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弱七雄
戰國七雄為:秦國、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要是評選出兩位實力最弱的那一定是燕國和韓國。若從這兩位中再選出一位更弱的,那非韓國莫屬了。因為燕國好歹出過一位燕昭王,“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和“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說的都是他的故事。燕昭王築黃金臺,千金買骨,羅致人才,終於報仇雪恥,將強大的齊國打得只剩兩座城池。這樣輝煌的戰績,對韓國來說,可望而不可及。
登幽州臺歌
說韓國實力最弱也沒冤枉它。一是領土面積最小,是名副其實的小弱雞,國土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二是人口數量較少,難以支撐大規模的戰爭和建設。據統計,韓國部隊在巔峰時期才30萬,而秦國有100萬,齊國有80萬,就連燕國都不低於40萬。但要是論戰鬥力,常年駐守邊塞,與胡人作戰的燕國士兵又在韓國之上。再就是,韓國也是第一個被滅國的七雄國家。
弱韓由來
韓國之所以最弱,除了三家分晉時的先天不足,後天因素也佔很大部分。從地圖上可以看到韓國與秦國、楚國、魏國相鄰,隨著這三個國家的崛起,韓國可以說是強敵環伺,沒有任何發展空間。那時的韓國也許會這樣感嘆:“真是離天堂太遠,離強鄰太近。”
強鄰環伺
就算後來有了申不害變法,可和商鞅變法比起來又不得不讓韓國再次感嘆:“既生瑜,何生亮?”
所以“弱韓”的帽子就牢牢扣在韓國的頭上了。
生存之道
可是,哪個國家要是覺得“弱韓”好欺負,那就錯了,甚至會被“弱韓”坑個半死,這也是弱國的生存之道,下面我將為你詳細解說韓國有多“坑”。
(原創不易,點點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
趁人之危,坑兄弟國家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魏罃和魏緩爭奪王位,導致魏國內亂。韓國和趙國趁機聯合起來,想要趁人之危,渾水摸魚。
在濁澤之戰中,韓懿侯和趙成侯率領聯軍大破魏軍。勝利在望時,韓趙卻在如何分贓方面爭執起來。趙成侯主張殺掉魏罃,立魏緩為王,然後割地後退。但韓懿侯卻更加狡猾,他主張將魏國分裂為兩個國家,使魏國無法再次強大起來,以後慢慢地收拾分裂後的兩個小國,直至將兩個國家蠶食殆盡,真是機關算盡。
然而,韓趙之間的分歧,導致雙方不戰自破,魏罃成功殺死魏緩,自立為君。儘管如此,韓國和趙國還是各自佔領了魏國的一部分領土。
韓趙魏本是一家,俗稱三晉,但是韓國坑起兄弟國家來,也是毫不手軟。這也讓魏國認識到曾經的兄弟也是靠不住,靠誰不如靠自己,因此魏國成為戰國時代第一變法圖強的國家。
後來,韓國聯合趙國,又用同樣的方法拿捏過強弩之末的周王室,把周天子的地盤一分為二,分成西周公國和東周公國,讓潦倒的周王室雪上加霜,政治、外交伎倆是越玩越熟練。
驅虎吞狼,坑了趙國,坑秦國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軍攻佔了韓國的野王,將韓國的領土從中間一分為二,韓國的王室失去了對上黨郡的聯絡。為了消除秦國的敵意,韓王主動派人將上黨郡共十七座城池獻給秦國。然而,上黨郡的郡守馮亭不願意投降秦國,便和他人商量將上黨郡提前獻給趙國,利用趙國強大的實力來抗衡強秦。
而趙孝成王和平原君叔侄也是被這個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給砸暈了,明知此舉定會招致秦國的怒火,但還是欣然接受了。結果,秦昭襄王勃然大怒,調集重兵進攻趙國,韓國“驅虎吞狼”的計謀暫時奏效,事關戰國格局的長平之戰爆發。
馮亭:“移禍大邦,託我存亡之危。”這比荀彧的驅虎吞狼早了400多年,二者卻如出一轍。
長平一戰,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秦國亦傷亡20萬。長平之戰,可以稱得上戰國時代乃至整個封建時代最大的戰爭,其慘烈程度,放眼全世界整個冷兵器時代,也是非常罕見的。後世出土的長平之戰屍骨坑,有的胳膊大腿有明顯斷裂,有的胸腔遺留著千年前的箭頭,有的軀幹沒有頭顱。
長平之戰屍骨坑
要知道,長平之戰時,趙國總人口才200萬左右,死亡人數佔總人口的20%以上。可以說長平之戰,使整個趙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全部縞素。而在長平之戰中,韓國並沒有出兵援趙。
長平之戰後,白起想乘勝拿下趙國都城邯鄲,但範睢嫉妒白起戰功,建議讓韓趙兩國割地求和,秦昭襄王同意。但趙孝成王違約,轉而合縱抗秦,秦王暴怒,邯鄲之戰爆發。
著名的毛遂自薦、竊符救趙兩個故事就發生在這一歷史背景下。結果是,韓國看到勝利在望,果斷出手,與趙、楚、魏聯合,大敗秦軍,令其死傷20萬,元氣大傷,延遲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而韓國因此又多活了20多年。
邯鄲之戰
韓國的所作所為我們不能稱之為卑劣,因為弱國想要生存,在大國間輾轉騰挪原本就是無可厚非之事。這個道理我們在《燭之武退秦師》中已經聽高中老師講過了。鄭國巧妙利用大國間的矛盾獲得生存空間,這可以說是小國的生存之道,也可以說是小國在春秋時期生存的一個縮影。這個手段被後來者韓國運用得那是青出於藍而青於藍。而鄭國與韓國之間還有一段恩怨糾葛,下面會提到。
其它生存手段
當然了,韓國能夠生存173年,除了與大國進行外交上的斡旋,還有一些別的手段。
首先,韓國也把握住一次變法機會,就是上文提到的申不害變法。雖然難以與商鞅變法相提並論,但是對於韓國的發展也是功不可沒,這也說明韓國國君不是貪圖安逸之輩,也有發展國家的雄心壯志。
其次,韓國冶鐵技術和軍工水平非常發達。戰國時代最大的礦山宜陽鐵山就坐落在韓國,而且韓國弓弩製造水平天下第一,強弓勁弩皆從韓出,是天下共識。
韓國勁弩
第三,雖然韓國被強鄰包圍,發展空間極其有限。但是在韓國曆史上仍然發動了一次成功的滅國戰爭。就是那個把弱國外交玩得賊溜的鄭國,於公元前375年被同樣擅長弱國外交的韓國滅亡。這次戰爭讓韓國地盤和人口都增加不少,連都城都遷到了新鄭。
結語
看來,弱國想要發展,一味搞弱國外交不是上上之策。弱國外交玩得比較溜的鄭國和韓國,鄭國連七雄的稱號都沒撈到,早早地被韓國滅國,韓國也成了第一個被滅的七雄,這就是最好的例證。
弱國外交,只能救一時。
因此智者說:弱國無外交。
弱國想要發展自己只有一條路:強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