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這頭皮長了小疙瘩和腫塊,越摳越多,這可要怎麼辦好呀?”
過去,小麗有頭美麗的秀髮,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頭皮問題就纏上了她。頭皮越來越癢,還長起了小疙瘩和腫塊。小麗好幾次實在忍不住,就摳了起來,之後不但有膿液,症狀還蔓延到頭皮別的地方。
愛美的小麗現在去哪都要戴上帽子,就是為了遮掩“傷痕累累”的頭頂,最終在好朋友的勸說下,才想起來找醫生。
事實上,不少人都出現過類似的頭皮問題,那頭皮上的小疙瘩們到底是什麼呢?會影響健康嗎?
一、頭皮,其實比我們想的要脆弱得多
全身上下,大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頭皮作為包裹大腦顱骨的“保護膜”,其實比我們想的還要關鍵,頭皮狀態甚至與腦血管疾病相關聯。
在結構方面,它是面部皮膚的延伸,表皮層相對較薄,同時皮脂腺和菌群豐富,要是稍不留意,就容易“藏汙納垢”。
頭皮的第一層是皮膚層,含有豐富的毛囊、皮脂腺和汗腺,血液供應充足。毛囊就像土壤,既是頭皮呼吸的“視窗”,也影響著毛髮的生長。常見的頭皮問題如毛囊炎就發生在這一層。
皮膚層往下,是淺筋膜層、帽狀腱膜層、腱膜下疏鬆結締組織和最深層的顱骨外膜,這5層共同組成了完整的頭皮結構。
然而,儘管有多層組織的保護,頭皮仍然很脆弱。據2021年4月釋出的《2021國民頭皮護理消費白皮書》顯示,有86%的人存在頭皮及頭髮問題困擾。正常人的髮量約為10萬根左右,受到遺傳、環境、激素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每個人的頭髮不一樣,問題也各不相同。而許多頭髮問題的根源實際上在於頭皮。
二、頭皮上長小疙瘩、腫塊,是疾病嗎?
我們經常習慣性地去摳頭皮,有時候什麼都沒有,有時候卻會摳出黃白色小顆粒或是軟軟的泥,甚至是片狀的痂……這些不同形態的“頭皮”都是什麼呢?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摳出米粒大小的顆粒或白泥,很可能是油脂粒或油脂結合物,並不會影響健康。
一方面,頭皮的皮脂腺分泌油脂,起到阻擋病菌、保護毛囊的作用。不良的飲食習慣、熬夜、高壓力、不正確的洗頭方法等因素可能刺激皮脂腺過度分泌油脂,在毛囊處堆積形成白色小凸起,即油脂粒。
另一方面,一些人可能在幾天不洗頭後,用手指一劃,發現指甲裡有軟軟的白泥。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皮膚科教授楊希川表示,這種白泥通常是油脂結合物,包括角質(頭皮屑)、油脂、灰塵、汗液、細菌等。與平時搓澡時搓下來的“泥”類似。
而上述兩種情況通常不需要過度擔心。透過定期洗頭、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能夠有效緩解。
不過,除了上述情況,還有些異常表現可能提示我們頭皮出現了健康問題,需要重視:
1.脂溢性皮炎
若摳下的是黃白色片狀鱗屑,或者儘管注意頭皮清潔仍有大量白泥,可能是脂溢性皮炎。症狀包括易摳下較大的皮屑、增多的頭屑、頭皮油膩和瘙癢感,需要警惕這種情況。
2.石棉狀糠疹
表現為厚實的灰白色皮屑在頭皮和頭髮上堆積,面積較大且緊密附著。毛髮一般不受影響,但可能伴有輕度瘙癢。強行摳下皮屑可能導致頭髮脫落。
3.白癬
初期呈散在的白色鱗屑斑片,後來可能融合成片,主要出現在頭頂,通常由真菌感染引起。患區頭髮可能在距頭皮2~4毫米處折斷,一般不伴有瘙癢。治療後幾乎不留瘢痕或引起永久性脫髮。
4.頭部銀屑病
部分銀屑病可能僅侷限於頭部,表現為大量頭屑、皮層很厚,形成邊界清晰、覆蓋厚鱗屑的斑塊。
對於這些情況,應當對症處理。如果是由真菌感染引起,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抗真菌藥或使用外用抗真菌藥膏,同時搭配抗真菌洗髮水。及時的專業治療有助於緩解這些頭皮問題。
三、做對這3件事,延緩頭皮衰老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可能遇到頭皮問題,我們無需過分焦慮,只要在日常中做好護理工作,能夠讓頭皮更健康。
1.頭皮和頭髮分開洗
首先清洗頭皮,確保洗髮水能夠充分與頭皮接觸。透過在掌心揉出豐富的泡沫,然後輕輕按摩使洗髮水充分滲透頭皮,儘量保持一段時間再衝洗。這樣不僅清洗更充分,也有助於有效緩解瘙癢感。
2.減少對頭皮的刺激
選擇溫和的洗髮用品,洗髮水溫和,吹風機熱風溫度不宜過高。儘量避免護髮素接觸頭皮,同時減少燙染頻率,做好頭皮護理。
3.避免搔抓頭皮
如果出現頭皮瘙癢的症狀,應儘量避免搔抓頭皮。因為搔抓行為會破壞皮膚屏障,加重瘙癢,形成“瘙癢-搔抓-瘙癢”的惡性迴圈。如果實在感到癢,可以用指腹輕輕代替撓頭,或者使用梳子貼著頭皮輕輕梳理。
頭皮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雖然被頭髮所覆蓋,但其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到頭髮的生長和整體外觀。而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頭皮問題,理智的護理和及時的專業治療都能幫助我們維持一個健康的頭皮狀態,從而享受健康秀髮帶來的自信和舒適。
- 參考資料:
- [1]《為了10萬根頭髮的健康,「頭皮」到底有多難?》.生命時報.2021-11-01
- [2]《頭皮上摳下來的小顆粒,到底是什麼?》.生命時報.2023-08-02
- [3]《癢癢癢!頭皮這麼癢,到底哪一步沒做好?》.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2022-06-1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