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很多人都有吃夜宵的習慣,不管是早餐還是晚餐吃太晚都不好。近日,澳大利亞邦德大學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網路開放》上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較低的用餐頻率、較早的熱量分配與體重減輕有關,特別是早點吃飯減肥效果更好。
早點吃飯有助控制體重
控制飲食包括減少總熱量攝入、調整營養素構成、最佳化飲食模式,以及調整進餐時間等。近幾年,多項研究證實,限時進食(將熱量攝入時間主要放在白天活躍時段的6~10小時)、減少進餐頻率、調整全天熱量攝入分配都對減重有積極影響。
為進一步瞭解不同進餐時間對體重管理的影響,研究人員在4個相關中進行搜尋,篩選出29項隨機臨床試驗的69份報告,包括2485名成年參試者的資料。這些試驗涉及參試者的用餐頻率、用餐時間、限時進食情況,以及至少12周內的體重指數變化。統計結果顯示,與較晚時間攝入大部分熱量的人相比,較早攝入熱量可以更有效地促進減重;較低的膳食頻率與體重的小幅下降有關;限時進食相對更有助改善糖尿病相關指標,如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
限時進餐、減少進餐頻率和一日儘早進餐與12周內適度減重有關。這項研究評估了29項隨機臨床試驗資料。研究顯示,與對照組相比,限時飲食與平均減重1.37千克有關。較低的進餐頻率可減重1.85千克,而較早的熱量分配可減重1.75千克。研究還發現,限時飲食還與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水平的降低有關,儘管效應量較小。據此,限時飲食可能提供了一種更為簡單、更適度的體重管理方法。
早晚餐吃太晚都不利於健康
此前已有一些研究發現,飯吃得太晚對身體不好。一項來自法國的研究顯示,採用較早的進食時間模式,即一天中的第一餐和最後一餐早吃,保持較長的夜間禁食期(而不是不吃早餐),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病,而一天中的進食次數與心血管病無關。研究顯示,一天中第一餐吃得晚(晚於早9點)和最後一餐吃得晚(晚於晚9點)與心血管病風險增加有關,女士尤其明顯。
一般來講,下午6~7點是晚飯時間。而對於忙於工作的人來說,有時顧不上按時吃晚飯,晚飯變夜宵也就習以為常。一項隨機交叉試驗發現,晚飯變夜宵可引起夜間葡萄糖不耐受,降低脂肪酸氧化和動員,長此以往會促進肥胖。研究顯示,晚上10點吃晚餐導致血糖升高、甘油三酯峰值延遲、遊離脂肪酸和膳食脂肪酸氧化降低。
《糖尿病護理》雜誌發表的一項隨機交叉研究提示,晚餐吃得太晚,即吃完晚餐很快就睡覺,會導致2型糖尿病風險明顯增加。這是因為,睡前內源性褪黑激素水平升高,此時吃晚餐胰島素分泌會明顯減少,糖耐量受損。
飲食不當還傷腎。日本金澤大學學者的研究發現,不吃早餐和晚餐吃太晚都可能與較高的蛋白尿風險有關。
早點吃,吃得健康更有利減重
那麼,幾點吃飯才不算太晚?美國內分泌學會2021年年會上,美國西北大學學者報告的研究發現,早餐不晚於8點半最好。研究顯示,早上在8點半前吃飯的人,血糖水平和胰島素抵抗程度均低,得2型糖尿病的風險也較低。而且與一日三餐時間控制在10小時或多於13小時無關。每日吃好早餐的好處不僅僅在於預防糖尿病,還有研究顯示,有助於降低全身炎症水平,促進心血管健康,降低腦出血風險,延年益壽。
晚餐也要早點吃。一項日本學者進行的研究表明,早點吃晚餐,不僅有助於改善血糖波動,還可以改善次日早餐後的血脂代謝狀況。研究發現,提前吃晚餐,第二天的24小時血糖水平就較晚9點吃明顯有所改善。
當然,晚餐除了什麼時間吃,吃什麼也很重要。哈爾濱醫科大學研究者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晚餐細糧、肉類吃得多會顯著增加心血管病風險,而吃素及不飽和脂肪酸則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相簿
記者 || 燕聲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