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頭條
  • 娛樂
  • 體育
  • 財經
  • 科技
  • 旅遊
  • 軍事
  • 育兒
  • 時尚
  • 遊戲
  • 歷史
龍年話“中國龍”
文化

龍年話“中國龍”

參考訊息網2月9日報道(文/本報記者史林靜談昦玄)2024年是中國農曆甲辰龍年,也是中國春節獲列聯合國假日的第一年。龍春聯、龍燈籠、龍玩偶……春節將至,一切和龍相關的事物,正裝點著中國人的生活。放眼寰宇,恐怕沒有哪個國家的人民像中國人這樣熱

2024-02-09 09:44:03 閱讀全文
很多老人為何難以“斷舍離”?在“日常的深處”哲思生命中的真問題|當代書評
文化

很多老人為何難以“斷舍離”?在“日常的深處”哲思生命中的真問題|當代書評

來源:封面新聞封面新聞記者張傑在短影片平臺常常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懷舊段子,小紅書上充滿了各種懷舊帖子。一把舊椅子,一條小黃狗,外面雨打芭蕉,老人在家裡做針線活。舒緩的小提琴響起,下面跟帖無數,紛紛傾訴。80後哲學教師王小偉說,“這給人造成了一

2024-02-07 18:06:48 閱讀全文
晚現代人,如何走出精疲力竭的“自我實現”?
文化

晚現代人,如何走出精疲力竭的“自我實現”?

《幻想的終結》,[德]安德雷亞斯·萊克維茨著,鞏婕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索·恩,2024年1月。雄心勃勃的“自我實現”自我實現因而就是一種不尋常的哲學和心理學理想。自20世紀70年代起,它透過一些單個的亞文化進入社會主流,現在似乎成了不二

2024-02-07 17:49:36 閱讀全文
《魔戒》公版“混戰”進行中,出版托爾金究竟有多難?
文化

《魔戒》公版“混戰”進行中,出版托爾金究竟有多難?

介面新聞記者|潘文捷介面新聞編輯|黃月2024年《霍位元人》《魔戒》在中國進入公版之後,譯林、上海譯文、新華先鋒、安徽文藝、人民文學、磨鐵、果麥、中華書局、湖南人民、玉兔文化等多家出版社或出版公司均有出版計劃。這種情況被《魔戒》粉絲譽為公版

2024-02-07 17:49:28 閱讀全文
國博迎新大展“龍”重登場 紅山文化玉龍 “C位”亮相
文化

國博迎新大展“龍”重登場 紅山文化玉龍 “C位”亮相

龍運垂祉,光耀神州。國家博物館在甲辰龍年新春來臨之際,推出重磅展陳“龍肇新元——甲辰龍年新春文化展”將於明天(2月6日),正式同觀眾見面。有著“中華第一龍”美譽的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龍“C位”亮相。此次展覽中國國家博物館精選200餘件(套)

2024-02-07 17:08:20 閱讀全文
怪誕的表哥說《滿唐華彩》:歷史是個寶藏,盛唐值得書寫
文化

怪誕的表哥說《滿唐華彩》:歷史是個寶藏,盛唐值得書寫

日前,2023閱文全球華語IP盛典在新加坡金沙舉行。活動現場,福建作家“怪誕的表哥”新作《滿唐華彩》入選年度影響力作品。談及為何偏愛寫作歷史題材,怪誕的表哥說:“我們有著最豐厚的歷史。我寫歷史小說,查閱的資料越多,越能感受到古人留給我們一個

2024-02-07 17:08:12 閱讀全文
十年發掘保護帝后陵寢公開展示
文化

十年發掘保護帝后陵寢公開展示

2013年,隋煬帝與蕭後墓葬在一處建設用地被意外發現,震撼國內考古學界,這一考古成果也獲評“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經過10年的考古發掘與建設保護,今年2月3日,隋煬帝陵遺址公園對外開放試執行。昨天上午,記者赴現場探訪。蕭后冠仿製

2024-02-07 16:41:37 閱讀全文
乘上駛往《雪國》的列車,看冰雪之下的人性與孤獨
文化

乘上駛往《雪國》的列車,看冰雪之下的人性與孤獨

乘上駛往《雪國》的列車看冰雪之下的人性與孤獨《雪國》川端康成插圖場景版諾貝爾文學獎裡的不朽明珠日本現代文學的里程碑《起風了》譯者白翎,全新唯美譯本你可以不相信愛情,但要相信自己的心純雪國,無湊數近距離欣賞唯美的場景區別市場其他版本,本書以插

2024-02-07 16:32:06 閱讀全文
哲學家李澤厚“冷凍頭顱”遺囑已執行!家人證實,頭顱在“人體冷凍鼻祖”阿爾科儲存
文化

哲學家李澤厚“冷凍頭顱”遺囑已執行!家人證實,頭顱在“人體冷凍鼻祖”阿爾科儲存

2月3日,李澤厚晚年友人馬群林在《學人Scholar》發文,透露李先生的遺囑——希望死後將大腦“冷凍”儲存,以供未來研究之用——“已得到了忠實執行”。2021年,旅居美國的我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美學家李澤厚先生辭世,享年91歲。生前,他留

2024-02-07 16:31:57 閱讀全文
揭秘豐邢叔簋回國背後 1984年從博物館被盜 2023年現身美國
文化

揭秘豐邢叔簋回國背後 1984年從博物館被盜 2023年現身美國

封面新聞記者代睿近日,國家文物局從美國成功追索被盜流失的西周豐邢叔簋。1月28日,文物在專人護送下,搭乘中國國際航空公司CA986次航班安全運抵北京,結束其40年的海外漂泊歷程,重歸祖國懷抱。西周豐邢叔簋(國家文物局供圖)1月29日,經組織

2024-02-07 16:31:50 閱讀全文
紀念|馮其庸誕辰百年:無錫展“畫到家山筆墨親”
文化

紀念|馮其庸誕辰百年:無錫展“畫到家山筆墨親”

馮其庸(1924—2017),江蘇無錫籍文史大家、紅學泰斗,他主持校訂的198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版《紅樓夢》,是目前影響最大、發行量最大的通行本,40多年間幾經修訂,至今仍是暢銷書。他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實地考證了“項羽不死於烏江”、玄奘西

2024-02-07 16:26:10 閱讀全文
特稿|“小上海”裡年味濃
文化

特稿|“小上海”裡年味濃

甲辰龍年將至,今年也是春節獲列聯合國假日的第一個年頭。何處尋找中國年味和鄉愁?海派民俗如何代代相傳、推陳出新?不妨到“小上海”周浦探尋老民俗的新光景。圖說:老灶頭上新畫了多處灶花,寄託著老百姓過年的美好心願新民晚報記者徐程攝一說得好也要唱得

2024-02-07 16:26:04 閱讀全文
對談|關於都市的記憶與講述
文化

對談|關於都市的記憶與講述

1月27日下午,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子善、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文貴良、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周立民、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長聘教軌副教授施東來和90後作家吟光,圍繞《港漂記憶拼圖》一書,以“香港記憶與上海故事”為主題展開了討論。以下整

2024-02-07 16:26:00 閱讀全文
四十年前被盜的西周豐邢叔簋重歸祖國
文化

四十年前被盜的西周豐邢叔簋重歸祖國

近日,國家文物局從美國成功追索被盜流失的西周豐邢叔簋。1月28日,文物在專人護送下搭乘中國國際航空公司CA986次航班運抵北京,結束其40年的海外漂泊歷程。次日,經專家鑑定,並與歷史檔案照片、拓片資料反覆比對核驗,從造型風格、裝飾工藝、銘文

2024-02-07 16:25:55 閱讀全文
盛極一時的吳哥文明,為何會消失於歷史400多年
文化

盛極一時的吳哥文明,為何會消失於歷史400多年

始於公元9世紀的柬埔寨吳哥王朝,曾孕育出神話般建築雕塑奇蹟。然而15世紀時吳哥王朝走向衰敗,精美的古蹟群彷彿一夜之間被叢林吞噬。19世紀時,吳哥古城遺蹟偶然被西方探險家發現,沉寂了四百多年的柬埔寨國寶終於重見天日。神秘、莊嚴、不可思議,吳哥

2024-02-06 09:35:26 閱讀全文
《人到中年》作者諶容昨辭世,享年88歲
文化

《人到中年》作者諶容昨辭世,享年88歲

介面新聞記者|董子琪介面新聞編輯|姜妍今日,北京市文聯釋出訃告稱,作家諶容因醫治無效於2024年2月4日9時在北京去世,享年88歲。諶容,原名諶德容,為中國作家、編劇,1935年10月生於湖北漢口,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1951年參加工作,

2024-02-06 08:59:09 閱讀全文
著名作家諶容逝世,代表作《人到中年》為一代知識分子畫像
文化

著名作家諶容逝世,代表作《人到中年》為一代知識分子畫像

北京市文聯釋出訃告,作家諶容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2月4日在京去世,享年88歲。根據逝者生前願望,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舉行追悼會和任何形式的追思會,家中不設靈堂。諶容是著名作家、編劇,上世紀7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1975年出

2024-02-06 08:59:03 閱讀全文
格萊美揭曉,黴黴四奪“年專”,中國鋼琴家王羽佳創歷史
文化

格萊美揭曉,黴黴四奪“年專”,中國鋼琴家王羽佳創歷史

南都訊記者鍾欣當地時間4日晚,第66屆格萊美音樂獎(GrammyAwards)在美國洛杉磯舉行頒獎典禮。泰勒·斯威夫特(TaylorSwift)以新專輯《Midnights》獲得年度專輯,成為格萊美歷史上首位四奪該獎的音樂人。鋼琴演奏家王羽

2024-02-06 08:59:01 閱讀全文
整合文化與生物學,古代“首飾”揭秘歐洲文化與族群
文化

整合文化與生物學,古代“首飾”揭秘歐洲文化與族群

《自然·人類行為》最新一期發表了對歐洲格拉維特時期(約34000-24000年前)個人“首飾”的分析,表明歐洲存在9個不同文化群體,其中3個的遺傳資料有限或不存。這些發現展現了比過去認為的更為詳細深入的文化地理學。部分個人飾品的材料。圖片來

2024-02-06 08:58:58 閱讀全文
除夕不吃餃子?穿越進《紅樓夢》怎麼準備過年?
文化

除夕不吃餃子?穿越進《紅樓夢》怎麼準備過年?

本文約6400字閱讀需要17分鍾俗話說,進了臘月就是年,在《紅樓夢》裡,過年可是頭等重要的大事。一俟臘月,離年日近,王夫人與鳳姐便開始治辦年事,“榮寧二府內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在古代,尋常人家過年,年貨是要早早備齊的,尤其是在冬季沒什麼

2024-02-06 08:58:55 閱讀全文
濟南新發現宋至清代墓葬167座,出土各類遺物300餘件(組)
文化

濟南新發現宋至清代墓葬167座,出土各類遺物300餘件(組)

記者杜春娜通訊員邢琪近日,由濟南市考古研究院主持的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青寧村墓地發掘工作順利完工並透過驗收。此次發掘是為配合濟南市起步區崔寨安置二區某地塊專案建設進行的考古發掘,專案自2023年5月開始進行考古勘探,至2024年1月田野發掘工

2024-02-05 11:30:53 閱讀全文
這場立春儀式,還原了消逝百年的習俗
文化

這場立春儀式,還原了消逝百年的習俗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2月4日,在徐彙區黃道婆紀念公園裡,一場充滿童趣的“立春遊園會”為2024甲辰龍年春節拉開了序幕。寫宜春帖、剪春燕、唱春詞、打春、咬春、奉春茗、祝春辭……12組親子家庭在民俗學家帶領下舉行了一場完整的“立

2024-02-05 10:53:41 閱讀全文
“立春後生的孩子就屬龍”?國家標準這樣說→
文化

“立春後生的孩子就屬龍”?國家標準這樣說→

2024年2月4日16時27分,我們迎來立春節氣。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標誌著新的四季輪迴的開始,象徵著新的開始和希望。其中,“立”代表著開始,“春”則象徵著溫暖與生長。最初,二十四節氣的確立是基於“斗轉星移”的原理,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

2024-02-05 10:53:38 閱讀全文
傳統節日裡的中國丨搭《東京夢華錄》之船,赴北宋節日盛宴
文化

傳統節日裡的中國丨搭《東京夢華錄》之船,赴北宋節日盛宴

春節臨近,遊子思歸,街道馬路,張燈結綵。當心情與絢若飛星、燦若驚蝶的錦繡煙花一起綻放,恰如宋代詞人辛棄疾形容那般:"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節慶煙花在宋代才得到真正的發展,在宋代孟元老的追憶中,火藥被廣泛應用於北宋節日慶典的百戲表

2024-02-05 10:53:33 閱讀全文
困惑的西方:托馬斯·索維爾眼中的身份政治與社會正義
文化

困惑的西方:托馬斯·索維爾眼中的身份政治與社會正義

人的基本權利和福祉得到廣泛的尊重,是人類歷史上很晚才出現的事情。就在百年前,“社會達爾文主義”、叢林社會、弱肉強食還是知識分子的主流價值觀。在過去幾十年間,對於弱勢群體的扶持和幫助、對社會公平的追求逐漸成為社會的強音。無論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2024-02-05 10:46:13 閱讀全文
餃子是怎麼誕生的?
文化

餃子是怎麼誕生的?

“讓我們一起包餃子!”春晚年年包餃子,餃子年年上春晚。中國北方有句俗話,叫作“好吃不過餃子”。餃子之於北方的春節,彷彿是刻在DNA裡的執著。春節到來之際,讓我們說說餃子的歷史。唐代的高昌人早有了吃餛飩的習俗在說餃子之前,先來了解它的“親戚”

2024-02-05 10:36:35 閱讀全文
“美在薈萃”,中國美術館匯展全國美術館500餘珍藏
文化

“美在薈萃”,中國美術館匯展全國美術館500餘珍藏

近日,“美在薈萃——全國美術館珍藏作品彙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集中展示了15家美術館代表性收藏成果和突出的地域美術特色,展品包含各種形式,共計500餘件。據悉,展覽由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廣東美術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2024-02-05 10:36:33 閱讀全文
館長對話錄|蘇格蘭國立美術館西蒙·格羅姆談超現實主義
文化

館長對話錄|蘇格蘭國立美術館西蒙·格羅姆談超現實主義

2024年,恰逢《超現實主義宣言》發表100週年,“百年狂想:蘇格蘭國立美術館的超現實主義傑作”正在上海浦東美術館展出。展覽以1916年為始,“從達達到超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拓展期”“流亡期和戰後的超現實主義”三個時間段為線索,透過達利、

2024-02-05 10:36:30 閱讀全文
這才是過年該有的儀式感
文化

這才是過年該有的儀式感

小時候盼望過年,是因為過年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東西,可現在大魚大肉已經令人疲倦,糖果零食得擔心身材和健康……翻來覆去吃的都是差不多的東西,實在找不出什麼新意了。再看看古人過年的食物,屠蘇酒、如意糕、金銀米、合歡湯……光聽名字,年味兒已經隨著咽

2024-02-05 10:36:24 閱讀全文
吹出八塊腹肌的中國第一位嗩吶博士 劉雯雯:讓鄉土音樂具有國際視野|談藝錄
文化

吹出八塊腹肌的中國第一位嗩吶博士 劉雯雯:讓鄉土音樂具有國際視野|談藝錄

來源:封面新聞封面新聞見習記者王一理在悉尼歌劇院的舞臺中央,一個年輕女孩站在外國交響樂團前,身著白色禮裙,手持中國最“土”的傳統民間樂器——嗩吶。40秒內,一口氣吹奏《百鳥朝鳳》,蒼勁有力的中國嗩吶裡傳出豐富多彩的百鳥之聲。她的嗩吶演奏,不

2024-02-04 12:34:30 閱讀全文
“小年”日期差異背後的南北文化交融
文化

“小年”日期差異背後的南北文化交融

1月14日,市民在廣西南寧市上海路的年貨市場選購春聯。新華社發(喻湘泉攝)新華社南寧2月1日電(記者黃浩銘)“小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被視為春節的“前奏”。這一天,家家戶戶習慣以放鞭炮、掃塵、祭灶等方式,迎接即將到來的春節。但南方和北方

2024-02-04 11:19:47 閱讀全文
北京人藝紀念老舍誕辰125週年
文化

北京人藝紀念老舍誕辰125週年

“我是文藝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幾年來日日操練在書桌上與小凳之間,筆是槍,把熱血灑在紙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沒有大將的韜略,可是小卒該做的一切,我確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現在如是,希望將來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願有人贈給

2024-02-04 10:30:47 閱讀全文
二十四節氣,如何融入百姓生活?
文化

二十四節氣,如何融入百姓生活?

立春已至。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也是四季的起點。二十四節氣是先民基於數千年天文觀測而成,是在陰陽曆的基礎上,對全年的氣象、寒暑、雨露、霜雪進一步細化與定位的宇宙秩序,具有“大資料”的意義。二十四節氣指導中國社會生活數千年,至今猶在發揮作用

2024-02-04 10:27:45 閱讀全文
指蟒為龍?都2024年了,是誰還在用數指頭的方式分龍蟒
文化

指蟒為龍?都2024年了,是誰還在用數指頭的方式分龍蟒

本文作者:春梅狐狸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一切都彷彿一年前的重演,過年前總是有一些網友為我們準備了笑話,去年是《》,今年遇上龍年了,所以改數龍的手指頭了。大約在1月23日,善於炒作話題的新浪微博安排了一個熱搜#蘋果龍年手機殼被吐槽指蟒為龍

2024-02-04 10:27:40 閱讀全文
今日立春!一年四季春為首,莫負春日好時光
文化

今日立春!一年四季春為首,莫負春日好時光

2月4日,迎來立春節氣,這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立春為“四立”之一,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

2024-02-04 10:27:36 閱讀全文
中國古代地理學具有多樣社會功能
文化

中國古代地理學具有多樣社會功能

【科技文明探源】◎本報記者孫明源中國古代科學史中公認自成體系的有“天算農醫”四大板塊,即天文、數學、農學、醫學四個學科。其實,在這四個學科之外,還有其他已形成了一定體系的學科,比如地理學。地理學在古代社會發展與社會治理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24-02-02 14:02:23 閱讀全文
刻在國人記憶裡的春晚背景音樂是什麼曲目?
文化

刻在國人記憶裡的春晚背景音樂是什麼曲目?

每到除夕夜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一開場,總會響起一段熟悉的背景音樂:熱烈的旋律,彷彿帶有一股熱鬧歡騰的節日氣息;優美的曲調,彷彿把喜氣洋洋的節日氛圍傳遞給千家萬戶。這段經典的音樂就是創作於20世紀50年代的《春節序曲》,全名是《春節組曲第一樂章

2024-02-02 14:01:43 閱讀全文
我向往美好,我卻不是美好   專訪張廣天
文化

我向往美好,我卻不是美好   專訪張廣天

《繁花》的熱映再次掀起了一陣關於上海的熱潮。一直以來,描寫上海的小說不勝列舉。有人說,張廣天的新作《來日可追》就是一部獻給上海的“八十萬字大部頭情書”。書中既有舊上海也有新上海,亨利路上會說上海話的白俄薇拉阿姨,梧桐樹下的艾倫·金絲堡,周邊

2024-02-02 14:01:39 閱讀全文
殼丘頭貝器勾勒海洋文明起源 景教寺院碰撞古代東西方文化
文化

殼丘頭貝器勾勒海洋文明起源 景教寺院碰撞古代東西方文化

濛溪河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現場。濛溪河遺址出土文物。殼丘頭遺址群出土文物。屈家嶺遺址出土文物。殼丘頭遺址群出土文物。寨溝商代遺址出土的金耳環。景教寺院遺址出土文物。遼上京皇城南部建築遺址。1月30日,“2023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中國社會科

2024-02-02 13:52:22 閱讀全文
最新考古確認!北宋楊家將駐守的楊家城應為唐宋時期麟州城
文化

最新考古確認!北宋楊家將駐守的楊家城應為唐宋時期麟州城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2月2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最新考古確認,據傳北宋時期的著名愛國群體“楊家將”曾駐守的楊家城應為唐宋時期的麟州城,是北宋控扼西北、抵禦遼夏的重要屏障。楊家城城址位於神木市店塔鎮楊城村西北側的黃土梁峁區域,據傳北宋

2024-02-02 13:52:19 閱讀全文
對談錄 | 古蜀文明何以“星耀中國”
文化

對談錄 | 古蜀文明何以“星耀中國”

嘉賓:王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主任、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專家諮詢組組長唐飛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總領隊胡嘉麟上海博物館青銅研究部研究館員主持:李婷本報記者備受矚目的"星耀中國:三星堆·金沙古蜀

2024-02-02 13:52:17 閱讀全文
小年南北方不同可能跟皇家有關
文化

小年南北方不同可能跟皇家有關

隨著短影片平臺的推廣,人與人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聯絡更為密切,許多南北方的風俗差異也逐漸被大家瞭解到。臨近年關,過年的氛圍一天比一天濃厚。在“大年”之前,還有一個“小年”也很熱鬧。但與“大年”不同的是,南北方的“小年”可不是同一天。一、追

2024-02-02 13:45:37 閱讀全文
文博日曆丨唐代流行文化“風向標”,看長沙窯
文化

文博日曆丨唐代流行文化“風向標”,看長沙窯

一隻瓷盤承載了工匠的浪漫與百姓的日常有了它,一餐一飯便有了詩意讓我們一起認識唐長沙窯青釉“鳥飛平無近遠”瓷盤01長沙窯:為生活“褐”彩△長沙窯青釉“鳥飛平無近遠”瓷盤,圓唇,敞口,折腹,圈足。這是一隻有“內涵”的瓷盤△展出中的青釉“鳥飛平無

2024-02-01 16:34:49 閱讀全文
失蹤將近一個世紀後,克里姆特最後的畫作之一被發現
文化

失蹤將近一個世紀後,克里姆特最後的畫作之一被發現

著名奧地利藝術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Klimt)創作的《利塞爾女士的肖像》近日將在維也納拍賣。這幅畫作是克里姆特在1918年去世前完成的最後作品之一,它在消失了將近一個世紀之後才重見天日。編譯丨劉亞光克里姆特1862年出生於奧地

2024-02-01 16:28:09 閱讀全文
《港漂記憶拼圖》:去香港念大學的那些人,有怎樣的故事
文化

《港漂記憶拼圖》:去香港念大學的那些人,有怎樣的故事

青年作家吟光的小說《港漂記憶拼圖》由九個篇章構成,每個故事中的主角都代表了其所在的群體。他們迷茫又奮進,消極但堅強,寂寞卻熱烈,每個人以自己的方式,成為繁華都市生命運轉中不可或缺的齒輪,為命運滾動、磨損。《港漂記憶拼圖》小說於2023年9月

2024-02-01 16:28:04 閱讀全文
李丹婕︱瀚海翻起波瀾——在丹丹烏里克遺址發現唐代文明
文化

李丹婕︱瀚海翻起波瀾——在丹丹烏里克遺址發現唐代文明

《于闐史叢考》(增訂新版),張廣達、榮新江著,上海書店出版社,2021年10月版,478頁,138.00元《唐宋于闐史探研》,榮新江著,甘肅教育出版社,2023年3月版,310頁,98.00元一1900年12月25日,受僱於英國政府的匈牙利

2024-02-01 16:28:01 閱讀全文
我們的節日 | 小年,此是人間祭灶時
文化

我們的節日 | 小年,此是人間祭灶時

小年,是大年的預演。北方臘月二十三、南方臘月二十四為小年最為普遍。想說清楚小年,就要先說清楚什麼是“年”。初唐詩人劉希夷有句著名的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在這裡,“年”和“歲”是同義詞。其實,細究起來,“年”和“歲”還是有差

2024-02-01 15:46:43 閱讀全文
北京人藝將開啟近年來最大規模巡演
文化

北京人藝將開啟近年來最大規模巡演

日前,北京人藝召開2024演出劇目新聞釋出會,盤點2023年劇目,同時正式釋出2024年全年演出計劃。目前,北京人藝跨年新排大戲《張居正》已經亮相,由馮遠征、閆銳導演,馮遠征、張培、劉智揚、李勁峰、何靖等中青年演員出演。用一部全新樣式的歷史

2024-02-01 15:40:01 閱讀全文
圓桌|世界藝術史中的趙無極:再回中國,再回西湖
文化

圓桌|世界藝術史中的趙無極:再回中國,再回西湖

法籍華裔畫家趙無極(1920-2013)百年紀念特展“大道無極——趙無極百年回顧特展”正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目前已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約20萬名觀眾。趙無極生前曾說:“我自中國走出,使我能再走向中國。”澎湃新聞獲悉,在中法建交60週年

2024-02-01 15:39:57 閱讀全文
乾隆、劉墉、翁方綱等77人佳作同場:一部清代對聯書法史
文化

乾隆、劉墉、翁方綱等77人佳作同場:一部清代對聯書法史

“汲古得修綆,開懷暢遠襟。”近日,彙集了乾隆、翁方綱、劉墉等77位書者楹聯佳作的“書聯璧合——清代楹聯展”在廣東財經大學文化藝術中心正空間展出,寥寥數十件展品卻跨越了二百餘年曆史,自清康熙朝至清末民初,恰是楹聯發展史上最鼎盛的階段,堪稱一部

2024-02-01 15:39:48 閱讀全文
上一頁12345下一頁尾頁
熱門資訊
  • 小調查|從童年記憶到而今改變:00後眼中的各地春節民俗 | 2024-02-11 09:50:07
  • 是我們在馴貓,還是貓在馴我們?|一週新書推薦 | 2024-02-19 14:56:45
  • 在直播間搭起漢調桄桄“新舞臺” | 2024-02-12 09:21:08
  • 《人到中年》作者諶容昨辭世,享年88歲 | 2024-02-06 08:59:09
  • 圓桌|世界藝術史中的趙無極:再回中國,再回西湖 | 2024-02-01 15:39:57
  • 藝術現場|200組畫作:向左遇見林風眠,向右邂逅吳冠中 | 2024-01-27 09:09:53
  • 紀念戴逸:他為一部《清史》工作了四十年 | 2024-01-26 22:33:17
  • 這裡發現鎧甲、兵器等戰爭遺留 | 2024-01-26 22:48:03
  • 從歷史不曾著墨之處,小說書寫開始了 | 一週新書推薦 | 2024-01-26 22:46:52
  • 大英博物館:畢加索,看這位版畫的天才! | 2024-11-15 15:18:44

©2024 時時頭條 版權所有

隱私政策 | 服務條款 |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