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戰,夜戰是我軍的優勢,這種戰爭的優勢是在與日軍長期作戰中摸索出來的。之所以能夠形成這樣的戰爭模式,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我軍太窮了。
當時的武器裝備過於簡陋,只有在近距離肉搏當中,才能有機會對日軍造成有效殺傷。只有在夜間視野不清晰的情況下,我們才能出其不意的利用地形優勢摸到日軍的周邊,向其實施近距離衝鋒,對日軍形成有效殺傷。
難道日軍的近距離拼殺很弱嗎?非也,日軍的近距離拼殺能力很強,但我軍還是可以憑藉技巧和不要命的精神對其形成有效殺傷。
可一旦要是比拼遠距離火力,那麼日軍的正規部隊在面對敵後武裝時,優勢可不是一輕半點。
所謂游擊戰術的精髓,便是發揮自身優勢,不斷的襲擾消耗日軍,用以拖到日軍扛不住為止。
在這種情況下,日軍必然要尋求反制的措施,他們又怎麼肯被敵後的武裝力量一招打死。於是日軍見招拆招,炮樓便被髮明出來,成為剋制敵後武裝的有效措施之一。
炮樓,簡單來說便是永久堅固的隘口,裡面有糧食和彈藥,並且有多個射擊口,能夠實現360度無死角射擊。
炮樓和炮樓之間,往往距離不遠,而且還有機械化摩托和汽車的存在,一旦某個炮樓遭到攻擊,相鄰炮樓的部隊便可以藉助機械化車輛來進行支援。
沒有遠距離攻堅武器的八路軍在遇到堅固的炮樓時,攻克的難度相當之大。往往炮樓都會被設立在關鍵的位置,要麼是交通要道的附近,要麼是拱衛戰略資源。
所以,每一座炮樓,都會成為中日雙方對戰的焦點。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發揮自己的長處,拔掉炮樓,便成為了一件格外講智慧的事情。
總結來看,還是靠著近戰夜戰,揚長避短。到了晚上,視野不好,日軍便很難發現悄悄摸過來的八路軍。
後來隨著雙方交手次數的增多,日軍也學精明瞭。一到晚上,便在炮樓上安排崗哨,並且配上遠距離的探照燈,用來偵察和輔助作戰,發揮自己的裝備優勢。
那麼,當時的中國那麼貧窮,電是從哪裡來的?
之所以炮樓會被推廣開來,主要是因為日軍的兵力實在是有限,而且中國的土地面積又太大了。
在這種情況下,日軍攻佔城市雖然不難,但是鎮守這樣龐大的面積,需要佔用的兵力太多。因此他們才會想了這樣一個辦法,藉助於炮樓壓縮駐軍數量,以達到利用率最大化的目的。
在這種情況下,炮樓便優先被安排在關鍵的地方。上文也提到,要麼是關鍵的隘口,要麼駐守戰略資源的關鍵位置。
如果是距離城市近,或者是戰略資源的關鍵位置,可以透過引線的方式從城市或者戰略資源處引過來。
如果是偏遠的隘口,可以透過柴油發電機來解決用電的問題。相對比消耗的那些油料,炮樓巨大的戰略作用才是最為合算的點。
後來,八路軍也找到了方法,針對於那些引線來照明的炮樓,他們可以先下手找引線,破壞掉探照燈後再進行後續的攻擊。
相反那些發電裝置在炮樓內部的,是最為難以處理的。後來,隨著戰爭的進一步深入,我軍也繳獲了不少重武器。
尤其是日軍的92式步兵炮,還有少量的義大利炮。有了這些重型攻堅武器的加入,日軍的炮樓也不再是個難題。
隨著戰爭的深入,日軍大量計程車兵被派往太平洋戰場,而在中國戰場上,此消彼長之下,日軍也走到了頭。
1945年8月15日,日軍無條件投降,宣告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炮樓這一具有時代特色的東西,也正式走下了歷史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