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世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西區
腫瘤營養與代謝治療科主治醫師,心理治療師(中級)
腫瘤學碩士,從事腫瘤營養與代謝治療工作近十年,擅長:癌性腸梗阻、癌性惡液質等重症患者的逆轉及全身治療,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腫瘤化療(代謝方向)專病門診:週三上午
文章來源:代謝營養治療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腸腦軸 (Gut-Brain Axis)是指腸道和大腦之間的相互作用,涉及到腸道、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之間的複雜互動作用,對人類身體和心理健康起著重要作用 。
腸腦軸的組成部分包括:
①腸道菌群:腸道中存在著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等,其透過與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的相互作用,影響人類的心理和情緒狀態。
②免疫系統:腸道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腸道菌群緊密合作,維持腸道免疫平衡。免疫系統的炎症反應和免疫調節物質可以影響大腦功能和情緒狀態。
③神經系統: 腸道與大腦間有著豐富的神經傳遞和化學訊號。腸道透過神經遞質和神經肽與大腦進行通訊,影響睡眠、情緒、認知和行為等方面的功能。腸腦軸的失衡與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相關:消化問題、腸道炎症、抑鬱症、焦慮症等。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維護腸腦軸健康的方法:
①飲食調整:攝入富含纖維、益生菌和預生物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酸奶、發酵食品等,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
②管理壓力:長期的壓力和焦慮可能對腸腦軸產生負面影響。透過放鬆技巧、冥想、運動等方式來管理壓力,有助於維護腸腦軸的健康;
③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質量與腸腦軸的健康密切相關。確保每晚獲得足夠的睡眠。
腸腦軸三大系統中,腸軸是腸道中的血管,腸腦軸更多是指腸道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透過迷走神經等通道向大腦傳輸5-羥色胺、多巴胺等神經遞質,並參與調節激素水平。是一種腦與腸之間的互動和相互影響。由於發現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是協同工作的,而其機制尚不清楚,因此“腸腦軸”的概念就被提出。腸道中的某些微生物特徵或許與抑鬱症相關,其背後的傳導機制則與基因有關。人類腸道腔內被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在內的數萬億微生物佔據,這些微生物中99%甚至更多是細菌,約10萬億個,分為有益菌、有害菌和共生菌三類。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調節免疫系統、人類營養素代謝、大腦健康,甚至改變宿主基因表達。
“腸腦軸” 透過中樞神經系統和胃腸道間的生化訊號交流進行,雙向訊號溝通網路。 腸道菌群與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內分泌系統和神經免疫系統、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以及腸道神經系統一起,透過激素和神經迴路實現資訊交流,調節並控制著許多生理和行為現象。強健成人腸道內有益菌的比例到70%,普通成人是25%,便秘人群僅15%左右。
不同菌群對不同食物有不一樣偏好,日常膳食決定了人類腸道菌群組的組成。人類短期和長期的飲食變化均影響腸道微生物平衡生態。 飲食的改變會致菌群物種數量的相應變化。菌群間互相存在競爭,最終決定哪一類微生物在其中生存。每天吃碳水化合物不怎麼吃蔬菜,那麼,體內喜歡這類碳水化合物的菌群就會越來越多,而喜歡膳食纖維的菌群則有可能被餓死。反之,亦然。關於 人體腸道菌群的構成主要由飲食和生活方式決定, 遺傳因素的影響很小的認知,目前已經得到業內的認可。可以這麼認為,在沒有血緣關係和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一群人,其腸道菌群構成會高度相似。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膳食是主要的外在因素,基因則是對腸道菌群影響最大的內在因素。不過,至於對個體腸道菌群間差異的影響力,孰大孰小尚無定論。 多個研究發現,人類基因組含消化乳糖和有助於確定血型的兩個點位,顯著影響腸道中存在哪些微生物。目前需要更深入地瞭解宿主—微生物組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研究還發現,在某種細菌水平的升高與抑鬱症之間存在密切聯絡,腸道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會影響人的情緒。實驗室研究顯示,5-羥色胺(5-HT)等神經遞質升高,影響突觸可塑性相關基因,社會互動受損,且具有性別特異性。研究發現,腸道菌群控制人類的食物偏好和情緒。腸道菌群透過改變人類的味覺受體、產生改變情緒的毒素,並“挾持”人類的迷走神經控制飲食行為;透過分泌神經遞質血清素和多巴胺讓我們開心,透過影響免疫系統促使機體分泌炎症因子使我們情緒低落。理論上推測,據腸道微生物可檢測、易修飾特性,開發早診斷、早治療等手段,使腦病腸治成為可能。腸道菌群與精神疾病相關的例項不少見。有人利用糞菌移植技術緩解抑鬱症患者的病情案報道 。瞭解腸道菌群與精神類疾病的關係,可透過調節腸道菌群治療精神類疾病。
只是腸道菌群與“腸腦軸”的研究還處在萌芽階段,抑鬱症有多種表現型,細菌也可以透過許多種方式與精神障礙產生關聯。尚不清楚是否能透過減少或者殺滅腸道中摩的哪些菌來緩解抑鬱症。
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營養與代謝治療科簡介
2013 年元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西區正式組建國內首支腫瘤營養不良診療的整建制專業團隊 --- 腫瘤營養與代謝治療科。具腫瘤內科和臨床營養科雙重質量管理體系和技術崗位。系國內首支腫瘤營養代謝內科整建制臨床團隊,團隊組成包括:腫瘤內科醫師、臨床營養醫師、臨床營養師、公共營養師、臨床藥師及腫瘤科護師。病區開放床位54張和日間化療病房,開設腫瘤內科普通門診、腫瘤營養代謝專病門診、癌性腸梗阻專病門診。配備臨床營養檢測分析儀、人體成分分析儀、能量代謝檢測車、腸功能檢測生化分析儀等臨床營養專業裝置和腸內營養配置室。
開展腫瘤內科常規業務:
■ 腫瘤內科常見病及疑難病診治
■ 腫瘤新輔助化療、輔助化療、減積(姑息)化療
■ 腫瘤生物治療、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
■ 承接腫瘤藥物的臨床試驗研究
■ 承接腫瘤特定疾病特殊醫學配方食品的臨床試驗研究
■ 晚期腫瘤患者減症治療及多線綜合治療
專科特色臨床業務:
營養不良腫瘤患者抗腫瘤藥物治療(化療、分子靶向、免疫治療等)
營養不良腫瘤患者的代謝營養診斷和治療
晚期難治性食管癌多線藥物綜合治療
癌性惡液質逆轉治療
癌性腸梗阻內科診治
癌性上消化道梗阻內科診治
診治癌性急慢性胃癱
調理腫瘤患者胃腸道功能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環湖東路107號
電話:0551-65327618(醫辦);
0551-65327619(護辦);
0551-65327662(門診)
門診時間:
楊守梅
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
腫瘤內科專家門診:週一上午, 週五下午
劉偉巍
腫瘤內科主治醫師
腫瘤營養化療門診:週一下午
劉 杏
腫瘤內科主治醫師 臨床營養醫師
腫瘤營養內科專病門診:週二上午
李世偉
腫瘤內科主治醫師 心理醫師
腫瘤營養化療門診:週三上午
潘麗
腫瘤內科主治醫師 臨床營養醫師
腫瘤營養內科專病門診:週三下午
吳 丹
腫瘤內科主治醫師 心理醫師
腫瘤營養化療門診:週四上午
馬懷幸
腫瘤內科主治醫師 臨床營養醫師
腫瘤營養內科專病門診:週五上午
參考文獻【略】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 2024 年 8 月 29 號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385377 名。更多資訊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