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
每天都感覺很疲憊,提不起勁,有時即使休息了很久,依舊恢復不過來;
給自己定製了學習計劃,結果很快就精力不濟,堅持不下去;
外出社交時,能量很容易被消耗,回家後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要躺很久......
如果是這樣,那麼你可能是最近網上很火的“身弱之人”——
指的是身體虛弱、能量不足,很難在生活中保持精力充沛,一動就累,一應付人際關係就疲憊。
與“身強之人”對比,你會感覺缺失了許多競爭力,而產生深深的無力感。
但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身弱”不僅是身體素質的體現,更可能是在暗示你:
心理能量不足了。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首先提出了“心理能量”的概念,將其稱呼為“力比多”(驅動力),榮格則將心理能量界定為在現實生活中,人的心靈動力。
學者塞耶(Thayer)提出的“能量模型”也表明:心理能量與身體感覺密切相關,體力充沛的人往往心理能量也很充沛。
能量充沛,生命力飽滿,是多麼令人羨慕的事。
但不用擔心,“身弱”並不是天生的,只要覺察到背後的原因,利用好自身隱藏的一些優勢,習得提升心理能量的方法,就能逆襲成為“身強之人”。
今天,壹心理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身弱之人”,如何逆風翻盤?
朋友小敏被提拔為總助理後,每天要給老闆做每日計劃、安排行程,還要替老闆寫檔案、做翻譯,幫老闆傳達工作要求、業績目標等各項內容。
一開始,她對新身份充滿憧憬。
但是,同事們經常向小敏抱怨實際工作開展時的各項困難。這讓小慧每天都感覺自己在做違背同事意願的事,越發不愛與同事交流。
這段時間,小慧經常失眠,不停質疑自己成為總助理的決定。
從一開始幹勁滿滿,到如今渾身疲憊,身體消瘦許多,人也無精打采的,做什麼都沒興趣。
從小敏的故事可以看到,很多人不是一開始就能量匱乏的,TA們往往經歷了這些困難:
1、容易受外界影響。
這類人在面對生活中的新挑戰時,如社交、喬遷、轉學、工作變動等,會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疲憊。
在面對人際方面的衝突,如負面評價時,也常因自我懷疑而消耗能量。
就像小敏與同事傳達工作時聽到的抱怨,有時候那些評價並不是衝她來的,但仍然會影響她的情緒,讓她懷疑自己不適合做這個崗位,陷入嚴重的內耗中。
2、心理自愈過程緩慢。
當一個人心理能量匱乏時,遇到問題很難調動足夠的內在資源去應對。
這其實與心理韌性不足、情緒調節緩慢有關。
比如遇到工作壓力時,容易陷入消極的認知模式中,無法採取有效的應對策略,導致進一步增加心理負擔、消耗心理能量,阻礙自我修復。
於是下一次壓力來臨時,本就沒有充分恢復的內心,更是雪上加霜。
3、面對挑戰時容易退縮。
“畏難”情緒,很容易發生在能量不足的人身上。
因為難以承擔試錯成本、害怕失敗而決策困難;
因為精力不夠、恢復較慢而缺乏持續動力……
這些都會導致任務失敗或者結果不盡人意,反過來加重沮喪、失望的感受。
如果我們僅僅將心理能量匱乏理解為身體虛弱,那麼我們可能會從“強身健體”的角度去考慮改善,這往往事與願違。
朋友木木就是這樣的情況,她嘗試去健身改善自己疲憊無力的狀態,結果發現越健身人越累,精力並沒有很好地恢復,反而因為買了健身課不願意去,陷入糾結內耗之中。
一方面責備自己浪費了花錢辦的卡,一方面又實在沒有足夠的能量去健身。
而未能察覺到的心理能量匱乏,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一是容易沉浸在負面情緒中,增加心理問題風險。
由於缺乏有效的自我調節手段,當外界影響導致我們出現焦慮、抑鬱狀態時,我們很容易陷入心理困境無法自拔。
二是個人成長緩慢,難以破局。
由於做什麼都難以長久,在別人看來是三分鐘熱度。
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這其實很痛苦,想改變卻很難。尤其是事業心比較強的人,更容易因現實困境而沮喪,最終焦慮地躺平。
三是導致社交退縮。
由於很少體會到人際關係帶來的正面反饋,又反過來加劇社交退縮。
比如有不少朋友可能會這樣:
好不容易放假,如果領導、親戚臨時組飯局,又難以拒絕,要給自己加油打氣、做很久心理建設才能動身。飯局上看似沒幹什麼,回到家就是精疲力竭,不想動彈。
“身弱之人”真的很需要重新養育自己一遍,好好體察自己、呵護自己、滋養自己。
想要改善“身弱”帶來的影響,我們要先了解,心理能量匱乏背後的影響因素。
1、獨特的先天氣質。
有一類人是“先天高敏感型”的氣質型別,TA們天生對一切外界和內在的變化有著強烈的感受。
研究表明:高敏感人群有著發達的神經系統,共情相關的腦區啟用程度也明顯高於其他人。
就像同一盤菜,口重的人吃起來覺得淡,口輕的人則感覺齁鹹;
同一個故事,一般人看完的感覺是“嗯,挺感人的”,而高敏感人群已經跟著哭得稀里嘩啦了。
2、嚴肅的家庭環境。
不少低能量的人,都有一個無法鬆弛的父親或母親,在家總是很苛刻,缺乏幽默感,動輒因為家人的一點小事沒做好,就開始抱怨、講道理。並且經常放大孩子的錯處,喜歡說教。
這其實本就是父母缺乏能量、情緒不夠穩定的體現。
從小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心理能量匱乏、情緒自我調節困難也就不足為奇。
而這也會帶來一些童年創傷,比如經常受到批評甚至體罰、被冤枉、興趣愛好被打壓等,或者經歷較多的父母爭吵與家庭矛盾帶來的內心衝突。
如果這些創傷在成年後沒有很好地修復,就容易讓人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陷入負面情緒的旋渦,無法自拔。
3、社會比較帶來的壓力。
心理能量匱乏者在社會環境中體驗到的壓力,就像有人“雞娃”一樣,周圍越卷,越停不下來。
在社會期待下,一個具有計劃性、高效、思維能力強、精力充沛的人,通常更容易獲得好的社會評價。
而我們缺乏這些核心競爭力,被別人卷著走,又累又無奈。
4、試錯成本過高。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試錯成本過高也是一個因素。
如果沒找到適合自己特點的正確賽道,跟著大家走一樣的路,拿自己的短板去碰他人的長處,只會難以發揮自身優勢,越走越迷茫。
但其實,還有一個最重要因素——“身弱之人”沒有看到自身的獨特性。
似乎在我們的觀念中,有這樣的體質是不妙的。
但“身弱之人”如果利用好自身優勢,也能在特定領域獲得成功。
優勢一:高感受性,善於觀察。
高敏感型的人,天生善於體察他人的情緒。
所以,這類人如果在與心理諮詢、情感相關的行業中發展,既有豐富的內在資源和機會獲得自我成長,又能發揮出共情的力量,幫助他人解決問題,一舉多得。
優勢二:高創造力,富有藝術細胞。
這類人通常有享受獨處的能力,喜愛閱讀、繪畫、音樂等藝術領域,或者一些低能量的愛好。
不難想到,這樣的人往往內心想法很富足,有著超強感受力。
如果靜下心來沉澱,把自己豐富的內心轉化為現實層面的創造,在文學藝術領域說不定會有所建樹。
優勢三:高直覺性,直覺功能強。
這類人更是天賦型選手,能夠在有限的條件下快速推斷出結果,甚至有著強烈的“第六感”,不論是對人還是對事,經常能快速洞見本質。
比如偉大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榮格等,直覺功能優於常人。
因此,如果這類選手在哲學、心理學等領域深入發展,往往能夠如魚得水。
那麼,我們如何改善能量匱乏的情況,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呢?
1、培養鬆弛感。
生活中,你有沒有過“有意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經歷呢?
這正是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印證。
該定律表明:各種活動都存在一個最佳的動機水平。“不想做”或“過分想做好”,都會使工作效率下降。
並且,任務越難,越要降低動機,才有助於發揮最佳水平。也就是說,找到適中的壓力點,才能事半功倍。
尤其是在面對競爭時,“身弱”之人容易因為內耗,忘記了發揮自身優勢。
比如我的鄰居小穎在入職面試時,她有效利用思維導圖,被選中做考研講師。
但在職考核時,領導們全方位的點評讓她很焦慮,不停向多位前輩學習經驗來改變自己的講解模式,反而把自己善用思維導圖的優勢忘了,導致考核失敗。
而培養鬆弛感,可以讓“身弱之人”遇事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不要過度否定、反思自己,多從自己的感受出發。
2、做好課題分離。
課題分離是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的核心理論,意思是我們要學會分辨某種選擇的結果最終由誰承擔,妄加干涉他人的課題對雙方都是不利的。
同事蘇菲的朋友,因為幾次考公務員上岸失敗,經常向她傾訴自己的負面情緒,並且還老鑽牛角尖:
“我非考公務員不可嗎?如果活著不能做開心的事,那人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一開始,蘇菲還努力寬慰朋友,鼓勵她做自己喜歡的事,可每次安慰完,朋友又繼續準備考試。
時間久了,她感覺很無力、很苦惱,自己的能量也慢慢被對方耗盡,整個人變得很負能量。
後來,在與心理諮詢師溝通後,她發現原來自己的那些無力與憤怒,都是來自朋友的情緒,而並非自己的問題,自己並不需要替朋友的狀態承擔責任。
察覺到這一點後,面對朋友的抱怨,她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感受,朋友也意識到了問題的本質,情緒狀態也有所改變。
所以,一定要學會避免過度參與他人的課題。
當你代入他人想要替其解決問題時,你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去承擔本不屬於自己的責任。
到這裡,請把“不關我事”與“不關你事”默唸三遍。
3、學習情緒調節的技巧。
一項發表在《Cell Reports》期刊的研究指出:技能的掌握是發生在休息中,而不是學習時。
“身弱”的我們,可能更需要充分的、有效的休息。
所以,不要對休息有負罪感。
如果休息時,你的腦海中不斷閃現那些令你煩惱的事件,被雜念佔據,那無疑會讓休息失去意義。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有效的休息方式給自己充電,比如冥想和正念練習,這能幫助我們聚焦在當下,關注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飄到過去或者未來沒發生的困擾中去。
休息時,我們也可以多接觸大自然,坐在草地中、樹蔭旁、湖水邊,徹底放空自己。
4、尋求外部支援系統。
身弱之人,可能靠自我調節會比較困難,這時可以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或人際支援。
一切發生在關係中的問題,都應當在關係當中被發現、被解決,也只有回到關係中,才能去改變。
我們不僅需要良性的人際關係反饋,更需要讓自己在人際關係中更加穩定、有力量。
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心理諮詢、個人成長體驗營、親子關係訓練營、團體沙龍等。
給自己一定的時間慢慢找尋,幫助自己疏通、修復,逐漸獲得力量。
想起之前很火的一句話:
“永遠沒有正確的選擇,只有讓選擇變得正確。”
“身弱之人”,不妨大膽一點,去改變、去嘗試、去體驗。
勇敢跟過去告別的人,會被獎勵一個新的開始。
世界和我愛著你。
作者:流泉細雨
編輯:一顆多肉、笛子
圖源:網路、unsplash
參考文獻:
[1] 劉立新.個體心理能量結構及其與心理健康關係的理論探討[J].北京教育(高教),2018,(04):74-76.
[2] 劉衛梅,林德榮.鄉村旅遊體驗場景對心理恢復的作用機制研究——兼論地方依戀的中介作用[J].旅遊學刊,2024,39(03):106-118.
[3] Aron, Elaine N. 阿倫 Aron, Elaine N.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M].華夏出版社,2022.
[4]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被討厭的勇氣[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5] Buchet al.Consolidation of human skill linked to waking hippocamponeocorticalreplay. Cell Reports, June 8, 2021
[6]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身弱”並非阻礙,而是獨特的天賦。
如果你想改善能量匱乏的情況,發揮自己的優勢,不妨從學點心理學開始。
掌握心理學知識,不僅能幫助你調控情緒,還能使你更從容地面對生活的起伏。除此之外,它還可能引領你踏上一條全新的人生之路——成為心理諮詢師,為他人點亮明燈,也照亮自己的成長之旅。
如果你對心理學感興趣
想要學習心理學,助人渡己
想要成為心理諮詢師,探索第二職業
點選新增壹心理·規劃師
↓ 即可免費領取「1V1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