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呼吸困難,心堵得慌,喘不上來氣,原來是驚恐障礙
來訪現狀
一天清晨,小佳(化名)突然覺得呼吸困難,心堵得慌,喘不上來氣,頭暈發抖,有窒息感、瀕死感,家人慌忙中打了120,可是到醫院人已經恢復平靜。
後面又發作了幾次,有時在睡覺時,有時在公司,每次發作時她均到醫院急診科就診,各種檢查全做一遍,各項指標顯示都正常,直到去精神科就診,才瞭解自己原來患上的是驚恐障礙。
兩週前再次驚恐發作,她十分恐懼,緊張感 、焦慮感加重,始終擔心會再次發作,因此預約心理諮詢,希望能治療驚恐障礙,減輕焦慮情緒,改善睡眠情況。
BPS綜合分析
初步診斷:驚恐障礙。
小佳今年33歲,沒有心理疾病遺傳史,注意力、自知力、語言功能皆正常。
從原生家庭和個人性格來看,小佳是獨生女,從小父母對她比較嚴格,導致她對自己的要求很高,有完美主義,對他人的評價和反應過度在意,容易胡思亂想導致自己緊張焦慮,嚴重時則引起驚恐發作。
家庭方面,結婚後小佳一直和公婆一起生活,婆婆不停地催生,兩人時常因為小事有矛盾。半年前,她曾發現老公和女下屬有長期曖昧,儘管被發現後就斷了聯絡,只要一想到這件事還會覺得難過,總體來講,她的家庭支援不夠。
有過驚恐發作後,她一直擔心自己會出意外,每天都在緊張焦慮中度過,不敢一個人出門,工作上申請了居家辦公,也主動迴避社交。
DPP干預概述
■藥物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焦慮藥,幫助降低驚恐發作的軀體化症狀。
■心理治療:每週2-3次的心理諮詢,提升情緒管理復原力、抗壓能力和自我認知評價體系,改善親密關係,促進人際社交功能恢復。
▌第一階段:掌握情緒管理,自我放鬆減壓
在會談中,諮詢師讓小佳把之前驚恐發作時的感受和誘發線索都記錄下來,並幫助引導她進行放鬆訓練來釋放緊張焦慮,指導她在家練習腹式呼吸,冥想放鬆。當小佳再次出現驚恐發作時,心理顧問會以電話陪伴的形式引導她根據諮詢師指導過的方式進行放鬆訓練,大約半小時逐漸平靜下來。
在之後的諮詢中,小佳能夠更客觀地認知疾病,恐懼感繼續減輕,小佳自述驚恐發作的持續時間比以往短很多,並且在平復後沒有再一直想著這件事情。
隨著諮詢深入,諮詢師繼續開展想象治療,先讓小佳想象感覺到緊張焦慮的場景,再透過放鬆訓練來感受放鬆,在這個訓練中她意識到自己可以掌控情緒感受,能夠應對減輕焦慮情緒。
▌第二階段諮詢:認知調整,轉變負面思維
在第一階段諮詢中諮詢師發現小佳存在較多的災難性思維,當一件事發生或沒發生時,她總會設想最壞的結果,並不斷思維反芻,導致持續的負性情緒,放大事件帶來的不良情緒影響。
諮詢師幫助小佳意識到自己這種思維方式的存在,並透過家庭作業完成強迫思維記錄表,將這種自動化災難性思維轉變為意識層面可覺察的形式,透過正念引導她將負性思維轉變為積極正向的思維方式,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減少對未發生事件的“預設”。
▌第三階段諮詢:親密關係改善和社會功能恢復
小佳的焦慮來源主要來自於家人的關係,她常會將自己和丈夫、公婆認知成共同體,將家人的情緒、問題都歸因於自己,導致情緒壓力很大,無法應對。諮詢師與小佳一起探討“你我他客體分離”,不去承接將家人的負面情緒,分清主觀的想法和客觀事實。
在親密關係中,丈夫曾經的背叛讓她感到傷心,一度覺得在這個家裡孤立無援,諮詢師幫助她看到自己的感受,療愈這段過往,從傷痛中走出來。
鼓勵她積極恢復自己的社交圈,小佳在社交和工作中逐步恢復對自己情緒和生活的控制感。
諮詢後轉變
三個月的諮詢結束後,小佳狀態逐步好轉,不再有持續的焦慮出現,社會功能恢復,她開始跟朋友出去玩,工作狀態也恢復正常,不再擔心有驚恐發作。
小佳透過這次生病也有了成長,她和諮詢師說道:“我明白了,人不能對自己太苛求,不能太執著,該放就放,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才是第一位!”
看更多精神疾病知識?
無需下載即可線上檢視~
本文來源:安肯心理諮詢
責任編輯: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