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節氣。《群芳譜》中雲:“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此時,陽氣潛藏,陰氣漸盛,天氣逐漸寒冷,大自然呈現出一派陰寒之象。
小雪節氣,寒邪主令,其性凝滯收引,易傷陽氣。人體若為寒邪所侵,則會導致氣血執行不暢,經絡阻滯,易引發諸多疾病。如寒邪襲表,可致感冒、咳嗽;寒凝經絡,則會關節疼痛、屈伸不利;寒邪犯胃,可能胃痛、嘔吐、洩瀉等。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內科副主任醫師黃娟提醒,小雪時節,人們需格外注重養生,可透過、食療等方式,抵禦寒邪,養護陽氣。
艾灸御冬寒
《靈樞・官能》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艾灸以艾草為主要材料,艾草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散寒、行氣活血、祛溼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功效。
1.神闕穴
取穴:即肚臍,位於腹部中央,乃人體之要穴。
功效:具有溫中散寒、健脾和胃、回陽救逆的功效。
主治:溫暖腹部,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症,對女性宮寒、痛經亦有緩解之功。
2.關元穴
取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功效:可培元固本、補益下焦,補充人體陽氣,增強抵抗力。
主治:適用於怕冷、腰膝痠軟、小便頻數等症狀。
3.足三里穴
取穴: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處。
功效: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經活絡之效。
主治: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等疾病。
食療潤身心
中醫食療尤為注重平衡人體臟腑功能。小雪節氣,氣候嚴寒,寒邪極易侵襲人體,進而損傷陽氣。透過選取溫熱、滋補的食物進行食療,能夠助力人體抵禦寒邪,溫養腎陽。
(一)暖身茶飲
1.紅棗桂圓茶
材料:紅棗10顆、桂圓15顆、紅糖適量。
做法:紅棗去核,與桂圓一同入鍋,加適量清水,煮沸後轉小火煮約15分鐘,加入紅糖調味。
功效:有補血養顏、溫暖身體之效,尤其適合女性及體質虛寒之人。
2.紅糖姜棗茶
材料:生薑3-5克、紅棗5-8顆、紅糖適量。
做法:將生薑洗淨切片,紅棗洗淨去核,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燉10-15分鐘,最後加入適量紅糖,攪拌至完全溶解,繼續小火煮2-3分鐘即可。
功效:有暖身驅寒,補充氣血之效,適用於手腳冰涼、宮寒痛經等人群。
(二)滋補食療
1.山藥羊肉湯
材料:山藥200克、羊肉300克、生薑10克、蔥段10克、料酒20毫升、鹽適量。
做法:羊肉洗淨切塊,焯水後撈出;山藥去皮切塊。鍋中加適量清水,放入羊肉、生薑、蔥段、料酒,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至羊肉熟爛,加入山藥繼續煮至山藥熟透,加鹽調味。
功效:可溫中健脾、補腎壯陽,對脾胃虛寒、腎陽虛衰之人有良好滋補作用。
2.蘿蔔鯽魚湯
材料:蘿蔔150克、鯽魚1條、生薑10克、蔥段8克、料酒15毫升、鹽適量。
做法:鯽魚洗淨,蘿蔔去皮切絲。鍋燒熱後放入鯽魚煎至兩面金黃,加入生薑、蔥段、料酒,再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至魚湯變白,加入蘿蔔絲繼續煮至蘿蔔熟透,加鹽調味。
功效:有健脾開胃、化痰止咳之效,對消化不良、咳嗽痰多之人有一定緩解作用。
▲指導專家: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內科副主任醫師黃娟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劉晶晶 李美英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