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別再吃折耳根了,院子裡的也都清了,這玩意致癌,要不得的。”盧老爺放下筷子,開始滔滔不絕和老伴講折耳根的危害。
“講啥子嘛,折耳根清熱解毒好東西,你可別聽旁人瞎說,”
“說你就不聽了?”盧老爺掏出手機,給老伴看上面的文章,“你看,專家都說折耳根有馬兜鈴酸,它致癌的。”
老伴不樂意了,“吃了幾十年折耳根都沒事,哪裡致癌了?就是瞎說。”
“哼,冥頑不靈!反正以後我不會再吃折耳根了。”說完,盧老爺就頭也不回的離開餐桌了。
一、4種蔬菜已被列入“致癌名單”,可信嗎?
近些年各種的高發,讓人越發關注身邊的“致癌因素”。比如網路上的流傳的“致癌蔬菜”,稱魚腥草、佛手瓜、無根豆芽會致癌,這是真的嗎?
1、佛手瓜
網傳高溫炒制後的佛手瓜會產生一種神經毒性致癌物——。事實上,很多食物經過高溫烹飪都可能產生丙烯醯胺,比如麵包、薯片等。
《食品和化學毒物學》中指出,丙烯醯胺致癌作用安全量以每千克體重2.6微克為上限,神經毒性安全量則為每千克體重40微克。換算下,70kg體重成人要吃夠十幾斤佛手瓜才可能有患癌風險。
2、魚腥草
案例中盧老爺提到的魚腥草,其所含的馬兜鈴酸的確在2012年被列為一類致癌物,報告指出大量攝入可導致肝癌、腎癌的發生。
不過馬兜鈴酸是一類化合物的總稱,其中的毒性成分主要是馬兜鈴酸I、馬兜鈴酸II。而魚腥草中的馬兜鈴酸則以馬兜鈴內醯胺-ALL、馬兜鈴內醯胺-BLL、馬兜鈴內醯胺-FLL為主,目前尚未有明確證據證實其有致癌風險。
最重要的是,魚腥草中馬兜鈴內醯胺含量很低,約0.016g/kg,基本不會對健康產生什麼影響。
3、無根豆芽
網傳五根豆芽因新增大量無根劑而產生毒性和致癌性,但事實並非如此。無根劑是植物生長調節素,人體高濃度大劑量攝入才有可能中毒。
低濃度無根劑正常使用會抑制根芽形成,過量反而抑制其生長,因而商家一般不會濫用無根劑。
4、生的或催熟的西紅柿
首先,生的西紅柿的確含有龍葵素,大量攝入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但未成熟西紅柿中龍葵素含量不高,少量食用並不足以造成中毒。
其次,西紅柿成熟時就會生成乙烯,這是自我催熟。即使是人工催熟,也不會產生自然成熟時不存在的物質。因而催熟西紅柿有毒說法不科學。
二、這些常吃的蔬菜竟是"甲醛菜",不能吃?
關於蔬菜含有甲醛的新聞卻在網路上引發熱議,不明原因的網友紛紛表示以後不吃蔬菜了!今天就帶大家揭秘其中真假。
- 娃娃菜泡甲醛儲存不能吃?
商家為保持娃娃菜賣相,就會用甲醛浸泡。而甲醛無色但氣味刺激,屬於違法新增劑,是已知一類致癌物。
但是,甲醛易揮發且溶於水,運輸售賣過程中已揮發不少,特別是清洗高溫烹飪後,甲醛含量已經很低了,並不會造成中毒現象。
- 過季蒜薹甲醛處理後再放冷庫有害健康?
網傳影片中可看到工作人員將蒜薹快速浸入乳白液體中,被舉報這是用甲醛浸泡蒜薹,食用後將危害健康。
事實上,浸泡蒜薹的乳白液體為保鮮劑乳液,可防止蒜薹在儲存期黴變老化。且甲醛溶液是澄清的,甲醛防腐多針對動物標本等蛋白質含量高的東西。
- 塑膠膠帶捆綁的蔬菜含甲醛會引其中毒?
傳言稱捆紮蔬菜的塑膠膠帶甲醛超標十倍,有劇毒。
事實上捆紮蔬菜所用的膠帶是塗過粘合劑的塑膠膜。膠帶和粘合劑都有嚴格使用標準,嚴格按照標準生產的是不存在安全問題的。
且塑膠膜與粘合劑較穩定,降解並釋放甲醛的可能性低。就算有甲醛,因其揮發性和水溶性也很難在蔬菜表面殘留。
甲醛的確是致癌物,但人透過食物攝入甲醛的風險其實很低。市面上的甲醛食物是違法事件,商家一般不會鋌而走險。甲醛真正的危害途徑在於“吸入”,比如新裝修的屋子傢俱等。
三、不想癌症找上門,這5種食物才真的要少吃
根據對身體產生致癌危險性的程度,致癌因子被分為五類,其中1類致癌因子是有充分證據證明對人類有致癌作用的。而生活中,以下五種食物是世衛組織指出的明確的致癌物。
1.鹹魚
2012年,世衛組織國家癌症機構就將中式鹹魚列為一類致癌物。鹹魚經過高濃度鹽研製後,會產生亞硝酸類致癌物,可引起胃癌、鼻咽癌等多種癌症。
2.酒精
《自然》雜誌一項研究透過對營養代謝、藥物代謝的遺傳特徵分析後,發現與歐洲非洲人群相比,我國人群酒精清除率偏低,其中原因與乙醛脫氫酶2基因突變有較大關係。
於是,飲酒後大量乙醇易積蓄在體內,可引起臉紅的“乙醛中毒”症狀。研究者還發現,乙醛脫氫酶2基因突變也是食管癌的一個危險因素,因而國人飲酒後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更高。
3.檳榔
來自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原院長俞光巖解釋,檳榔中的檳榔鹼可促使膠原纖維沉積,特別是長期食用則以引起口腔黏膜纖維病變。並且咀嚼檳榔過程中也會有亞硝基形成,先是造成口腔黏膜創傷,久而久之就可誘發口腔癌。
4.燒烤油炸食物
重慶市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主任孫浩表示,食物經過油炸燒烤煙燻後會產生3-4苯並芘和環芳烴類物質,具有致癌性。
5.過燙食物飲料
《柳葉刀•腫瘤學》雜誌的一項評估報告指出,飲用65℃或70℃以上水或飲料後,食管癌風險會升高。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凌軼群也表示,口腔和食管黏膜接觸到75℃食物後可引起輕度灼傷,但長期如此也會引起黏膜慢性炎症,由此增加食道癌變風險。
癌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一個結果,比如遺傳、飲食、生活習慣等。
癌症高發的確喚醒了人們的防癌意識,但防癌也要科學防癌,關於網路上流傳的“致癌蔬菜”“甲醛蔬菜”等,均為不實言論,建議在關注事件的同時也要注意辨別其真假。
真正要避免的食物,其實是鹹魚、檳榔、酒精、燒烤油炸和過燙食物。
參考資料:
[1]《5種蔬菜被拉入“致癌黑名單”?只有它明確可致癌!你家餐桌可能就有》.我是大醫生.2024-01-12
[2]《經常吃的菜,現在告訴我致癌?網傳的這4種菜到底是咋了》.科普中國.2019-02-26
[3]《這些是已明確的致癌物清單,每吃一口都在餵養癌細胞!》.健康時報.2022-08-1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