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還不趕緊碼住?
撰文| 王健 主管藥師
餘燕婷 主管藥師
藥師的日常工作包含冷藏冰箱的溫度登記,冰箱中存有許多需特別留意儲存條件的藥品,其中就有常用藥——胰島素。 這裡關於胰島素的儲存有三個關鍵知識點:
知識點一:未開封的胰島素應儲藏在2-8℃的環境中,避免冷凍和陽光直射。在放入冰箱之前,要檢查冷藏室內的其他物品是否有凍結跡象,確認無誤後再放入。
知識點二:胰島素在冰箱內的放置位置不能靠近冰箱後壁,因為此處溫度過低,會使胰島素活性減弱甚至消失;存放在家用冰箱門也不合適,由於日常開啟冰箱門的頻次較高,劇烈震盪和溫度起伏都會致使胰島素失活。胰島素應放置在冰箱外側靠近冰箱門的位置。
知識點三:胰島素開封使用後能在室溫下(25℃)儲存28天。正在使用的胰島素不建議冷藏儲存,原因是溫度高低變化(反覆拿出和放入冷藏)會影響胰島素的效能,開封后短時間置於室溫時胰島素產品的穩定性更佳,更易混勻,也使得我們在使用胰島素注射液時更為舒適。
除了胰島素的儲存知識點,還有哪些相關的胰島素知識呢?
問題一:
在什麼時機啟動使用胰島素治療?
這應該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最為關心的問題。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治療的開始時機和治療方案應依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胰島功能、血糖控制目標以及其他健康問題進行精準選擇。《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指出,當患者血糖控制較差或長期血糖控制失敗時,推薦早期啟動胰島素治療,並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合適的胰島素型別(如長效胰島素、短效胰島素等)。
問題二:胰島素注射部位的選擇
胰島素反覆在同一部位注射會導致該部位皮下脂肪增生,進而產生硬結,致使藥物的吸收率下降、吸收時間延長,最終導致血糖波動。
人體適合注射胰島素的部位按吸收速度快慢順序為腹部>手臂>大腿>臀部。嚴格來講,注射部位應根據使用胰島素型別的不同選擇相應部位:
速效胰島素類似物:餐前即刻皮下注射,吸收速率不受注射部位影響,可在任何注射部位注射。
短效胰島素:餐前15-30分鐘注射,首選腹部,吸收速度較快。
中效胰島素:睡前注射,不需要快速吸收,首選大腿和臀部注射,吸收速度較慢。
長效胰島素製劑:固定時間點注射,首選大腿和臀部,其他部位亦可,嚴禁肌內注射以避免嚴重低血糖。
預混胰島素製劑:早餐前注射首選腹部,可加快其中短效胰島素的吸收,便於餐後血糖控制;晚餐前注射首選臀部或大腿皮下,以延緩中效胰島素的吸收,減少夜間低血糖的發生。
胰島素針頭為一次性醫療器械,注射完後需妥善丟棄在安全的地方,不能一針多用,也不可多人共用。
問題三:
長期注射胰島素會導致胰島素依賴嗎?
許多糖尿病患者都有這樣的擔憂:長期注射胰島素,會不會讓機體產生依賴,一旦使用就再也停不下來呢?實際上,胰島素本身並無成癮性。要知道,胰島素是人體自身分泌的一種生理激素,其作用是維持血糖水平,與成癮性並無關聯。是否需要胰島素治療,完全取決於患者的病情狀況。
問題四:從醫院購買胰島素到回家途中需要注意哪些?
倡導使用冷藏包和保溫箱。應將胰島素放入包中的內側口袋並固定好位置攜帶回家,避免中途劇烈搖晃。若氣溫過高,可在超市購買冰水或冰袋,放在包內製造冷藏環境,同時用毛巾包裹住冰水或冰袋,防止胰島素直接接觸冰袋造成低溫凝固。需儘量縮短戶外時間,到家後儘快放入冰箱冷藏儲存。
問題五:胰島素冷凍後還能用嗎?
胰島素不可放在冷凍室內,以防結冰,一旦結冰,即使解凍,胰島素也不可再使用,因為胰島素是一種小分子的蛋白質,經冷凍後,活性將會被破壞。每次使用前可用肉眼檢查胰島素的外觀和性狀,如有異常應暫停使用。
問題六:糖尿病患者外出旅行時如何攜帶胰島素?
外出旅遊或工作乘坐飛機旅行時,胰島素應裝入隨身攜帶的包中,最好放入隨身攜帶的保溫箱裡。胰島素通常不可隨行李託運,因為託運艙溫度過低,常在冷凍點以下,這樣會使胰島素變性。若乘飛機旅行且有託運胰島素的需要,建議提前向航空公司諮詢瞭解情況。
問題七:如果室溫超過30℃,
這時胰島素如何儲存?
這個問題頗為困擾。如今夏天高溫天氣十分普遍,超過30℃屢見不鮮,此時如何正常使用胰島素呢?
如果室溫超過30℃,即便正在使用的胰島素,按照《中國糖尿病藥物注射技術指南(2016年版)》的建議,也應當貯存在冰箱冷藏室中。該指南也指出,目前尚無研究表明,低溫儲存使用中的胰島素會對其藥效產生影響。但注射溫度較低的胰島素會誘發疼痛和不適感,因此注射前,應當使其回暖,如可在手掌之間滾動等。
問題八:日常使用胰島素中還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需定期檢視胰島素,檢查其顏色、氣味是否正常,有無結晶跡象。胰島素開封使用後,要寫上開封使用日期,避免超期使用。
問題九:胰島素分類以及代表藥物?看下圖↓↓↓
課後抽查:胰島素劑量怎麼算?怎麼調?攻略已幫你整理好,掃碼即可檢視~
本文 來源|合理用藥百科 責任編輯|小林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