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楊曉露)貼好福字,掛上燈籠,熱氣騰騰的餃子出鍋,年味一下子就出來了。但這裡的一切不是給人準備的,而是給一群特殊的狗狗準備的。
1月28日是農曆臘月二十九,也是除夕,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日子裡,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來到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在這裡還有一群沒回家的訓導員,需要給基地裡的導盲犬做後勤保障工作。
還沒見到訓導員,一個身型較大的貴賓犬就熱情的衝過來與記者打招呼。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訓導師王鑫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它是一隻“實驗狗”,叫摩卡。“貴賓犬在國外已經有做導盲犬的先例,但是國內還沒有,我們打算把它培養成國內首個貴賓導盲犬。”
王鑫有15年訓導經歷,和每一隻導盲犬都很熟悉。起初幾年,因為除夕當天基地裡仍然有盲人做共同訓練,訓導員必須陪伴;而這兩年因為冬天太冷了,共同訓練提前結束了,但基地裡的狗狗們還要吃飯、上廁所等,需要訓導員做好後勤保障。“我在導盲犬培訓基地過了7個春節。”
“我們把訓練設定在春節前後,是因為共同訓練至少需要40天。很多盲人都是老師,只有寒假有時間,為盲人配備導盲犬本來是為了讓她們更方便的,我們不能因為訓練讓她們丟了工作,所以就把訓練設在了寒假。”王鑫介紹,這兩年雖然沒有訓練,基地裡的導盲犬很多,人手又很少,幾乎一半人都會在除夕留下來值班。
“人可以休息,但基地運轉不能停。”王鑫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最開始那兩年真的難。每年父母都盼著自己能早點回家,一起收拾屋子、置辦年貨。有一年父親打掃房間的時候摔傷了,這也讓王鑫心裡很不是滋味。
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訓導師王鑫和盲人一起做寒冷複雜路況共同訓練。受訪者供圖
採訪過程中,摩卡不停地蹭蹭王鑫,還沒接受過太多訓練的它沒有“班味兒”,看起來活潑可愛。這也讓王鑫想起了自己訓導的第一隻導盲犬。“我跟它在一起訓練了兩年,它畢業後去了天津一戶盲人的家中,再次見到它已經是半年後了。只要把它的視線離開主人生活的那棟樓,它就再也不跟我往前走了。”王鑫心裡五味雜陳,一方面她很欣慰自己的訓練的導盲犬十分專業,新主人對它也很和善,另一方面她也很不是滋味,自己訓練了兩年的狗狗現在和自己如此生疏。
臘月廿十六那天,新一批的導盲犬順利畢業離開了培訓基地,陪伴它們的新主人回家過年。望著它們遠去的背影,每一位訓導員的心情都和當年的王鑫一樣,如同一位母親,盼望著能再次和自己的毛孩子團圓,也盼望著它們能幫助更多盲人看清回家團圓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