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歷史典故很多人都知道。“韓信”在其中是主人公,但“蕭何”卻是決定這一主人公成敗的關鍵。但拿到大權的漢高祖劉邦何嘗不是有著決定性作用的呢。
不管是韓信,還是蕭何,對於他們的忌憚,劉邦都有。而在韓信和蕭何之間又存在複雜的關係,甚至韓信的死與蕭何聯絡重大。
在韓信的屍體旁,蕭何的神情依舊不為所動,只冷冰冰的丟擲四個字,影響至今。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複雜呢?
一、韓信的“成敗”
所謂的“成也蕭何”,就要看韓信的早年經歷了。雖說韓信在後期位列“漢初三傑”之中,但早期的韓信也是“仕途”不順的代表。
韓信原本是楚國的普通人,不是什麼世家大族出身,甚至父母雙亡的經歷還會令人有些痛楚。這樣的出身讓韓信經常被人瞧不起,侮辱等情況發生也是常有的事。
既然韓信是楚國人,那麼他首先效力的必然是楚軍。如此,韓信的第一位上級便是項梁,不過沒多久,項梁就兵敗了。而韓信也便不可能被重用。
隨後韓信跟了“西楚霸王”,但我們都知項羽性格暴躁,更非常的勇武,韓信想要在項羽這裡出頭顯然是有點難了。
這時,韓信將目光對準到他國,來到了漢中,開始在劉邦的麾下效力。要說韓信開始的職位怎麼樣?那自然是平平淡淡,更是漢軍的一個小小的倉庫管理,甚至有一點做不好就是要殺頭的大罪了。
好在“成也蕭何”的蕭何出現了。蕭何的出身甚至比劉邦都好。蕭何在秦朝時便做了官,在處理朝政大事上早已是一把老手。在劉邦面前,韓信和蕭何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並且劉邦還處在弱勢的時候,蕭何對他的幫助就不斷,可見蕭何的先見之明。最直觀的就是在劉邦去咸陽時,蕭何就是個例外,別人送行時送三百錢,他足足比別人多兩百錢。
如此,在漢軍中韓信還是個小透明時,蕭何已經是丞相之職了。只要是蕭何想要韓信受重用,必定會成功的。
開始蕭何首先從舉薦下手,一次不成功他就多進諫幾次,他想著劉邦一定會重視起來的,奈何劉邦似乎對這“楚國人”並不看好,多次的進諫始終都是得不到結果的。
如此看來,蕭何想讓韓信“成”都難,更何況是靠自己呢。不過後來韓信還是給自己爭取了機會,他帶著士兵逃跑,讓劉邦開始關注這一人,蕭何更在一旁勸劉邦找回並不斷的誇讚韓信,這樣一來劉邦如何不會被說動。
“大將”之位拿得,韓信的話語權也便有了,他的計謀也便有了用武之地。
那麼,如何“敗也蕭何”呢?
其實韓信的“敗”也不怪蕭何,首先劉邦的猜忌開始了,韓信和蕭何都逃不了。但劉邦先是因為一點風吹草動便將韓信抓了,雖然最後是一場烏龍,但劉邦想讓這一烏龍成真也不是不可能。
韓信被放後,便也對劉邦有了新的認識。俗話說“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也是存在的。但韓信可不甘願去赴死,甚至他真會讓“烏龍”成真,併產生異心。
於此韓信和陳稀聯合,起兵的事宜也提上了日程。但天下總歸是不會有不透風的牆,蕭何知曉後,便與呂后出計將韓信“殺”。
韓信可成,靠的是蕭何。韓信落敗,也是蕭何所為。如此,他們之間的複雜關係定然被後世所考究。
二、蕭何的危機
要說劉邦的“針對”只有韓信嗎?錯了,蕭何肯定也在內。蕭何作為漢朝丞相,在古代歷史上的評價不錯,其一直都在為漢朝的大事擔憂,在處事風格上也算是清廉,但這樣的大臣劉邦也不會放過。
畢竟在漢朝建立後,劉邦這一行動就沒有停止。韓信算是個開始,而對蕭何採取的措施怎會少,不過蕭何算是幸運的。
在韓信的事宜上,蕭何算是榜上有功,在劉邦那裡的忌憚似乎又不一樣了。但是劉邦想的就是先將韓信除了,而後就是蕭何了。
從這件事對蕭何的封賞就能看出劉邦對蕭何的懷疑。他先是加封五千戶,而後還給了他數百名士兵。這麼看來劉邦是很重視的,並且還促就了蕭何的勢力發展。
但若仔細想想,劉邦常年征戰,而蕭何卻能安定享樂,恐怕放在哪個帝王身上都會多想吧。而後蕭何應該如何做也便成為了他需要思考的問題。
好在有人提點,蕭何發現了這一關鍵所在。最後他趁前線缺糧時助力,以表忠心。並且最為重要的是他手中計程車兵,即使只有數百名,但無疑是一件向劉邦證明自己的機會。
劉邦的封賞就像是一次試探,只要蕭何沒走對恐怕和韓信的下場沒什麼兩樣。這件事之後,劉邦的顧慮有所消減,但後期的試探同樣存在。
在這一危險處境下,蕭何對韓信的態度也就說得通了。一方面韓信已然離心,蕭何為漢朝大權擔憂正常。另一方面從蕭何的處境看,也是一種自保了。
如此,蕭何說出“為國除奸”!
三、蕭何和韓信的評價
蕭何在歷史上就是一個“賢相”的形象,並且就歷史的記載中,他與韓信之間的聯絡頗深。韓信可以說是在前線打仗的將軍,那麼蕭何就是在後方助力的重臣,他的功勞可一點不比身臨前線之人少。
但在後世的形象塑造中,蕭何的塑造比較單一,並且他作為漢朝的一個關鍵人物,存在一定的複雜性,正反兩方面的形象塑造似乎與他更為貼切,因為他可以將賢才提拔上去,便也能出計將其殺掉。
韓信也是同樣的複雜,他在軍事上的能力得到了眾人的認可。特別是劉邦也深有感觸。就如他們兩人都手握百萬大軍來說,韓信顯然更勝一籌,甚至在很多場戰役中,韓信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將戰事取勝。
可以說韓信用兵輕輕鬆鬆,這樣的人才在蕭何之前是被小看的。但是後期隨著他能力的展現,劉邦果真會容得下他嗎?答案顯而易見。
一些方面上韓信在戰場上“不退”的表現得到了眾人的稱讚,但後期的異心也讓他的評價大大下降。如此,複雜的古代社會處處充滿危險,特別是身處朝堂之上。
結語
不論是韓信還是蕭何,他們的故事都是古代社會的寫照。蕭何雖然身處高位,但還是得為自己的處境擔憂,不然有可能下一秒他的下場就要和韓信一般了。
韓信被殺,雖然是蕭何的計謀。但即使沒有蕭何參與,劉邦的忌憚也會讓他喪命。他們之間複雜的故事更引得後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