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名將之死,皆有罪名。如西漢韓信之謀反罪、三國鄧艾之僭越罪、隋朝高熲之誹謗罪、唐朝侯君集之私謁太子罪、南宋岳飛之莫須有罪;明朝袁崇煥之謀反大逆罪等等。然而明朝開國功臣馮勝、傅友德之死,可謂歷史異數,確實最為冤枉,竟是無罪賜死。
馮勝論功第三,傅友德功冠諸將,二人皆為百戰驍將,東征西討,考當日功臣位次,與明太祖褒美之詞,其立功立事,豈在鄧愈、湯和之下。然皆年至古稀,因聯婚藩王,威脅皇孫,以此獲罪賜死,令人為之嘆息。
一、宋國公馮勝
馮勝
馮勝是安徽鳳陽人,雄勇多智略,喜讀書,通兵法。與兄馮國用歸附太祖,並得重用,馮國用去世,馮勝代兄為將,南征北戰,屢立軍功。洪武三年(1370年),徐達、馮勝、李文忠分兵三路,征討擴廓帖木兒,三路大路,徐達出師失利,李文忠死傷相當。唯馮勝斬獲甚眾,全勝而歸。洪武二十年(1387年),馮勝以徵虜大將軍,率左右副將軍傅友德、藍玉率二十萬步騎,征討北元太尉納哈出,雖功成師克,因細故失上之歡心,自此未再統率大軍出征。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馮勝加太子太師,駐守太原,在山西屯田練兵,諸公、侯皆聽其節制。
當時詔列勳臣德隆望重者共八人,馮勝位列第三,僅在徐達、常遇春之下。然當年馮勝駐守慶陽,節制諸軍,以為關陝已定,擅自全軍返回 ,朱元璋念其功大,未予治罪。征討遼東之時,因女婿常茂激變,及舉措失宜,失降附之心。又被常茂告發諸多不法之事,因此被收回大將軍印。而另一女婿周王朱橚因私自會見馮勝,被朱元璋嚴懲。當時皇太子朱標去世,皇太孫年幼,朱元璋年事已高,馮勝功高望重,威震人主。藍玉被殺之時,馮勝被召回京師。兩年之後,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馮勝被朱元璋藉故無罪賜死,諸子不得襲爵。
馮勝未受胡藍黨獄牽連,可謂刧後餘生。然而馮勝未如徐達之謹慎厚重,未如湯和之聽命唯謹,並且當時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皆已去世,湯和又乞身歸第,唯馮勝碩果僅存,顯得卓爾不群。所謂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由此招致朱元璋猜忌,以古稀之年,罹不測之禍。假便馮勝早點去世一二年,按其勳名,躋身開國六王之中,綽綽有餘。
二、穎國公傅友德
傅友德
傅友德是安徽淮北人,早年輾轉於劉福通、明玉珍、陳友諒帳下。自歸附明太祖朱元璋,從徐達、常遇春徵朝四方,武昌之役,傅友德奮勇奪取高冠山,流矢中頰穿脅,不為沮喪,終使城中奪氣,接受招降。
北伐之役,傅友德從徐達克大都,以功封潁川侯。洪武四年(1371年),以徵虜前將軍率軍自秦隴直趨成都,所向戰克,論平蜀之功第一。洪武五年(1372年),傅友德以右副將軍從馮勝北征大漠,當時三路大軍北伐,唯西路軍馮勝、傅友德七戰七捷,大獲全勝。洪武十四年(1381年),傅友德以徵南將軍率沐英、藍玉平定雲南,以功進爵潁國公。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皇太子朱標去世,皇太孫年幼,傅友德因與晉王朱鍾鉉聯婚,不利於孫,遂賜死,時年70歲。
明朝開國猛將,常遇春、傅友德可謂數一數二。常遇春英年早終,而傅友德始獨當一面,平四川、定雲南,立方面之勳。做假如早死幾年,按其功業,必不在鄧愈、湯和之下。然而勇略震主,無罪賜死,令人感慨功名難處。
圖片來自網路!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