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魏國人才濟濟,實力最強,吳國已歷三世,人才雲集,蜀國(劉備集團)的人才相對較少,但前期也湧現出了厲害的文臣武將,如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五虎上將,還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謀士。劉備憑藉這些文臣武將,在漢中之戰後,甚至具備問鼎天下、逐鹿中原的資格。然而,到了蜀漢後期,人才極度匱乏,“蜀國無大將,廖化為先鋒”。
有人說,蜀國後期之所以變成如此局面,和諸葛亮脫不了干係。因為諸葛亮事必躬親,芝麻大的事情他都親自過問。這樣做的後果便是,蜀國其他官員不善於思考,只會機械按照諸葛亮的指令辦事,得不到成長和鍛鍊,長此以往,蜀國便人才匱乏了。
實則並非如此,蜀國人才匱乏的原因,你看看蜀國因為內鬥損失了多少人才,就知道了。
蜀國內鬥被殺、自盡的人才:劉封、魏延、楊儀、費禕、彭羕
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尤其是在小阿斗劉禪出生前,被寄予厚望,有繼承劉備事業的希望。然而,隨著小阿斗的出生,劉備有了親生兒子,劉封逐漸被邊緣化,關羽曾對劉備說劉封是“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在襄樊之戰中,劉封因此沒有及時救援關羽,導致關羽被殺。劉備不忍殺義子劉封,諸葛亮卻認為劉封以後難以控制,勸說劉備令劉封自盡。
魏延,是蜀國最出色的武將之一,但是人緣不太好,和長史楊儀不合,又不被上司諸葛亮所喜。後來在諸葛亮死後,魏延和楊儀的矛盾全面爆發,不可調和,隨後被殺。
楊儀,在諸葛亮死後,利用職務之便,除掉與他不合的大將魏延,卻沒有受到後主劉禪重用,僅僅被任命為中軍師,非常不滿,經常口出怨言,被費禕告發。楊儀被朝廷廢為庶民,流放到漢嘉郡。
如果楊儀從此收斂一點,那麼他也不至於丟掉小命。然而楊儀依舊我行我素,上書誹謗朝廷,最終被捉拿入獄,在獄中自盡。
費禕,是蜀漢四相之一,深受諸葛亮信任,是諸葛亮臨終前指定的兩個接班人之一,曾多次協調魏延和楊儀兩人之間的矛盾。然而在公元253年春正月初一,在一年一度的歲首大會中,費禕被魏國降將郭修刺殺身亡。
彭漾,雖然有才,但囂張自矜,包括諸葛亮在內的許多人都不喜歡他。彭漾被貶為江陽太守時,他前去拜見馬超,想和馬超裡應外合,做一番大事業。馬超非常惶恐,將彭漾的話告訴了劉備,劉備將彭漾下獄處死。
蜀國內鬥叛逃、被貶的人才:孟達、楊戲、廖立、李嚴
孟達,和劉封一同守衛上庸三郡,拒絕發兵救援關羽,害怕遭受劉備的報復,他帶領手下部曲叛逃,歸順曹魏。孟達是唯一一個因為蜀漢內鬥叛逃的武將。
楊戲,他的才能得到諸葛亮賞識,被徵召為丞相府主簿。然而,在諸葛亮死後,楊戲心裡一直不服姜維,經常在酒後說一些嘲笑姜維的言語。姜維於是將楊戲罷免官職。
廖立,被諸葛亮評價為“楚之良才”,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然而廖立卻自恃奇才,目中無人,經常公然批評劉備、關羽、向朗、文恭、郭攸之等人。諸葛亮得到密報後,奏請後主劉禪,將廖立廢為庶民,流放汶山郡。廖立一直在汶山郡耕地,最終老死。
李嚴,在白帝城劉備託孤時,他和諸葛亮同為託孤大臣,並且掌握兵權,是諸葛亮獨攬蜀漢大權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後來,李嚴因為押送延誤,被諸葛亮被廢為平民,後在諸葛亮死後,也跟著死去。
結語
蜀國是由許許多多的勢力組合而成,並不是鐵板一塊,發生了許多內鬥。難怪蜀國後期人才如此匱乏?你看看蜀國因為內鬥損失了多少人才,就知道了。其中因為內鬥被殺、自盡的有五人,分別是劉封、魏延、楊儀、費禕、彭羕,因為內鬥叛逃、被貶的有四人,分別是孟達、楊戲、廖立、李嚴,你們認為呢?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