲的小夥子,陸遜他確實有頭腦。如果,當時聽從眾將的建議,相信東吳兵馬想要取勝,那隻得等到下個世紀。陸遜,迅速讓手下的大軍趕緊撤退。而後進行了長達差不多半年之久的對峙,並未交手。由此看來,劉備當時也沒什麼必要,要把馬超、和魏延調到前線去了。
同時,如果,劉備不帶打仗最厲害的武將,馬超、趙雲,等人,可以起到迷惑對方的作用。敵人可能會擔心,劉備會不會在某處安排了伏兵等。
其二,看清馬超、魏延二人的本心,最後再考驗一次,此二人到底是真賊?還是假友?
馬超,魏延二人,在蜀中的名聲其實一直不太好。馬超,拋妻棄父,這一點已經是眾所周知。然而,魏延也是一樣的。當年,在魏延剛剛投奔劉備時,他就被孔明下令處死,原因就是他不忠於先前的主公韓玄。
仔細分析一看便知,馬超、魏延,一人忘因一個負義!像這樣的人,劉備他確實不敢重用。特別是在大型的戰事之上,打了大勝仗還好說,一旦情況有變,恐怕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我想,劉備不帶馬超、魏延上前線,多少會有這樣的成分在裡面。
除此之外,防禦曹魏也是非常重要的。劉備讓,馬超、魏延,一共防守曹魏。一來,可以起到相互監督的作用。二來,也可以提高工次效率,保證自己的漢中不被曹魏鑽了空子。這樣一來,自己只需要專心打敗東吳的陸遜即可大功告成。
當然了,如果,馬超、魏延,二人在劉備出軍攻吳時。發生了叛變,諸葛亮、趙雲等人尚可以清除內賊,平定內亂,從而把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如果此二人真的有異心,那麼也可以儘早清除。畢竟,當年關羽突圍到臨沮不到20里路時,馬超都不搭一把手。這是何等的讓人心寒,而魏延似乎在漢中做起了大王。這兩個人,其實在劉備心中都是有一些不靠譜的。
其三,為蜀漢王朝保留最能信任的人。
上文說過,如果馬超,魏延這兩個人都靠不住,其實對於蜀漢來說是非常嚴重的。特別是魏延這個職位,魏延當時是鎮守漢中,也就是北邊的防線,如果這個人一旦出現問題,那麼北邊的曹魏便可以隨時入侵蜀漢,而且是神不知鬼不覺的。這個對於蜀漢來說,是致命的!
但是如果,魏延此時經受住考驗,也就可以確保漢中在劉備與東吳交戰時,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據史書資料記載,馬超是在222年便去世了,原因就是突發疾病。當然了,這個突發疾病對於一個身強體壯的大將軍來說,可能就會名不副實了。(馬超,之所以輔佐劉備7年便歸西,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在蜀中過得不如意,生活工作都很憂慮。)
迴歸正題,劉備當時打孫權,只有兩個結果,一個是勝利,一個就是吃敗仗。不幸的是,劉備卻大敗而回了。此時的,除了身邊的陳到奮力護衛之外,蜀中只有趙雲,前來救援。同時,諸葛亮也火速趕來接應。然而,魏延、馬超,卻沒有絲毫的動作。這個時候,就是公元222年的8月份,4個月之後,馬超便去世了。臨死之前還對劉備說,我只有馬岱這一個從弟了,希望您可以重用他!其實從馬超的臨終之言可以看出,當時,他和馬岱是蜀中的地位是非常低的!
而劉備當時,東征孫權之時,不帶馬超、魏延、也正是為他兒子留下最可靠的,能夠席捲天下的真正的幫手。(後事證明,以諸葛亮培訓團隊為主,而魏延則最大限度的使用其有生價值。),你想一下,魏延當時的舉止確實有些不得體。公主打在敗仗,魏延連個話都沒有。
綜合來看,在劉備心中,他是不完全放心,馬超、魏延二人的。而諸葛亮,趙雲,雖然反對自己伐吳,但是他們卻是值得信賴的戰略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