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漢壽縣人民醫院消化科成功為一名同時患有食管平滑和胃底間質瘤的患者實施了內鏡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STER)和內鏡粘膜下腫瘤挖除術(ESE),實現了“一鏡”切“雙瘤”的超級微創治療。該例手術的成功,標誌著漢壽縣人民醫院內鏡微創診療技術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病例回顧
60歲的患者鄒女士(化名),因反酸,上腹部不適半個月,在漢壽縣人民醫院消化科門診就診,胃鏡檢查提示:食管及胃底黏膜隆起性質待查。患者為求進一步明確診斷,前往上級醫院做了超聲胃鏡檢查,檢查提示:胃底間質瘤?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綜合多方面因素最終選擇來漢壽縣人民醫院進行治療。
(患者超聲胃鏡檢查結果)
消化科主任陳代順帶領團隊認真討論和分析,並與家屬充分溝通後,最終為患者制定了詳細的內鏡下治療方案,透過不開刀的方式,完整切除食管和胃底部的兩處——內鏡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STER)+內鏡粘膜下腫瘤挖除術(ESE)。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 在麻醉科的全程嚴密監護及全力配合下,內鏡中心手術團隊為患者實施了手術。手術由陳代順主任主刀,整個手術過程十分順利,挖除腫瘤結構完整,患者也無其他不適症狀,生命體徵平穩。
(術中胃鏡情況)
(手術切除腫瘤)
術後24小時,鄒女士即恢復流質飲食,住院觀察3天后便順利出院了。內鏡微創,雙腫瘤同臺切除,又保持了消化道的完整性,鄒女士對此非常滿意,了卻一樁心事。
(病理檢查結果)
專家解讀
陳代順主任介紹,鄒女士這類病變醫學上統稱為黏膜下腫瘤(SMT),是來源於黏膜下層腫瘤的統稱,常見型別包括間質瘤、平滑肌瘤等。腫物隱藏於正常的黏膜之下,早期沒有明顯症狀,隨時間推移會緩慢生長,嚴重者可繼發消化道出血、梗阻甚至惡變。故多數專家認為應儘早手術切除。
而黏膜下腫瘤(SMT)過去多采用外科開胸、開腹手術或者胸腔鏡、腹腔鏡等方式切除,手術創傷較大。隨著內鏡下治療技術的成熟,可採用內鏡黏膜下挖除術(ESE)和全層切除術(EFR)微創切除腫瘤。
陳代順主任表示,隨著近年來隧道內鏡技術的迅猛發展,其創傷更小、術後恢復更快的特點,使得經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STER)成為切除食管、賁門粘膜下腫物的最佳選擇。
科普時間
什麼是STER?
經內鏡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STER)是治療消化道固有肌層腫瘤的一種新興的內鏡治療技術。在食管、胃食管結合部、胃竇等部位,先在黏膜表面開一個小口,隨後將內鏡深入其中,在黏膜下層建立一個隧道,在直視下將腫瘤完整切除,同時保留了消化道表面黏膜的完整性,在腫瘤完整切除後,將黏膜隧道的開口使用金屬夾進行夾閉,避免了消化道的穿孔,減少了術後消化道漏等併發症。
該方法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痛苦小、費用低、患者恢復快的優點,可以一次性完整剝離腫瘤,同時儘可能保持消化道管壁的完整性。
什麼是ESE?
內鏡粘膜下腫瘤挖除術(ESE)主要適用於大小不超過3cm×3cm,並向消化道腔內生長為主的良性或低度惡性粘膜下腫瘤(如間質瘤、平滑肌瘤、類癌等)。此手術創傷小、術後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節省醫療成本等特點,但同時具有操作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等限制條件。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漢壽縣人民醫院 消化內鏡中心 瞿慧 彭霞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