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在漢末三國時期隸屬涼州刺史部,處於安定郡和北地郡境內。該地民族眾多,局勢混亂,民風非常彪悍。慶陽籍的十位三國名人當中,大部分都是武將。在這些名人當中,鎮原縣的名人最多,一共有六位。他們都出自一個著名家族——胡氏家族。
胡氏家族的第一代名人名叫胡遵。胡遵早年加入曹魏大軍,是曹軍中的一員悍將。曹魏青龍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率領十萬大軍再度北伐,魏明帝曹睿命大將軍司馬懿率部迎戰。為了擋住諸葛亮的進攻勢頭,司馬懿命時任將軍的胡遵與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屯兵陽遂,此後與諸葛亮在積石一帶遭遇。經過一番激戰,諸葛亮進攻受挫,不得不退回五丈原地區。最終,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北伐之戰結束。
曹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遼東太守公孫淵公開與曹魏為敵。曹睿命司馬懿出兵遼東。在此次戰鬥中,胡遵奉命在遼隧一帶擊敗公孫淵部將卑衍、楊祚,為司馬懿對公孫淵老巢——襄平發動突襲奠定了堅實基礎。此戰過後,胡遵因戰功被晉升為徵東將軍之職。到了曹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冬,胡遵又與王昶、毌丘儉等曹魏將領一起出兵討伐東吳,但在此戰中遭到東吳名將諸葛恪的頑強阻擊,在東興之戰中被擊敗。不過,這次失利並沒有影響胡遵的仕途。曹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胡遵又被晉升為衛將軍之職,但在一年後病逝,被追授車騎將軍。
胡遵兒女眾多,較為著名的兒子有胡奮、胡廣、胡烈、胡岐等四人。胡奮是曹魏中後期名將,受到司馬懿的器重,從普通士卒起步,因戰功獲得提拔,歷任校尉、徐州刺史、徵南將軍、護軍、左僕射、鎮軍大將軍等職。胡奮先後參加了曹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的遼東之戰、曹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的淮南之戰及司馬炎統一三國之戰,戰績卓著,是西晉開國元勳。
胡廣、胡烈、胡岐也都是曹魏後期及西晉初期的名臣。胡廣任職少府,胡岐擔任過幷州刺史,胡烈曾為秦州刺史。其中,胡烈曾經參加了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發動的伐蜀之戰,是滅亡蜀國的有功之臣。值得一提的是,胡烈的兒子胡淵是消滅鍾會、姜維叛亂的關鍵人物。正是他果斷起兵發動奇襲,終於打亂了鍾會等人的原定計劃。最終,胡烈與部下一起誅殺了鍾會和姜維,穩定了益州局勢。
除了鎮原縣籍的六位胡氏名人之外,慶陽市籍的名人一共有四位,分別是趁機作亂的郡人楊條、協助平定叛亂的豪族子弟梁寬、甘於清貧的文人石德林和著名的書法家梁鵠。在這四人當中,前三人的記載較少。首先,史料中提及楊條的事蹟只有一項,那便是在曹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
當時,諸葛亮突然發動進攻,曹魏猝不及防,西北諸郡落入諸葛亮之手。安定郡的陷落正是因為楊條的趁機作亂所致。不過,在曹魏迅速調整戰略後,曹魏大將軍曹真下令一部向安定郡發動進攻。楊條見勢不妙,立即開城投降,安定郡隨即又回到了曹魏手中。之後,楊條便不見蹤跡。
與楊條的歷史記載相似,史料中對於梁寬的記載也非常簡略,只知道他是安定郡的大族。獻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梁寬與楊阜、姜敘等人一起向盤踞西北地區的馬超發動進攻,最終將馬超趕出了西北。此後,梁寬被朝廷任命為黃門侍郎。
說到第三位慶陽市籍名人石德林,其事蹟頗為有趣。石德林在獻帝建安數年來到長安跟隨大儒欒文博學習,並很快成為欒文博弟子當中最為出色的一個。獻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關中地區因馬超與曹操之間爆發潼關之戰而大亂,石德林被迫逃到漢中。他既不置業也不娶妻生子,所有的心思都花在讀書上。久而久之,石德林窮困潦倒,體弱多病。數年後,石德林回到長安,當年的同窗及舊友都認不出他,鄰居們將石德林稱為“寒貧”,意為窮困潦倒之意。不過,石德林的才學非常出眾,後來獲得了車騎將軍郭淮的賞識。
第四位慶陽市籍的名人梁鵠。梁鵠以八分書聞名於世,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同時,梁鵠曾經擔任過侍郎、涼州刺史、尚書等職。漢末時分天下大亂,梁鵠離開京城來到了荊州投靠劉表。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佔據荊州,將梁鵠納入麾下,並任命其為軍假司馬一職。曹操非常喜歡梁鵠的作品,經常將梁鵠的作品釘在家中的牆壁或懸掛在帳中欣賞。
參考書籍:《三國志》、《後漢書》、《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