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低齡、有基礎疾病、抗生素耐藥,都是肺炎支原體感染重症的高危因素。
撰文 |凌駿
責編丨汪航
秋末冬初,南方地區的登革熱疫情剛迎來拐點,呼吸道疾病又開始在北方高發。
近日,中國疾控中心、北京海淀區疾控中心、陝西省疾控中心、瀋陽市疾控中心等接連發布提醒,提示尤其以肺炎支原體感染為主的呼吸道感染正在進入高發季。
以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為例,自10月份以來,該院的兒科門診、急診量持續攀升,日就診人數達200餘人,相比之前增加了1倍左右,其中,肺炎支原體感染以低齡兒童多見。
某兒科門診/圖文無關
“近半個月來,我院兒科門診日均就診量在80-100人左右,約為此前的1.5倍。”保定第七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李月蘭告訴“醫學界”,“雖然還遠不及去年呈‘暴發態勢’,但在住院患兒中,支原體肺炎的比例正在緩慢增加。”
與此同時,南方部分地區的呼吸道病毒感染也有抬頭之勢。11月6日,安徽省疾控釋出提醒稱,“近期我省肺炎支原體感染病例持續增加,其中兒童感染率較高,家長們需要高度重視。”
北方地區病例顯著增多
肺炎支原體是我國5歲及以上兒童最主要的社群獲得性肺炎的病原體,主要透過飛沫傳播和直接接觸傳播,潛伏期通常為2-3周,潛伏期內至症狀緩解期間均有傳染性,北方地區一般在秋冬季流行,南方地區則一般以夏秋季為主。
2023年的秋冬季,我國曾暴發了嚴峻的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疫情,且由於當時存在廣泛的抗生素耐藥情況,患兒病情也相對較重,各大醫院兒科、呼吸科、急診科等一度人滿為患。
“與去年相比,今年兒童肺炎支原體和病毒混合感染的情況較多。”近期,北京朝陽醫院兒科副主任常賀生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採訪時稱,目前流行的呼吸道病原體包括肺炎支原體、鼻病毒等。
北醫三院兒科接診的呼吸道感染患兒數量,則較上個月同期增長了約30%,其中有相當比例是肺炎支原體感染。“最多的就是新入園、新入學的孩子。”該院兒科主任韓彤妍告訴《北京日報》,這些患兒年齡小,剛剛更換新環境,容易因不適應而引發抵抗力下降,進而導致呼吸道細菌或病毒感染。
“從今年夏天開始,我院兒科門診中包括肺炎支原體、腺病毒、鼻病毒、腸道病毒等感染,就一直處於混合散發的狀態。但最近一段時間,肺炎支原體感染佔了大多數。”李月蘭告訴“醫學界”。
據她透露,這些患兒以4-5歲以上的大齡兒童為主,症狀表現為持續性高熱、咳嗽、嗓子疼、耳痛等。其中有一些患兒病程已超過4-5天,症狀仍不見好轉,“此時我們會進行肺部影像學檢測,根據是否存在肺部實變、實變嚴重程度等,考慮收治入院的必要性。”
李月蘭介紹,在昨日(11月7日)保定第七醫院兒科收治的住院患兒中,約有75%的孩子被確診為支原體肺炎。
圖源:銳景
相比北方地區,“醫學界”瞭解到,南方多數省份和地區目前相對平穩。上海兩家三甲醫院醫務人員分別告訴“醫學界”,“有部分增加,但不算多”“目前沒有(肺炎支原體感染增加),今年連流感都還沒有(增加)。”
在合肥市,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項雲告訴“醫學界”,醫院每日平均會開設約10個兒科門、急診,“相比前一週,本週每個門診平均每日接診的患兒量增加了10人左右,整體感染情況相對平穩,病房暫未出現床位壓力。”
但項雲同樣表示,鑑於北方地區病例已開始增多,加上逐漸進入高發季,未來幾個月,不僅僅是肺炎支原體,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的感染趨勢仍存在不確定性,建議公眾做好防護。
患兒多為輕症,如何診療?
事實上,並非所有的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都會發展為肺炎,作為一種自限性疾病,多數患兒都是輕症,經過及時的醫療處理,幾天後體溫會逐漸恢復正常,大多在7-10天內可痊癒。
項雲告訴“醫學界”,一般而言,肺炎支原體感染主要以抗感染治療為主,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口服或靜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同時給予止咳化痰等對症處理,輕症患兒預後良好,後遺症也少見。
在多種病原體同時存在的情況下,精準治療尤為依賴醫生的臨床經驗。“首先我們會按年齡進行區分。對於出現流感樣症狀的患兒,低齡的我們優先考慮是否為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而細菌、肺炎支原體感染則在大齡兒童中相對多見。”
相比於流感容易引起肌肉痠痛、乏力、精神萎靡,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患兒雖也會出現發熱,但早期精神狀態、食慾一般尚可。“再結合對血常規中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等指標的分析,會初步制定一個經驗性的治療方案。”項雲表示。
據介紹,病原學檢測是確診各種病原體感染的金標準,但由於時間成本等問題,門診無法逐一開展檢測。今年10月剛釋出的《兒童社群獲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24修訂)》強調,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初始治療均是經驗性的,不能因等待病原學檢測而延誤治療。
李月蘭表示,在她所接診的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中,大約有80%-90%都是輕症。“針對剛發病的大齡患兒,若客觀條件限制無法及時前往醫院,可適當居家先觀察1-2天,以休養為主。若3天后孩子仍然高熱,或是劇烈咳嗽、精神萎靡等,則需儘快前往醫院。”
“對於居家的患兒,不建議家長自行給他們使用抗生素,這可能會進一步加劇耐藥形勢。”李月蘭說,“患兒發病早期症狀可能還不太典型,家長們也不具備區分不同病原體感染的能力,錯誤用藥可能會延誤病情,同時存在不良反應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項雲提醒,若孩子狀態尚可,早期家長應儘量避免使用退熱藥物。“發熱是免疫系統對抗病原體時的正常生理反應,如果過早使用退熱藥物,有可能會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反而影響康復速度。”
耐藥率高,流行趨勢仍不確定
項雲告訴“醫學界”,極低齡、有基礎疾病、抗生素耐藥等,都是肺炎支原體感染重症的高危因素。
“針對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兒,即便病情尚可,我們也會根據情況做進一步檢查,考慮是否收治入院。”項雲說,“住院後,在常規阿奇黴素治療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呼吸道管理,進行祛痰、霧化治療等,嚴重者還可給予激素、肺泡灌洗治療,這些都能有效控制疾病發展。”
一般而言,肺炎支原體經及時有效治療,只有極少數患兒會發展為重症,出現嚴重併發症或後遺症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但嚴峻的抗生素耐藥形勢則加劇了不確定性,“我們去年曾對住院的支原體肺炎患兒進行過統計,發現經過明確檢測的,幾乎都存在耐藥情況。”項雲說。
2022年湖南省兒童醫院學者在《兒科藥學雜誌》發表研究顯示,“大環內酯類耐藥支原體肺炎”在我國兒童中發病率較高,廣州兒童5年耐藥率為68.1%,北京高達87.7%,耐藥導致患兒病程延長、肺外併發症發生率較高,增加了患兒治療的難度。
作為替代方案,喹諾酮類藥物存在相關不良反應風險,四環素類則僅可用於>8歲兒童,“這些屬於‘超適應證’用藥,若臨床中觀察到住院患兒病情不見好轉,在經過利弊分析並取得家長知情同意後,我們會改用敏感抗生素。但不建議家長網購處方,自行給孩子使用這兩類抗生素。”
李月蘭則觀察到,在今年的住院患兒中,耐藥情況似乎比去年更嚴重一些。
“常規情況下,阿奇黴素的治療效果較好,一般一週內就可以看到孩子有明顯好轉。”李月蘭告訴“醫學界”,“但如今我們每天早上查房,都會觀察到有一些孩子的治療效果不佳,這種情況下首先考慮的就是‘耐藥’。我們也會第一時間進行耐藥檢測,根據情況更改用藥策略。”
此外李月蘭提醒,患兒出院後,家長仍應遵循醫囑,維持一段時間的抗生素用藥,儘量避免外出,居家休息並加強營養支援。
“肺炎支原體感染形成的免疫保護時間相對較短,同時若住院期間使用了激素,也會影響到機體免疫力,因此需要再給孩子一週左右的恢復時間,直至徹底康復。”李月蘭說。
兩位專家均對“醫學界”表示,未來幾個月,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趨勢,包括以哪種病原體為主、會在哪些區域高發等仍存在不確定性。但根據既往流行規律,醫療機構和家長應提前做好準備。
李月蘭透露,每年這個時候,針對兒科、呼吸科等相關科室,保定第七醫院職能部門都會提前組織培訓,總結分析區域內和院內的病原體感染分佈情況,制定相應預案。
“從今年夏天起,我院還整合了相關病房,騰出了不少床位,並針對醫護人員的分配、呼吸機、霧化器、藥品等的排程進行了準備,以確保一旦患兒突然增多,醫院仍能保持穩定執行。”李月蘭說。
項雲則提醒,目前仍無特異性疫苗可供預防肺炎支原體感染,佩戴口罩、保持手衛生、高發期適當避開密集場所等,是避免染病的主要手段。
他強調,“對於已經退燒的輕症患兒,只要還存在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無論是出於孩子自身健康考慮,還是避免疾病的進一步傳播,都應該再居家觀察一陣,待徹底康復後,再讓孩子回到學校。”
來源:醫學界
校對:臧恆佳
編輯:趙 靜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