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網路在深刻影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來,智慧手機、平板電腦、智慧可穿戴裝置等智慧裝置的普及,使居民網際網路使用時間大幅增加。國家統計局釋出第三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顯示,居民每日睡覺休息活動的平均時間為9小時46分鐘,而每日使用網際網路的平均時間達5小時37分鐘。網際網路的使用,除了顯而易見的益處,還有一些健康問題不得不引起注意。
網際網路使用時間長
當心壽命會變短
01
為全面、真實、準確地瞭解我國居民時間利用情況,客觀反映居民生活模式、生活質量狀況等,國家統計局組織開展了第三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在居民網際網路使用情況中,調查結果顯示,按一週7天計算的居民每日活動中,網際網路使用居民每日平均時間為5小時37分鐘,參與者每日平均時間為6小時3分鐘,活動參與率為92.9%。
適度使用網際網路,對於工作、學習、生活都有益,過度使用則對身心健康有害。天津醫科大學學者發現,網路成癮越嚴重、電視使用時間越長,抑鬱風險越高。網路成癮是一種病理性網際網路使用,指無法控制自己使用網際網路的時間,導致明顯的痛苦和/或功能障礙。研究者認為,網路成癮與睡眠障礙存在關聯,而睡眠障礙與抑鬱症狀密切相關。有網路成癮的人睡眠時長更短,質量更差。
在人群中,社交媒體的使用率很高,使用太多也會影響身心健康。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5周內,過多使用社交媒體會導致體內C反應蛋白水平持續增加,這表明過多使用社交媒體導致了這段時間內慢性炎症加劇。研究者分析,社交媒體使用時間過長,會讓人缺乏鍛鍊、感到孤獨、壓力大、飲食不健康、睡眠不足,慢性炎症會因壓力大、常感孤獨、飲食不良、缺乏鍛鍊和睡眠不足等加劇。而慢性炎症進一步發展,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精神健康疾病的風險會升高。
當然,合理使用網際網路的益處也很多。廣東學者發表的一項前瞻性佇列研究提示,經常使用網際網路與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風險較低有關。此外,每日估計使用網際網路的小時數與全因死亡風險呈U形曲線關係,每天使用2.1~4小時網際網路的成年人全因死亡風險最低。合理上網還可降低抑鬱症狀風險。研究者分析這可能是因為使用電腦多在工作,而非娛樂。工作有益於心理健康,可以帶來自主感、成就感、歸屬感和幸福感。
運動不足
身體麻煩不少
02
在主要活動大類居民時間利用情況中,資料顯示:運動健身活動,居民每日平均時間為35分鐘,參與者每日平均時間為1小時10分鐘,活動參與率為49.6%。
網際網路使用時間過長,相應就會壓縮其他用於運動、睡眠等活動的時間。體力活動不足是過早死亡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素。《英國醫學雜誌》子刊發表的一項納入全球168個國家的分析資料提示,體力活動不足導致的全球疾病負擔巨大。體力活動不足導致超過7.2%的全因死亡,7.6%的心血管病死亡,還有高達8%的慢性疾病。
《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前沿綜述指出,體力活動不足會導致舒張性心衰。文章稱,身體活動、心肺適能和心功能之間密切相關。有充分體力活動者,心臟大。多進行體力活動,特別是中等強度或高強度的體力活動,可提高心肺適能。相反,身體活動不足會導致心臟縮小、心肌僵硬和心肺適能受損。
英國聖喬治大學學者對運動的益處進行過闡述:目前已有大量證據表明,運動是疾病防治極具成本效益的措施。其已被證明可預防超過35種慢性疾病,並且可降低心血管病和全因死亡率。此外,運動的降壓效應可維持24小時。高強度、大運動量組在不影響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的情況下,可降低甘油三酯,增加好膽固醇水平。經常運動可降低25%~40%的2型糖尿病風險。運動還能減重,對維持健康體重很有幫助。
當然,運動也講究適度,科學的運動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病強身效果。《心血管運動醫學指南》推薦,所有人均應進行規律的身體活動。成年人每週應該進行至少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活動,或至少75~150分鐘的高強度有氧活動,或者等量的中等強度和高強度組合活動。
社交活動參與度低
全因死亡風險高
03
關於社會交往活動的資料顯示:居民每日平均時間為18分鐘,參與者每日平均時間為1小時9分鐘,活動參與率為26.3%。
隨著手機的普及,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社交活動變得越來越少,很多常見的場景是:即便是在與家人、朋友聚餐時,視線也無法離開手機,彼此間的交流越來越少。
證據表明,社交孤立和孤獨危害健康,與心血管病、糖尿病、痴呆症等都有顯著關聯,是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一項基於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跟蹤調查的研究表明,65歲以上的老年人如經常參加社會活動,全因死亡風險會顯著降低。一項德國的研究表明,社會隔離與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44%以上、全因死亡率接近53%有關。一項來自加拿大的研究提示,缺乏社交的女士易得高血壓。
發表在《柳葉刀》子刊上的一項研究證實,社交孤立和孤獨都與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有關。
一項隨訪10年的中國多中心前瞻性佇列研究表明,老年人如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延緩記憶力下降,即使有遺傳風險的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積極社交(如參加會議或聚會、拜訪朋友或親戚、旅行和網上聊天,每週≥2次)、積極參與認知活動(如寫作、閱讀、打牌、打麻將或其他遊戲,每週≥2次)、從不吸菸或已戒菸3年以上、從不飲酒。可見,放下手機,多進行面對面的社交活動,也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相簿
記者 || 燕聲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