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高冰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老年康復專科護士
步態異常引發的跌倒損傷和自理能力喪失,會嚴重威脅到日常生活質量。日常生活要多關注走路姿勢,及時發現其背後的隱患。
健康時報圖
劃圈步態
行走時,如果有一側上肢屈曲,手臂擺動消失,大腿及小腿伸直,腳向外甩呈劃圓弧狀。這可能與腦卒中後的偏癱有關。
醉酒步態
抬腳緩慢,落地時有力,步態不穩,東倒西歪,不能走直線。這種步態可能見於酒精中毒。
慌張步態
起步慢,拾腿低,後漸快,越走越快,難以止步,身體前傾,手足抖動,顯得慌里慌張。這是的典型症狀之一。
鴨行步態
走路時挺腰鼓肚,臀部左右搖擺如同鴨步,行走不穩常摔跤,下蹲、起立、登樓時吃力。可能與肌少症相關。
跨越步態
行走時髖關節、膝關節拾得過高,患腿高抬,而患足下垂,怕腳尖碰到地面。可能與運動神經元病相關。
跛行步態
雙髖僵直,腿部外展或內旋活動受限,行走較慢。關節、肌肉、中樞神經等問題都可能引起。
如果出現以上異常步態,都可能有複雜的原因,需要及時就醫檢查。
正確的走路姿勢,對改善關節功能、延緩關節退變是十分重要的。要矯正不良步態應儘量少坐車,每天堅持步行。走路時,儘量保持昂首挺胸,肘部稍屈的姿勢。
精選
文章
本文源自:2025-01-14健康時報《留意老人走路姿勢》
編輯: 武星如 王楠
審稿:魯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