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是中醫學的一大發現與發明,是與西醫神經血管淋巴三大管道系統相關聯又自成體系的人體網路系統,內連臟腑、外連四肢百骸、執行氣血與生命元氣。穴位是五臟經氣的出入門戶,針灸穴位或按摩穴位,可以調節五臟功能。
2.保肝穴
⑸肝俞:
位置:背部第9胸椎下,向兩邊旁開約1.5寸(大約食指、中指合併,第2指節橫幅約1指半寬)的位置。按摩方法:循著穴位點向下淺按約0.5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後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功效:能舒通肝氣,補肝養肝,瀉肝膽溼熱,治療慢性肝炎。
⑹行間:
位置:腳拇趾與第二腳趾之間的縫隙處。按摩方法:向下按約0.5~1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後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功效:洩肝火、涼血熱,治療血熱性疾病;改善腹脅脹、腰痛無法仰身或彎下、肋間神經痛等。
⑺章門:
位置:肚臍上方2寸(約兩橫指的寬幅),兩邊橫開約6寸,位於第11肋骨端點。按摩方法:向下淺按約0.5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後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功效:可強化保健肝臟,是治療肝血虛與慢性肝炎的要穴;凡心、肝、脾、肺、腎、心包絡之疾病,也都可以輔助按摩此穴。
⑻曲泉:
位置:身體坐正、膝蓋彎屈成垂直,以手指壓住膝蓋內側(與腳大拇趾同側)橫紋頭,腿伸直時手指按住部位,正好在一條小筋下方與一條大筋上方所形成的凹陷處,就是此穴所在。按摩方法:向下按約0.5~1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後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功效:清溼熱、洩肝火、疏通下焦(肚臍以下的腹部,包括大腸、腎臟、膀胱等),對肝膽溼熱性炎症、以及臍下腹痛、小便不利、膝關節痛、子宮下垂等有效。