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明末梟雄,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名聲可謂是天差地別。
雖說人們對李自成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整體來說還是正面的,他的很多做法深得人心。比如“闖王來了不納糧”,使得百姓擺脫了沉重的稅賦。
但是張獻忠就沒啥好名聲了,主要他殺心太重了,還喜歡強人所難。
有一次他老毛病又犯了,硬是強迫一群和尚喝酒吃肉。誰知和尚們不僅開開心心地照辦,還留下一句話,令張獻忠啞口無言。
時至今日,這句話還時常被人們引用,可謂是流傳千古。
“殺伐果斷”的張獻忠
張獻忠此人,在性格上有著嚴重的缺陷。他做事急躁,遇到問題就喜歡採取武力的方法來解決。此外他還很喜歡強人所難,看到別人為難的樣子他就開心,妥妥地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都說為將者應當殺伐果斷,但是張獻忠的殺伐也太果斷了,他可以不假思索地下達屠城的命令,根本不顧及婦孺老幼。
他甚至還特意立下一塊“七殺碑”,上面寫到“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這是何等的殺氣騰騰,令人望而生畏。
而這“七殺碑”可謂是張獻忠人生的真實寫照。
他在攻打成都的時候,由於遭到官軍的激烈抵抗,城中百姓也幫助守城,使得張獻忠的部下損失慘重。在攻下成都城後,他下了屠城的命令。
那群殺紅眼了計程車兵頓時大開殺戒,好端端的城池化作了鮮血的煉獄。
結果張獻忠不僅沒有一絲悔意,反而還洋洋自得地對身邊的將領說:“你們看,我的將士是多麼勇猛,只有殺伐果斷之人,才能在戰場上活到最後。哈哈哈哈哈……”
將領們聞言,臉色都不太好,心想:主公莫非了瘋了?當然,這時候沒人敢說張獻忠的不是,反而一個勁地附和他。
類似的事情,張獻忠在四川沒少做,以至於盡人皆知。
到了康熙朝,戶部尚書王騭曾經上書給康熙皇帝,稱四川人口相較明朝鼎盛時期已經十不足一。只有一萬八千餘戶,而明朝萬曆年間,四川的總人口是3152073人。
很顯然,張獻忠要對此負責。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張獻忠強迫一群和尚喝酒吃肉的。
張獻忠故意為難和尚
事情發生在張獻忠攻打渝城的前夕,渝城也就是現在的重慶。
當時張獻忠的大軍趕了一天的路,將士們已經累壞了。張獻忠只得下令原地休整,他和一眾將帥則選擇在路邊山上的一座寺廟留宿。
和尚們一看是這群殺神來了,頓時慌作一團。
張獻忠覺得渝城已經是囊中之物,心情大好,於是對和尚們說道:“你們別怕,我們只是路過此處而已。給我們騰出幾十間房子休息,再弄點吃食就行了。”
和尚們看著對方手中明晃晃的刀,只得照辦。很快便騰出了幾十間房間,又搬來幾盆饅頭。
張獻忠一看,不悅道:“怎麼只有饅頭?沒有酒喝肉那叫什麼飯?”
和尚們無奈答道:“大王,出家人不吃葷腥不沾酒的,所以廟中不會備有這些東西。”
“好像也有點道理。來人呀,把我們自己的酒和肉拿出來。”張獻忠大喊道。
很快,桌子上便擺滿了酒水。旁邊還弄了個土灶臺,上面在烤肉。
和尚們看著這群人在他們面前喝酒吃肉,非常尷尬。無奈之下,只得不停唸叨“阿彌陀佛”。
張獻忠聽和尚們唸叨,頓覺煩躁,於是對和尚們說道:“念什麼念?煩死了。來,和我們一起吃肉喝酒。”
和尚們面面相覷,一個膽子大的和尚說道:“大王,我們不能喝酒吃肉,那樣有違戒律的。”
張獻忠不悅道:“我的話都敢不聽?不怕我手裡的刀子了?”
誰知那和尚卻說道:“阿彌陀佛,出家人早已看淡紅塵,看破生死。大王是威脅不到我們的。”
“有點意思,這樣吧,只要你們肯吃肉喝酒,我可以在能力範圍內答應你們一件事情。”也許是酒意上來了,張獻忠竟然說出了令旁人意外的話。
那邊和尚們聞言,聚在一起討論了一會,就真的走過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起來。
張獻忠見到此情此景,突然冒出一句:“怎麼現在就不講什麼戒律呢?”
一個和尚回答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我們希望大王答應我們,不要傷害渝城裡的百姓。只要大王能信守諾言,區區違背戒律又算得了什麼?”
聽到這話,張獻忠突然覺得面前的這群和尚變得高深莫測起來。一群人不為自己著想,反而擔心別人安危,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得道高僧了。於是他信守承偌,當過了城中百姓。
是大智慧,更是大仁
有些人認死理,而有些人則真正領悟了道理,並且能靈活運用。
和尚出家,修行的是什麼?難道是戒律嗎?錯,修的是一顆仁心。
這群和尚心懷仁慈,並不在意自己的生死,反而處處替城中百姓考慮。對於此時的他們來說,有沒有喝酒吃肉已經無關緊要了。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佛”。
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但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呢?一些人只會講大道理,另一些人則只會墨守成規,但是真正聰慧之人選擇去行動、去實踐。
酒肉穿腸過又有何妨?只要佛祖心中留不就行了?
和尚們追求成“佛”,於是去實踐,最終成功了。很多人追求成功,卻沒有行動,於是一直失敗。
張獻忠雖然性格惡劣,畢竟閱人無數,也難怪他會對這群和尚心生敬意。這也許就是所謂的“仁者無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