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丟掉阿夫傑耶夫卡之後,承受了巨大的損失,大約有10個旅被殲,另有3、4個旅被擊潰,裝備損失也非常嚴重,如果不能快速填補缺口,那麼烏克蘭防線即將崩潰。這迫使烏軍從基輔抽調部隊增援,但是俄烏雙方都不會藉機尋求和談,相反還要準備大打。
俄烏決戰全面升級
烏軍在遭遇慘敗後,沒有認輸,2月18日,釋出了一份戰報,宣稱:在阿夫傑耶夫卡的戰鬥中擊斃了47186名俄軍士兵、擊毀俄軍的364輛坦克、748輛裝甲車輛、248門火炮、擊落5架戰機”,這是以巨大的“戰果”來掩蓋現實,也為自己繼續作戰找藉口,接下來的戰鬥可能更加血腥。
烏克蘭人公佈的戰報,真要有這麼大的損失,俄軍就別打了
烏克蘭所謂的巨大“戰果”完全就是虛的,俄軍在整個阿夫傑耶夫卡方向投入的兵力不超過5萬人,在主戰場的阿夫傑耶夫卡市的兵力至多3萬人,按烏軍戰報,等於參戰俄軍至少要死兩次,如果烏軍戰報屬實,俄軍早就被打崩了,可以進軍莫斯科了。
烏軍表示自己的精銳還在,還能繼續打
這個戰績數字完全就是給美國,北約看的,誇大對手的損失來掩蓋自己失敗,讓美國,北約給更多的軍援。可惜打了2年仗,沒讓俄軍後退,美國與北約能否持續援助烏克蘭軍隊,還是一個未知數。
俄烏戰爭不可能停下來,可能還會更大規模的戰鬥,俄軍必定要佔領更多的地方,那麼就需要展開更大規模的進攻,後果就是俄烏決戰,在頓巴斯的戰鬥就是決戰,將決定整個戰爭的勝負,如今只能是全面升級,到底要打多大規模不敢說。
阿夫傑耶夫卡的戰鬥,只是俄軍近期戰場態勢突破的一個縮影
俄羅斯又迎來強援,伊朗、敘利亞派出了僱傭軍
俄軍不會停止進攻,還會投入更多的兵力,在大戰即將開始的關鍵時刻,俄軍迎來強援,兩支亞洲力量抵達戰場,來自伊朗和敘利亞計程車兵正在到達,如今伊朗和敘利亞士兵順利“出師”,正浩浩蕩蕩開赴前線。
根據2024年2月14日,烏克蘭軍事情報局釋出了一份最新情報,俄軍正在招收敘利亞國籍的僱傭兵,首批招募了141名敘利亞國籍的僱傭兵,正在阿勒頗空軍基地內訓練。這不是什麼秘密,俄敘軍事合作歷史相當久了,俄烏戰爭開始後,有敘利亞籍人員加入俄軍,以前就有過相關的報道,只是一直沒有具體的統計資料。
烏克蘭人公佈的所謂“訓練名冊”
2月19日,俄羅斯方面公開了一個訊息,有關來自伊朗的一批志願者加入俄軍,將加入烏克蘭戰場。從公開的照片看,他們展示的一面旗幟上印著前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馬尼,他在美國無人機襲擊中陣亡。雖然有關伊朗志願者參加俄軍的訊息沒有獲得軍方的證實,但是依舊可以視為,伊朗武裝力量以僱傭兵的名義參與俄烏戰爭。
伊朗僱傭兵前來參戰
自從俄烏戰爭開始,俄軍就開始接納僱傭兵,一直有海外人士以僱傭兵之名參戰,實則他們多為志願者,並非什麼為錢而參戰,只是俄方統一按僱傭兵支付報酬。
俄軍對人力的需求不小,對招收各類僱傭兵自然有興趣了,如今出現了兵源短缺,於是敘利亞和伊朗人支援俄軍。其實,有許多國家的人士都在加入俄軍,還組成一些獨立的單位,比如:根據2月18日的報道,在頓涅茨克,有一支來自拉丁美洲的“亞歷克西斯·卡斯蒂略”國際主義縱隊,這是紀念加入頓涅茨克親俄民兵部隊中作戰的一名西班牙人。
大批哥倫比亞僱傭兵已命喪戰場
在俄烏戰爭中,雙方都大量使用僱傭兵,俄烏都有哥倫比亞的,拉丁美洲地區國家的人員。通常加入俄軍一方是自願的,加入烏軍一方是為了錢,他們由美國,西方僱傭兵公司招募。加入俄軍作戰的僱傭兵傷亡不大,相關報道也不多;但是,加入烏軍的僱傭兵可是死傷慘重,僅在最近幾天內,有關哥倫比亞僱傭兵的陣亡訊息好幾個。
被打死的哥倫比亞僱傭兵
2月18日,確認陣亡的哥倫比亞籍僱傭兵有:曼努埃爾·費爾南多·布蘭科·加西亞,2024年1月18日才抵達烏克蘭,2月13日就被俄軍炮彈炸死,前後不滿一個月。還有一個叫曼努埃爾·埃查瓦里亞·萊斯卡諾的哥倫比亞僱傭兵,在2023年12月抵達烏克蘭,加入烏克蘭納粹武裝“喀爾巴阡山脈營”,2月11日,在庫皮揚斯克與同組的拉丁美洲僱傭兵小組一直遭到無人機轟炸,當時3人被炸死,他為其中之一,還有2人被炸傷。奧斯卡·阿雷·特里亞納·佩雷拉與喬安·塞巴斯蒂安·塞隆一起被俄軍炸死,在烏克蘭剛打滿2個月。
哥倫比亞人從軍隊退役之後,充當僱傭兵為主要選擇之一,現在大批哥倫比亞籍的僱傭兵前往烏克蘭,按美國的說法,有幾百人,甚至幾千人。雖說陣亡率不低,但是依舊有人去,主因還是錢多,在哥倫比亞,退役人員工資大約400-900美元,到烏克蘭參戰,工資達到3300美元,陣亡在理論上,可以獲得40萬美元的賠償。到底能不能拿到不知道,但是給得確實有吸引力。
被打死的亞美尼亞國籍僱傭兵
最近,烏軍中僱傭兵死亡不少,比如:2月8日,烏軍“喬治亞僱傭兵軍團”所屬的僱傭兵格沃爾格·姆克爾奇揚被確認陣亡,亞美尼亞都快亡國,還跑去烏克蘭參戰,與俄軍作戰,怎麼想的?
逼烏克蘭僱傭兵看清戰場形勢:別繼續效忠了
俄羅斯並非不願意報道海外人士加入俄軍作戰,只是國際輿論不在俄羅斯掌控之下,自然報道不多,實則加入俄軍的人士規模比加入烏軍的更多,也就是一個宣傳上的問題。現在突然宣傳獲得外援,實則就是警告烏軍的僱傭兵,看清戰場形勢,別再繼續效忠烏克蘭了,這屬於拆對手的後臺,但是非常有必要,也一定有效果,有錢賺是好,但是有命拿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