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有2家婦產醫院相繼陷入困境,引發行業關注。
作者|劉暢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近日,又有2家婦產醫院相繼陷入困境,引發行業關注。
據《臺海網》報道,廈門鷺港婦產醫院被法院貼上封條,院內已人去樓空。這家曾多次因負面新聞備受爭議的民營醫院,最終還是未能熬過2024年的嚴冬。
在法院封條旁,張貼著思明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的佈告,顯示醫院已深陷勞資糾紛。同時,國網供電公司張貼的繳費告知函也表明,醫院拖欠電費逾6萬元,且早已逾期未繳納。
公開資料顯示,鷺港婦產醫院成立於2017年,是一所集醫療、科研、預防、保健於一體的二級婦產專科醫院,建築面積近6000平方米,開放床位50餘張,設有婦科、產科及計劃生育等科室。
然而,企查查顯示,該醫院已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其法人魯某民被限制高消費。此外,該院此前曾多次被曝存在使用無合格證明檔案、過期、失效、淘汰的醫療器械,涉嫌非法鑑定胎兒性別,生產假藥以及患者人流手術前被要求加價等問題。
另一家陷入困境的醫院是濰坊艾瑪婦產醫院,該院日前釋出公告,宣佈破產重整,全面停業、停工停產。公告稱,由於三年疫情影響、經濟下滑及生育率下降,醫院經營陷入困境,已資不抵債,難以為繼。
醫院介紹稱,濰坊艾瑪婦產醫院是一家二級連鎖高品質婦產醫院,建築面積11000餘平方米,主要開展產科、婦科、計劃生育科、醫療級母嬰照護、產後康復等診療專案。
婦產醫院接連遇困,“關停潮”襲來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的困境並非個例。近年來,多家婦產醫院遭遇關停。
據《漠陽紀實》此前報道,陽江安琪兒婦產醫院也已正式宣佈停業。該醫院成立於2010年,定位為國際標準的現代化婦女兒童專科醫院,主要提供婦嬰保健及女性醫療服務。然而,受疫情衝擊、經濟下滑和生育率下降等多重因素影響,該院最終資不抵債,被迫關停。
與此同時,有網友爆料稱,綦江南州婦產醫院已被依法登出,不得再以醫療機構名義開展診療活動。資料顯示,該院成立於2010年,設有80張床位,佔地面積1600平方米,是一家民營營利性一級醫院。而在幾個月前,該醫院就已公開發布出售或託管資訊。
回顧去年5月,曾被稱為全國最大民營婦產醫院集團旗下的和美醫院北京百子灣院區“暴雷”的訊息一度引發業內轟動,這家趁著“二胎”政策之東風迅速發展並上市的醫療集團在巔峰期在全國曾有17家醫院,卻在2021年黯然退市,並伴隨著多家醫院倒閉。
《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資料顯示,2020年和2021年,全國婦產專科醫院數量兩次下降,到2021年已經跌破800家。在這波關停潮中,小到鄉鎮衛生院,大到三甲公立醫院,無論公立還是民營,規模大小的醫療機構都未能倖免。
生育率下滑,產科轉型迫在眉睫
自2017年以來,中國的出生人口數量持續下滑,至2023年已降至902萬人,創下了近年來的新低,而這一資料在2016年曾高達1786萬。
“潮水退去之後才知道誰在裸泳”,以和美為代表的一些民營婦產醫院的黯然退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生率下降、市場萎縮導致的,因為當業務不再唾手可得,自身經營的問題就會暴露得一覽無餘。
“在探索在產科的基礎上,進行婦兒全生命週期醫療服務的延伸”,這是我國知名婦產科專家段濤教授很多年前就反覆呼籲的婦產業務轉型建議。
段濤教授認為,在出生率下降的當下,產科不可避免要迎來轉型,而轉型方向則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首先是從單一的產科業務轉型到婦產兒全生命週期的醫療服務;其次是從婦產科醫生到女性全科醫生的轉型;此外,婦產科也要逐漸實現從解決女性單純的醫療需求,到助力女性健康、美麗、自信的轉型。
作為成功轉型的標杆,美中宜和的實踐即提供了有益借鑑。
據“看醫界”瞭解,今年年底,美中宜和將在北京落地一家三級綜合性醫院。近10年來,美中宜和已逐步從單一的婦產專科醫院,向多學科綜合醫療平臺轉型。
美中宜和創始人兼執行長胡瀾認為,產科是比較傳統的科室,“量”的下滑短期內可能難以轉變,但是產科上所要投入的醫療的精力和資源並不少,隨著生育年齡的延後,需要輔助生殖的人群比例會增加。
“未來產科的複雜程度可能會提高,大家應該在這個方面做好準備。未來的新院區啟動後,是一個綜合學科平臺,對產科未來發展和變化的應對,也會更有優勢。”(本文為《看醫界》釋出,轉載須經授權,並在文章開頭註明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